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新刊 | 林鹄:张廷玉一一明白回奏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

    1750年8月,钦差大臣德保奉旨来到退休老臣张廷玉家中,张廷玉交出三朝皇帝赐给他的字画.珠宝.衣服,没想到却被抄家! 当时,德宝以查找是否还有其他赏赐之物为名,开箱砸锁,挖地三尺,检查张廷玉的私人文件 ...

  •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看张廷玉的晚年都做了什么把乾隆惹怒了

    杜雨露在<雍正王朝>中饰演的张廷玉 导语 在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帝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而作为帝王的他们表现出了极度的排他性和极强的防范心理,这就决定了帝王和大臣的关系是极度的脆弱和暂时性 ...

  • 张廷玉一一明白回奏2

    谕旨还没完.接下来,是高宗对泄密与结党的严厉指责.昨天朕让军机大臣拟旨时,值班的是傅恒(弘历的小舅子,传说中乾隆的私生子福康安的父亲)和汪由敦(张廷玉的门生),当时汪由敦就跪求朕开恩,希望给张氏留点颜 ...

  • 张廷玉一一明白回奏3

    "在大臣年老,或患疾不能任事,如徐本.任兰枝.杨汝谷等,何尝不准其回籍?若张廷玉,则不独任以股肱,亦且寄以心膂,尤非诸臣可比.朕从前不即令其回籍者,实朕之以肺腑心膂视之,逾于常格之恩.&qu ...

  • 雍正的宠臣张廷玉,晚年被乾隆“折腾”得有多惨?

    雍正的宠臣张廷玉,晚年被乾隆"折腾"得有多惨? 原创2021-06-05 13:58·芜史 乾隆十三年,时年77岁的张廷玉以"老.病"为理由请求退休, 没想到这 ...

  • 卜键:“如意”的历史碎片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八十八岁的太上皇帝弘历无疾而终.第一宠臣(内阁首辅兼首席军机大臣)和珅的好日子也随之走到尽头:先是被软禁于殡殿,然后有旨抄家逮治,以亲王.大学士领衔会审,并命各督抚将军作政治表态, ...

  • 林鹄:张廷玉一一明白回奏

    . <读书>新刊 | 林鹄:张廷玉一一明白回奏 原创 林鹄 读书杂志 今天 编者按 张廷玉是清代雍正.乾隆朝的重臣,是有清一代得配享太庙殊荣的唯一汉人.然而晚节不保,声名毁于一旦.林鹄的文 ...

  • 张廷玉一一明白回奏1

    大清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桐城张廷玉这位毕生精明.谨慎低调的两朝元老,已经七十七岁了,正所谓风烛残年. 张廷玉出身名门,其父为康熙朝内阁大学士张英.其仕途一帆风顺,二十九岁中进士,点翰林,不到五十即 ...

  • 《读书》新刊 | 林鹄:本朝无名臣亦无奸臣

    编者按 乾隆朝的尹嘉铨案,有如平地起风雷,令人深思.大理寺卿尹嘉铨有文人习气,爱做名臣梦,他的著述中不乏轻佻之言.案发时尹已致仕回乡,本来这样的人物不入乾隆帝法眼,但乾隆在看过他的两份奏折后,决定将他 ...

  • 《读书》新刊 | 林鹄:“伊乃浙人,其胸怀甚不可信”

    编者按 雍正朝的查嗣庭案在野史中流传甚广,所谓"维民所止"的"维止"砍了"雍正"的头,但这只是里巷谣传.此文讲述了雍正帝治罪查嗣庭的真实经过 ...

  • 《读书》新刊 | 林少华:《草枕》:“非人情”与“东洋趣味”、中国趣味

    编者按 在夏目漱石的作品系列里,<草枕>这部小说是文体比较特别的.在作者看来,夏目漱石的"非人情"论,主要不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而是一种审美境界,一种美的追求--只 ...

  • 张廷玉送给官员一个仆人,后来得知仆人身份,官员吓得魂儿都没了

    众所周知,雍正是一个十分勤劳,而且对官员非常苛刻的皇帝.因此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再加上雍正有识人之明,当时出现了很多名臣,比如说田文镜.李卫.张廷玉等人.其实与田文镜.李卫等人并称的,还有一位名臣. 这 ...

  • 清史:雍正在遗诏中力保张廷玉、鄂尔泰,乾隆却为何要打压他们?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 )十月,雍正皇帝驾崩,他在留给继任之君乾隆皇帝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