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节
相关推荐
-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二 十 四 节 气 清 明 04.04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 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经久传诵. ...
-
【刘家习俗】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从节令的气候特征看.清,指草木回青:明,指万物萌发. 在刘家村,应节的食品是包"清明果". 清明,在公历4月5日前后,即从隔年均冬至起共106天.清早,家家折杨柳枝条, ...
-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 美篇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等,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13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清明节的由来 ...
-
清明时节:不忘祭祖的同时,更不要忘记过好家乡传统的节日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节.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之意.全国人民都在这一天里扫墓祭祖.缅怀逝去的亲人.清明时节既是万物春暖花开之时,又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各地风俗习惯不尽相同. "国之 ...
-
别再“牧童遥指杏花村”了,苏轼这两首清明诗,才是真正的经典!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 ◆ ◆ 内容来源 | 苏轼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今天是清明节,很有意思,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在古代,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
-
【行走在乾县】人情风俗录系列文章之节日风俗----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从传统的24节气来讲,它是指春分后十五天(冬至后的第104天)的一个节气.24节气的阳历时间并不十分固定,每年都有所变化,前后会相差两三天.比如,清明节大致在是阳历每年的4月4日至6 ...
-
古人是如何过清明节的?一文带你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又到一年清明时节,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那么关于"清明",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一."清明"时节 清 ...
-
张建军||草木萌动正清明
草木萌动正清明 文\张建军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 ...
-
匠心执念|余方强董事长获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
匠心执念|余方强董事长获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 近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组委会经过层层评选,最终授予贵州夜郎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方强先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
走进云山街道檀树村:猪羊会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云山街道檀树村:猪羊会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山街道檀树行政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西3200米.村民委员会驻檀树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三江冲积平原,区域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4 ...
-
非物质文化遗产(ICH)教育游戏创建的自适应框架
Abstract As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a significant body of research has been published that s ...
-
彭国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箕畫第一传承承传人
彭国强,祖籍广东南海,著名实力派画家,艺术家之星,美术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箕画承传人.从事美术.及教学工作多年,在书画专业及各类美术设计方面涉及广泛. 擅素描,水彩,油画,静物,雕塑,国画,山水,花 ...
-
“母驼劝奶” 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人将马.牛.骆驼.绵羊和山羊称为"五畜",也叫"五宝",其中骆驼被尊称为"五畜之王".骆驼不仅用于物资运输工具,还可提供肉食.皮毛.奶制 ...
-
机构合作|《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寻求优秀英语译者
项目资讯 中国文化译研网(www.cctss.org)机构会员--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寻求优秀英语译者. 字数:7-8万字 费用:550元/千字 ...
-
谱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 ...
-
走进游埠镇沐藻塘村: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
走进游埠镇沐藻塘村: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 沐藻塘村隶属兰溪市,位于游埠镇政府驻地东北5500米,离市区20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地沐藻塘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 ...
-
宋玉宝:密山有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凯湖传说*_代表性传承人一一孙梅亭
· 文化范儿 出品 · 密山有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凯湖传说*_代表性传承人一一孙梅亭 宋玉宝 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民间故事集<兴凯湖传说>,这是前几天我从哈尔滨回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