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再论二里头文化渊源与族属问题——“二里头考古与中国早期文明”笔谈(二)
相关推荐
-
陶寺、大柴遗址分期及其他——兼谈山西夏代考古学文化诸问题
二遗址都位于山西襄汾县,写这篇文章是由大柴分期引起的,看到了山西夏代考古学文化的一些问题,也曾名为"大柴.陶寺夏代遗存分期及其他",后来按照"先来后到"遂用今名 ...
-
石峁:文化坐标与文明维度
作者:韩建业 近年石峁古城的重大发现令人震惊.有人也许会问,气候干旱.沟壑纵横的陕北北部黄土丘陵地区,4000年前怎么会出现这样一座面积400万平方米的庞大古城?怎么会拥有如此高规格的建筑和精美的石雕 ...
-
河北龙山文化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对河北境内龙山时代的考古遗存进行了分期研究,讨论了各遗存的文化属性及其源流,最后对文化格局进行阐发.河北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五段,包括五种不同文化性质的遗存,每种遗存的源流不尽相 ...
-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陶器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发明了陶器,为了研究那些时代的遗存,考古学界发现一种分布于一定的范围.延续了一定的时间并具有共同特征的考古遗存时,往往就把它称为一种"文化"(所谓文化是广义 ...
-
金正耀:“何以河南”之问与中国科技考古新方向——“二里头考古与中国早期文明”笔谈(四)
作者:金正耀 来源:<历史研究>2020年第5期 编者按: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史和国家形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对延伸中国历史轴线.增强中国历史信度.丰富中华文明历史内涵意义重 ...
-
饭岛武次:二里头考古与夏王朝的真实存在——“二里头考古与中国早期文明”笔谈(三)
作者:饭岛武次 来源:<历史研究>2020年第5期 编者按: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史和国家形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对延伸中国历史轴线.增强中国历史信度.丰富中华文明历史内涵意义 ...
-
许宏:二里头与中原中心的形成——“二里头考古与中国早期文明”笔谈(一)
作者:许宏 来源:<历史研究>2020年第5期 编者按: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史和国家形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对延伸中国历史轴线.增强中国历史信度.丰富中华文明历史内涵意义重大 ...
-
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已经为我们描述了一条比较可信的中华物质文明发展史线索,同时也为我们探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神考古和中国早期书写理应成为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书写研究不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1-11-01 04:55 ["文明传统与经典生成"专题] 作者:赵敏俐(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包括文字和图像符号在 ...
-
由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关系再审视看二里头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徐良高 (作者:徐良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5期)
-
【鹰眼头条】汨罗岸祭拜屈子、端阳节后人情长 《思美人》新海报再添端午文化幽香
今日正是2017年的端午佳节,在端午节的氛围下,电视剧<思美人>的一众主创人员受邀前往位于汨罗的屈子祠参加祭屈仪式,用祭祀礼乐.系红点睛等仪式表达对屈子的怀想与哀思.同时,<思美人& ...
-
镇平玉雕再添新引擎——镇平县玉文化研究与传播协会
2018年10月25日上午,镇平县玉文化研究与传播协会第一次理事会在镇平县玉管委会议室隆重召开,镇平县域内外20多位关心和支持镇平玉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人士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甘海燕主持,会议按照< ...
-
论古代印章线条的文化渊源,不同时期印章线条的产生
对于任何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群体.一个艺术形态甚至一个小的艺术特征的准确把握,都离不开融入文化大系统中去思考和分析.线条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没有线条就没有汉字,当然也就无所谓印章.无所谓篆刻.篆 ...
-
古玉界:神秘的二里头文化古玉石器
牙璋.长54.最宽14.4.厚0.8厘米.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五区3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涂朱玉璋 .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璋:夏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