清朝奇案:家仆强占主母,东家一箭双雕

电影《唐人街探案系列》和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上映后,引发了人们对完美犯罪的热议,只是这世上哪有能真正做到毫无破绽的事,也就是在古代,科技尚不发达,才有这一丝丝可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件在清朝时期发生的事,在那个时代号称是完美犯罪。

雍正年间,苏州府木渎有个做织造的皇商叫谢成,靠着给宫里供货,那是赚得钵满盆满,有万贯家财,算得上是富甲一方。只是谢成为人很小气,外号铁公鸡。谢成娶有娇妻甄氏,甄氏貌美异常,竟有当年洛神的些许风采。同样姓甄,下人们常私下说自己主母是甄姬转世。

甄氏家境一般,甄家把如此美艳女儿嫁与谢成,自然是看中了谢家的财力,想着既已成了亲家,谢成多少会帮衬点,可没想到谢成不光是聘礼给的少,婚后更是不理甄家。甄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把气都撒在了甄氏头上。甄氏叫苦不迭,只能把谢家给的月钱和谢成买的一些首饰偷偷拿去接济娘家。

谢家有仆人汪二,汪二看着老实憨厚,甄氏便每次通过汪二给自个娘家送些财物。某日,苏州织造开皇商大会,商讨年内的计划。谢成应召前去,家中独留甄氏。当晚入夜,甄氏在床上熟睡,突然一黑影利索地窜入甄氏屋中,摸上了甄氏的床。

甄氏惊醒,一看来者竟是汪二,呵斥之,并说道要喊人。汪二以甄氏偷偷接济娘家为把柄,说道:“若让老爷知道此事,必会休了你。你家以后哪还会有好日子过,更会迁怒于你。索性今天老爷不在,不如你我欢好一次,日后我必对你死心塌地,唯命是从。”

甄氏不语,汪二心知有戏。自此每逢谢成外出,汪二便溜去甄氏那,行鱼水之欢。甄氏是上了贼船,越陷越深,只能认命。

再说汪二占了甄氏那是春风得意,想着自己小小人物,一直没被外人正眼瞧过,竟能与如此貌美主母有私,可怜那家主谢成还不知。汪二每每想到此事就得意非凡,人也慢慢开始膨胀。

一日汪二和下人们聚在一起喝酒,汪二喝多了,就在那胡言乱语,说自己与一大户美妇有私,众人起哄取笑汪二吹大牛皮,汪二急道:“信不信由你们,那美妇可有滋味了,她股间还有一圆形胎记。”众人继续起哄嬉闹,也没个当真,恰逢谢成走过,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谢成心想这不正是甄氏的胎记,隐私部位汪二又如何得知,莫不成二人有私?能做皇商的人自然城府颇深,谢成并没有去质问甄氏。晚上谢成假装说要外出,去苏州城有急事,明日归。随后谢成悄悄又回到谢府躲了起来。夜深,汪二果然出现在甄氏房门口,汪二与甄氏行欢,被外面的谢成听了个正着。谢成咬牙切齿,并没有打草惊蛇,扭头就离开了。

谢成哪会善罢甘休,就不是一个会吃亏的主,报官非他所愿,让汪二蹲几年大牢解不了自己的心头之恨,更何况此事若传了出去,自己也抬不起头。谢成是个生意人,特别爱惜自己的名声。

怎样让这对狗男女消失,又不能让丑事曝光,还要把自己置身事外?谢成冥思苦想,终于让他想出了个计策来。

过了数月,谢成找上甄氏,说已知她与汪二的奸情。甄氏求饶,说并非自己所愿,是被汪二要挟才会铸成大错以至一错再错。谢成表示知道甄氏是无辜的,愿意原谅甄氏,但是不除汪二难解其心头之恨。木渎临靠太湖,谢成让甄氏明天出门去太湖中心小岛游玩,并让甄氏指定汪二帮其划桨同去。又对甄氏说,到了湖中心,自有人接应除掉汪二。甄氏应允,只求将功补过,不被休妻。

第二天,甄氏和谢成提出要去太湖游玩,并指定要汪二作陪帮其划船,谢成答应了。汪二正是求之不得,又能和主母独处,正中他下怀。话说二人来到码头,汪二领了东家常年停靠在那边的小船带着甄氏去了湖中心,二人没再回来。谢成报了案,直到几天后有渔民在湖里发现了二人的尸首,上报了官府,谢成前去认领了尸首,一番哭闹下来,演技到位,场面一度很失控。县官认定二人是意外落水而死。

那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谢成又是怎么做到的?原来谢成早在几个月前就把船给凿了个洞,然后用特制的胶封住,重新刷上油漆。二人当然不觉有异,因为胶固化并不会立马就溶解,随着船开出去,谢成计算了时间,差不多划出去半刻钟,胶才会受不住船上人的压力慢慢开裂,那时二人早在太湖深处,他知二人不识水性,必溺水而亡,况且不是自己命二人外出,自然怀疑不到他头上,正可谓神不知鬼不觉,故才有了此计。只是甄氏被瞒在鼓里,还以为与谢成一起算计汪二,哪知自己也被算计。

谢成干成此事后,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于生活中并无丧偶之痛流露,家中多少也有仆人朦胧知晓汪二与甄氏的私情,猜测此事与谢成有关,只是也没证据,自然不会惹火烧身,自找麻烦。县官就算有怀疑,因为谢成是皇商多少也有顾忌,加上谢成这个人虽然是铁公鸡,却颇会做人,对当地官府多有孝敬,官府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这事又是怎么被知道的呢?谢成对此计倍感骄傲,暮年临终时,这憋了一辈子的秘密,终于对旁人一吐为快,外人这才知道。

其实这也就是在古代,如若换在现代科技这么发达,哪会有不被发现之理,在我们人民的正义——警察同志面前都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汪二该死,只是可惜了甄氏,甄氏是个可怜人自也有可恨之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关注我每天看古代奇案。

(0)

相关推荐

  • 记住这4点,茅台真假一眼就能识破

    看胶帽整体 真品的胶帽很平整,看上去像定制的旗袍一样很合身,上窄下宽,最下端收口.如果整个胶帽如同"直筒"一样,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开启后再次套封的. 看胶帽是否过松 虽然红胶帽时 ...

  • 【阅读悦读丨小说】韩雪丽《木莲》(五)

    看<水浒传>里潘巧云的命运,杨雄的残忍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本文由 ...

  • 名家坊║谢新茂:根系(散文一组)

    编辑絮语 "名家坊"是<毛白菜>微刊的一个特设栏目.每次我们将隆重邀请一位名家出场.或推出其最新力作,或介绍其成功经历,相信总会让您大快朵颐.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新邵籍作 ...

  • 【阅读悦读丨小说】韩雪丽《木莲》(十六)

    <阅读悦读>2017年9月热文榜(附平台选题)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本文由 ...

  • 清朝奇案家主被害,疑是父女孽缘,小妾举报,知县查真相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江南常州府发生了一桩命案,本以为就是件普通的盗窃杀人案,然而当地知县通过层层调查抽丝剥茧后,发现此案背后扑朔迷离,根本不是表面这么简单,竟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

  • 明清奇案之奴仆奸杀主母案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北直隶赵州柏乡县知县杨希贤.接到一件控告奴仆奸杀主母的诉状.按照明代的法律,强奸主母已经是斩刑,杀死主母更是罪大恶极. 杨知县翻阅诉状,乃是本县生员全荃的邻居张鹏举所控,声 ...

  • 清朝奇案:主母私通二仆,家主智计除三人

    清朝咸丰二年,浙江杭州府德清县有一富商名李彦林,李彦林年轻时候跟人走私过私盐,攒了不少银子,到了中年金盆洗手娶了个白嫩的小娇妻,又买了几百亩良田,早早地过上了享福日子. 李彦林为人和气,乐善好施,整天 ...

  • 清朝奇案:主母私通两名下人,家主定下毒计,智杀三人

    俗话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是做了亏心事,迟早有暴露的那一天.而真相揭露后的结果,却不一定能让人接受.爆史君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件发生在清朝的奇案. 徐元龙娶小娇妻 清朝咸 ...

  • 清朝奇案:主母私通仆人,家主智计除三人

    清朝咸丰二年,浙江杭州府德清县有一富商名李彦林,李彦林年轻时候跟人走私过私盐,攒了不少银子,到了中年金盆洗手娶了个白嫩的小娇妻,又买了几百亩良田,早早地过上了享福日子. 李彦林为人和气,乐善好施,整天 ...

  • 清朝奇案:恶仆霸占少夫人,主家无计可施,县令破局

    同治二年,山西大同有户人家,户主张老汉,老汉年轻时曾和妻子在江南做点绸缎生意,攒有些银子.后来社会动荡,老汉也不想在外漂泊,遂变卖了那边的产业回大同养老去了. 老汉老来得子,取名张义,夫妻二人对这个儿 ...

  • 清朝奇案:主母与人私通杀夫,知府巧计查真凶

    顺治年,江苏常州府有一富商名曰陈涛,常年各地奔波做倒爷.有妻王佩,生得珠圆玉润.两人结婚十来个年头,却未生下一儿半女.陈涛虽然嘴上豁达无所求,但内心实则颇有遗憾,所谓人有三不孝,无后为大.硕大的家业总 ...

  • 清朝奇案:家主被害,疑是父女孽缘,小妾举报,知县查真相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江南常州府发生了一桩命案,本以为就是件普通的盗窃杀人案,然而当地知县通过层层调查抽丝剥茧后,发现此案背后扑朔迷离,根本不是表面这么简单,竟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

  • 仆与主母婢女皆有染,珠胎暗结才知中计清代“奸主母案”详解

    话说这扬州有一县城,城内有一民妇邵氏,这邵氏二八年华便嫁与丈夫邱元吉为妻,家中虽不算富裕却也不愁吃穿,只是这夫妻成婚六载膝下无儿女,这也成了夫妻二人的心病.不想那丈夫元吉突然身患疾病,不出半年便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