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亡于“党争”?
相关推荐
-
欧阳修赏识才子苏东坡,却不被宰相王安石所容,一生颠沛流离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q ...
-
北宋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大师的恩怨情仇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如雷贯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马光以一部<资治通鉴>就足以名垂青史.四人中欧阳修(1007年-1072年 ...
-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影响苏轼的一生?
历史上称为"乌台诗案",大概内容就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张变法,触及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地主阶级的利益,而苏轼对两派持中间态度(即抗拒司马光的守旧派,又指出变法派在实施新法的漏洞, ...
-
和而不同:王安石、苏轼的君子之争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政见争端,没有使用小 ...
-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北宋文坛最著名的四位文学家,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其中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又是"唐宋八大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同样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这四位老兄在 ...
-
南宋国祚153年,为何南明短短18年就被清朝灭亡?专家:亡于党争
熟读中国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南宋和南明是两个极为相似的政权,它们都是遭受入侵以后,在南方形成的中原政权.但是也往往会产生疑问,为何南宋国祚(zuò)长达153年,为何南明短短18年就被清朝灭亡?相比于 ...
-
国民党是一个弱势独裁政党--《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奇生. 作者广搜博采,并经过坚实的史实考订,对国民党自改组."容共".&qu ...
-
王安石变法中的新旧党争,苏轼为何因一道奏折而被贬黄州
苏轼被贬黄州,直接原因是"乌台诗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王安石变法时的新旧党争.宋神宗在位时,曾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本就遭至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变法过程中因急功近 ...
-
李商隐深陷党争无法自拔,以至穷困潦倒,写下一生中最凄凉的诗
在中国历代王朝的朝堂之上,党争从来都是存在,只是对整个政权兴衰的影响相差极大,如果皇帝强势,党争便是皇帝控制朝廷的助力,但是如果皇权孱弱,那么党争便会影响整个政权的稳定,甚至是将政权推向那覆灭的深渊. ...
-
康熙最聪明的儿子,握兵权却不参与党争,活到78岁
历来为争皇位而斗得头破血流的皇子数不胜数,其中以清朝的"九子夺嫡"最为出名."九子夺嫡"总共有五个党派,包括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以及跟八 ...
-
党争卫 | 贵州有约(一)
前两年,我突然觉得,一个地方久念未至,但终有一天,我们会以一个合适的理由.与合适的人相约.在合适的时间到达那个心心念念的地方.有了这样一个想法,疫情之后,对于出去旅行就没有了之前太多的冲动与任性. 一 ...
-
党争卫 | 贵州有约(二)
荔波小七孔 荔波小七孔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这里保存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充满了神秘.奇特的色彩. 第二天,我们从西江苗寨一大清早驱 ...
-
《清平乐》背后的历史:水洛城筑城案引发的党争
刘沪修筑水洛城本来在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下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这件事被放大了之后,竟然就引发了北宋庆历年间文官集团之间的党争.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也就能够从这件较小的公案之中,看到北宋政治体 ...
-
党争卫 | 贵州有约(三)
黄果树瀑布 八零后的我们,<西游记>是童年最喜欢看的电视剧.对于这部电视剧的喜爱,有些已经变成了深入骨髓.比如说某人好吃懒做好色的和猪八戒一样.某人猴精猴精的像孙悟空.某人老实巴交的和沙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