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染桃花韵,诗馨朋友情——肥城之行

笔染桃花韵,诗馨朋友情  

——肥城之行

作者:徐耀民

我很早就想到肥城去赏桃花。肥城地处山东泰安地区,春秋时期属齐鲁交界地。现栽种桃树十万亩,堪称世界最大桃花园,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一、肥城赏桃花

2014年4月6日,我和小学同学江子、梅子、洁子开车到肥城赏桃花。从天津到肥城大约四百公里路程,一路上我们享受着晴空万里和高速免费的“爽”。今年,我们能赏到肥城桃花胜景,还要感谢瑾子!据说赏肥城的桃花每年最佳时间是四月十日前后,视天气而定。偏偏今年气温偏高,三月底就进入了桃花全面盛开时期。瑾子是三月底去的肥城,传回了一张桃花盛开的照片。看着照片上的桃花,我们立即调整了出发日期(10日改为6日),如果10日到肥城赏桃花,那就叫歇菜了。

瑾子摄影

这次接待我们的主角是“倜傥(风流)”先生。我们到肥城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安排我们入住了“莱茵假日酒店”。“倜傥(风流)”先生是肥城的“文豪”。为接待好我们,他组织了一个阵容强大的七人文化组,其中不乏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有农民、企业家、教师、鉴古收藏家、政府官员等等。他们个个文采奕奕,出口成诗,提笔成章,令人叹服!

7日,在“倜傥(风流)”先生的精心安排下,八点多钟,我们就到了刘台村。刘台村的桃花最美,这里的桃树占地两万亩,桃花依山借势,错落有致,层次清晰,四面环望,美不胜收。有词曰:“坡上落红云,沟底涌彩霞。”我们在“倜傥(风流)”的引导下游览了刘台的“总统线”,从桃花海开始,观赏了桃花沟、观花亭、观花台、明清御桃园、宋元贡品园。我们走马观花也用了半天时间。刘台的桃花,让人流连忘返。即使桃花盛开期偏过,来刘台赏桃花的人仍然车水马龙。多亏“倜傥(风流)”先生熟悉地形,带我们辗转村乡之间才上了公路,否则两个小时也走不出来。

二、待兴“藏书楼”

我们从刘台出来,直奔“海源阁肥城藏书楼”(陶南别墅),路经十里桃花堤,用文字不好表述这桃花长堤的美丽景色。让人惊叹无比的壮观!惊艳的让人陶醉!让人惊呼无愧吉尼斯纪录!这里的桃花好醉人啊!欣赏还没尽兴就到了“陶南别墅”。

“陶南别墅”是肥城唯一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首的“海源阁”的书库。据史料记载,“海源阁”由清代江南河道总督、著名藏书家、聊城人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年,经杨家四代人的努力,上百年的积累,成为我国清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总计藏书二十多万卷,它与北京的“文渊阁”、“皇史宬”,宁波的“天一阁”同为中国历史上藏书典范。“海原阁”建在山东聊城,当年杨氏家族藏书达到巅峰时在肥城建“陶南别墅”用以藏书。

“陶南别墅”破旧的院落 小民摄影

目前,“陶南别墅”严重失修,破败的不成样子。当你身临其境时,仍然可以感觉到这处古建筑群的宏大气势和文化韵味。青砖灰瓦、红漆梁柱,正房、配房都是砖木结构。精美流畅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让人惊叹。把“陶南别墅”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它将是肥城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三、仰慕左丘明

谁为君子第一人?左丘明!

君子一词是孔子对左丘明的赞叹:“肥有君子焉。”因此,肥城也有“君子邑”之美称。后来君子才泛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洁子来肥城之前做了很多功课,她认为到肥城除了观赏世界上最大的桃园外,就是谒拜左丘明。左丘明是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曾任鲁国史官,著有《左传》、《国语》,这两部巨著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我们开车来到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东,眼前看到的是1999年在原址重新修建的左丘明墓。“倜傥(风流)”先生身着西装,鼻上架着一副精美的眼镜,站在台阶上像一位老师给学生们讲课,我们在台阶下像是学生聆听着老师讲历史课。我们对左丘明有了新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左传》不但是历史巨著,更是“情韵并美,文彩照耀”的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人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孔子与左丘明同好恶,称其为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更有孔子对左丘明的高度评价:“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传》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巨著《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

唐代刘知几说,《左传》“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左丘明墓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左丘明墓前静静地默哀,怀念着这位伟大的史学家。我们在呼唤着“左丘明”醒来再写一次新版《左传》和《国语》!

四、拜完美范蠡

之后,我们来到“泰山世界地质公园陶山园区”,这是我们此次肥城之行的重头戏之一。陶山三面环山,正南几十公里处就是山东的第二大湖——东平湖。范蠡祠和范蠡墓就在陶山脚下,正在山、湖相连的中轴线上,按中国道教讲“前有照后有靠”,此乃风水宝地!看着海拔五百多米的陶山,累了一天的“倜傥(风流)”先生已经力不从心了。他只能站在山下仰望着山上,用手比划着给我们讲陶山的许多故事,重点讲陶山的七十二洞。特别讲了“快哉洞”(西施洞),传说范蠡与西施在此住过。

我们在“倜傥(风流)”先生的引导下来到范蠡墓前,我拿出从天津带来的贡香焚上,用道教的方式向范蠡进香.范蠡是我心目中最崇拜的完美之人!

范蠡是我国春秋末期以来诸多历史名人中的顶级人物。他不仅帮助越王勾践兴一国,灭一国,称霸中原;还两次辞去相位,树立了中国历史上功成身退的典范。范蠡是中国民间四大财神之一(赵公明、比干、关公、范蠡);范蠡是中国十二位商圣鼻祖(包括白圭、吕不韦、沈万三、胡雪岩等);范蠡是中国十大谋士之一(包括张良、诸葛亮、李斯、刘伯温等);范蠡与西施的美好传说至今不衰;范蠡是寿星(公元前536年至公元前448),在世88岁,寿终正寝(诸多历史名人结果都很惨)。李斯对范蠡的高度评价:“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千载而下,无与比伦”。确实,范蠡太完美了!谁能与之相比呢!唐朝诗人王遵有赞美范蠡诗一首:

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走出陶山园区的大门口,我还再想范蠡,这么完美的人为何知者少之?突然,我想明白了!是人们不愿意惊醒他,愿意让他的完美世代相传。

肥城范蠡铜塑像 小民摄影

五、换盏盛情扬

陪了我们一天的诸文君们也都面带倦意了,尤其是“倜傥(风流)”先生已经累的犯了头疼病。这时,已经是十七点多钟了,回市区还要有一段路程。我与“倜傥(风流)”先生商定好,晚餐由我们回请热情有加的肥城诸文君。他们把车开到了市区的一座豪华酒店,欧式装潢,很气派。席间,推杯换盏,好热闹,双方各有代表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展开了捉对“厮杀”,天津派出“酒星梅子”和“酒愣子江子”对阵肥城的“文武双全”和“女中豪杰”。由于江子没有弄明白人家的喝酒规矩,屡屡陷入人家的“陷阱”中,比人家多喝了一倍的白酒,喝的江子头脑发蒙,步履蹒跚,提早向我交待了“后事”。肥城的“女中豪杰”几杯急酒之后也落了杯。此时,“后手三”梅子开始发飙,红白酒横划拉,单挑独斗“文武双全”,两瓶白酒(1.2斤/瓶)、三瓶红酒(750ml/瓶)之后,“文武双全”已经不能自己,还在叫服务员上酒,他是生怕我们没有喝好,其不知,大家全都进入了半醉酒状态。这一盛宴延续到“子时”才结束。结帐时才发现肥城的朋友抢先结过账了,说是为我们饯行。我们好感动!两天来,一点也不给我们表示感谢的机会。分手时刻,更是难舍难分,握手道别数不清多少次,拥抱致谢更是没完没了。

六、诗馨朋友情

七日当晚,企业家诗人桃源笠叟就有格律诗一首呈献。真是快笔头,高水平。

眉园韵·与天津友肥城一日游

桃源笠叟

桃都胜境始郊南,三月刘台处处鲜。

西去眉园听古韵,北寻康汇问先玄。

商宗身后陶朱梦,史祖坟头君子烟。

且仗圣贤千载蕴,邀将共此一壶缘。

八日,我们还没有回到天津,“倜傥(风流)”先生和桃源笠叟眉园韵一首已见博客中。

眉园韵·和桃源笠叟

天津朋友到陶南,看尽桃花滋味鲜。

百代文宗传妙笔,千年商圣隐机玄。

客临碧水莲如面,河绕龙山柳似烟。

自古人称君子邑,桃乡处处有良缘。

有来无往非礼也,14日,我填了一首《忆江南》赞美肥城桃花盛况,回敬给肥城的朋友。16日,桃源笠叟引经据典和了一首《忆江南》

忆江南·赏桃花
徐耀民
刘台美,无尽彩花中。
人面如潮游胜境,桃花似海醉天宫。
君子正春风。
忆江南·和天津徐耀民先生
桃源笠叟
桃都美,能不醉其中。
陶令相邀临胜境,崔郎更引入迷宫。
处处笑东风。

16日,我再填一首词《相见欢》。赞颂肥城的文采诸君热情接待和我们对肥城的祝福。

相见欢·游肥城

徐耀民

同窗结伴南行,客桃乡。文采诸君推盏盛情扬。

春秋韵,桃花胜,闪光芒。另有祈福君子邑辉煌。

当日,桃源笠叟立即和了一首《相见欢》。真是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相见欢·和天津徐耀民先生

桃源笠叟

桃花一目千行,圣人乡。邀聚津门高友意飞扬。

眉园韵,商宗训,史尊芒。赋得两城君子梦煌煌。

最后,洁子的一张刘台“桃花古堡”照片的出现,才算结束了这场文化交流。

洁子摄影

肥城之行,我们了解了肥城的悠久历史,看到了孔孟之乡的文化氛围,体会了肥城朋友的热情洋溢。肥城!我悄悄地对你说:我们还会再来!

注:未署名照片为网摘

小民2014-07-12

舍长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