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畅三焦的祛湿妙方
相关推荐
-
燕子医案
医案03 雷某,2019年6月11日,女26岁, 发热十余日,一直不退,咳嗽,咳疾,纳差,神疲,唇干,口不干不苦,大便溏,小便黄,易汗出,舌苔黄腻. 处方:杏仁10,苡仁30,白叩3,竹叶6,滑石15 ...
-
高血压(眩晕)从三焦湿热治验一则
袁某,80多,主诉:眩晕, 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见证:口干口渴,多饮喜凉,不苦纳可,偶有恶心,心烦易怒,大便干,四五日一行,无汗怕热,尿频.舌淡红苔白腻满布. 从症状分析显然阳明腑实证,然而舌苔厚腻 ...
-
舌苔1
舌苔 舌心外候本泽红,红深赤色热为轻,外红内紫为热重,滑白寒表少阳经,沉迟细紧脏寒结,干薄气液两虚空,黄黑苔润里热浅,焦干刺裂热深明,黑滑若与三阴见,水来克火百无生. [注]舌者心之外候,色应红泽为无 ...
-
宣痹汤,宣痹止痛!痛风,类风湿均可治
杨勇50岁,左内踝关节红肿热痛3日. 3日前杨勇因工作劳累,饮酒过量,左内踝关节于当晚出现疼痛,局部红肿发热,着地行走时疼痛加剧,坐卧则疼痛稍减.伴心烦口渴,溲黄便结. 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 ...
-
通畅三焦的祛湿良方
湿邪为病,多种多样.三仁汤是治湿证的良剂,疗效显著,变通应用有奇效. 湿为六淫致病因素之一.<黄帝内经>阐述了湿邪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和发病症状,及气侯环境对湿邪致病的影响.<金匮要略& ...
-
“湿气肚”真烦恼,老中医的一个祛湿妙方,赶走虚胖瘦得快
中医认为,"万病不离湿",湿邪如不去除,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最为明显的就是"湿气肚",小肚子鼓鼓的,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小,其实女性有小肚子 ...
-
用了一千年的祛湿妙方,健脾益气效果好
宋朝之前,医生的地位十分低下,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医治之术,阙而弗论." 宋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医学,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难 ...
-
肚子软绵绵,百病不来缠,4种揉腹法,通畅三焦气血,揉走三高
肚子软绵绵,百病不来缠,4种揉腹法,通畅三焦气血,揉走三高
-
三、四月份最难熬,因为湿邪太重 !国医大师路志正送你祛湿妙方
路志正: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1920年生于河北省藁城市的一个中医世家,善用脾胃学说治疑难杂病,被称为"杂病圣手".最早认定中医对乙脑治疗的成果,首创穴位编码法.国 ...
-
祛湿妙方 祛湿穴,让你身体轻一倍!
讲一个大实话,湿气基本是"作"来的! "湿气"是中医理论,看不见摸不着,却有一种悄无声息入侵身体的魔力,近来多变潮湿的天气,空气湿度大.再加上现代人饮食多奶茶. ...
-
秘方必看:3个祛湿妙方【转载】
秘方必看:3个祛湿妙方 发表者:赵东奇 365人已读 三妙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组成]槟榔.苍术(生).黄柏(生),各等分 [制法]上药共研为细末. [用法]干撒药粉于患处( ...
-
祛湿妙方,不是薏米,不是茯苓,你一定想不到是她“枇杷叶”!
提起祛湿,很多同学以为就是茯苓,薏米这些,其实不对.中医祛湿很复杂的,不是一两个药就能治疗.中医一般祛湿之前,会看湿邪在哪里!? 所以中医常用三焦划分.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膀胱大肠. 对于脾虚 ...
-
神医扁鹊唯一流传千年的妙方,解暑祛湿,清热防病,建议收藏
很快就要进入三伏天,一天到晚闷热将会是常态.三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且非常潮湿,闷热的时间,这个时间段空气潮湿度非常高,稍有不慎,就会沾染湿气.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预防,而不是等病症出现后再去治疗,那样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