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沦陷记》,镇江的“拉贝日记”

1937年12月8日,时为江苏省会的镇江沦陷。张怿伯当时是镇江金山公司的总经理,将亲眼目睹的日军种种罪行写成了《镇江沦陷记》,全书共12.4万字。1938年,张怿伯自印4000份免费寄往各地,将日寇的罪行暴露天下。1946年,张怿伯根据自印本专门誊抄了一份,并加入了一些其在抗战后期的所见所闻,成为镇江的“拉贝日记”——《镇江沦陷记》。

《镇江沦陷记》封面

人物档案

早年毕业于上海电报学堂。在清北洋海军海琛巡洋舰任正电官。辛亥革命时,参与策划海军起义。民国成立后离开海军,任赣皖电政管理局文牍员。民国14年(1925年)秋,与上海家庭工业社创办人陈栩园,在新河街设无敌牌镇江分厂,生产无敌牌蛤油,因其质量超过当时霸占市场的日本“老都王”蛤油,被誉为国内四大名牌蛤油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集资创办金山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恢复无敌牌产品。著有《镇江沦陷记》、《守厂记》,揭露日本侵略军在镇江烧杀、奸淫、掠夺的暴行。还著有《辛亥海军举义记》等。

张怿伯(1884~1964),江苏镇江人

实业救国,商界奇才

张怿伯(1884-1964),字文铨,扬州樊汊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电报学堂。在清北洋海军海琛巡洋舰任正电官。辛亥革命时,他参与策划海军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毅然决然地退出了官场,走上实业救国的艰辛之路,1912年底,张怿伯离开舰艇,到安徽任赣皖电政管理局文牍员,4年后因不满官场风气而辞职。

1916年来到镇江,在上海著名文人、民族工商业者陈栩园支持下,创办了“上海家庭工业社镇江无敌牌分厂”,生产蛤油和蚊香,以抵制日货。

1931年,他成立无敌牌工厂股份公司,并在镇江发行股票。他的产品行销苏、浙、皖等十多个省市,并远销港澳、南洋群岛等地,成为国内四大名牌蛤油产品,把日本“老都王”蛤油和猪牌蚊香挤出中国市场。后又生产无敌牌蚊香,行销苏、皖、赣、湘、鄂、蜀、鲁、豫、晋等省。

1931年,改组成立无敌牌镇江工厂股份两合公司,任无限责任股东和总经理,并在镇江发行股票。1933年,派员参加南洋商业考察团,将产品推销到香港、南洋群岛、澳门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集资创办金山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恢复无敌牌产品。

《镇江沦陷记》卷首语

以笔为枪,揭露罪行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寇一路西侵,公司难以生存,张怿伯便将工厂人员遣散,为了维护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工厂,他亲自留守。在首都南京大屠杀4天前,江苏省省会镇江于12月8日沦陷,张怿伯的工厂和家屋被日寇强占,他的三儿子被日寇抓捕后杀害。张怿伯亲见身受了日寇在镇江疯狂烧杀淫掠的滔天罪行。

1938年2月,张怿伯乘船逃离镇江,赴江北水乡古镇樊汊祖居,根据“身之所历,足之所至,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实录了当时的情景,奋笔写成《镇江沦陷记》。初版包括“沦陷前之种种”、“一二·八日寇陷镇江”、“劫掠”、“奸淫”、“烧杀及伤害污辱”、“其它种种”以及“杂录”等八章,以笔为枪,详实记录了日寇的野兽罪行。远在书稿写成之日,张怿伯就千方百计以自费出版、免费寄送的方式,向全国各地寄出4000余册,成为一份份讨伐日寇罪行、动员民众奋起抗战的檄文。

《镇江沦陷记》内页

《镇江沦陷记》里的记忆

1937年12月8日,对镇江人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忘怀的黑色日期。这一天,镇江沦陷,距“南京大屠杀”仅有5天。张怿伯1938年所著的《镇江沦陷记》里,记载着镇江的那段黑暗痛史。

《镇江沦陷记》主体内容分为9个单元,分别为“沦陷前之种种”“一二·八日寇陷镇江”“劫掠”“奸淫”“烧杀及伤害侮辱”等日寇罪行,“拉夫、烤火、住房、作践、吃食、榨取”等沦陷区的生活实录,还有“笔者的感想”、补充见闻“杂录”以及“逃亡后之所闻镇江消息”。所记日寇在镇江烧杀淫掠暴行计56件,其中属于作者本公司、自身,以及公司人员各家属遭遇21件。

书中记载,日本鬼子在烧房之外,还活烧中国人,尤其是被捉伤兵。作者亲见东门、黄山、七里甸附近都有被烧焦的尸体。焦山被日军占领后,搜得中国士兵七八人,“立被捆缚,带至天王殿前,或遭枪杀,或遭火焚,其被火焚者,先遍身浇以油质,既着火,立成火团,不见人影,惟号叫之声,则遥远可闻。在旁敌军,意态自若,引以为笑乐。片刻惨声顿绝,敌即以枪刺挑之投入江中。天乎!其残暴有如此也!”

在日本对华侵略战争中,中国妇女所遭受的灾难尤为深重。《镇江沦陷记》也有相关记载。

张怿伯在《镇江沦陷记》里不仅记载了侵华日军的种种暴行,更号召同胞协力抗敌,“没有了国,就没有了一切……家国两个,实在分离不开,国土既失,家业亦难保矣。未遭铁蹄蹂躏下的地方同胞们,趁早尽量出钱出力,帮助国家抗敌,卫国就是保家,救国就是救自己,切弗作壁上观,坐失机会,及至国破,家也随亡,那就悔之无及了。”

1949年镇江解放,已近古稀之年的张怿伯想重整工厂,大力发展生产,对新生活充满信心。他被安排为镇江市第二届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然而,由于生产肥皂的贷款问题,张怿伯的金山公司与人民银行发生了财务纠纷诉讼案。后来,张怿伯被安排为虚设的生产组顾问,每月只能领取津贴30元。生活日益窘困,1962年,辛亥革命老人、镇江市政协委员张怿伯根据国家主席刘少奇对工商业者提出的“顾一头、包一头”的政策,认为给他30元津贴不够他和老伴两人的生活费,不符合“包”的政策,要求增加到60元。然而,在特定历史情况下,他的合理要求非但没有得到满足,反而在政治运动中不断受到不应有的冲击。

1964年12月24日,辛亥革命海军举义功勋卓著的英雄张怿伯,在镇江家中溘然长逝,享年81岁。

资料由镇江市档案馆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