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龄书生,不达大体(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七)
相关推荐
-
奸相李林甫:一生都做了什么坏事?名相张九龄、杜甫等都是受害者
李林甫,小字哥奴,唐皇族宗室.他通过谄媚逢迎等各种手段,买通和勾结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和大宦官高力士,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攫取了宰相职位,权势显赫,不可一世. 李林甫能书善画,论才艺倒也不错,可是其为人极 ...
-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二十七:李林甫入主枢密与张九龄被贬出京
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十月二十一(丁卯),唐玄宗李隆基从洛阳东都回到西京长安.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先前在河西,能节约用度,勤于职守,因此仓库充实,器械精利.唐玄宗听说后嘉奖了他,想加授他为尚书.张 ...
-
中国历史上的“杀儿第一人”,再血腥的家庭悲剧也莫过于此了
开元三年被册立为太子的李瑛是李隆基的次子,他的母亲也母凭子贵荣升为丽妃.可惜的是,李瑛最后遭到武惠妃的迫害,连同他的两名兄弟一起,在一天之内被李隆基处死了.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按照封建王朝的继承制, ...
-
谁能当宰相?牛仙客事件间接导致盛世结束,唐玄宗败走四川
唐玄宗是个聪明君主,张九龄是个公认的贤相.他们之间,爆发过一场激烈的争论,直接的结果是张九龄罢相,间接的结果是开元.天宝的盛世结束,唐玄宗败走四川. 当时,唐玄宗发现了一个贤臣牛仙客.他是一个由典吏出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17章)
再说朝中之事. 因为一个人的提拔与否,张九龄再次站到了李隆基的对立面.这个人就是朔方行军大总管牛仙客. 牛仙客出生于675年,比张九龄年轻两岁,比李林甫年长八岁,曾担任河西节度判官,是河西节度使萧嵩的 ...
-
盛唐金镜录:4.风度得如九龄否?
古来明相齐名并称的很多,如史家多将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并称房杜,世有房谋杜断的美誉,玄宗皇帝在位期间,名相也有很多,如"姚宋"这是史家对姚崇.宋璟二人的美誉.玄宗在位期间的这 ...
-
卿不识字,岂堪御史(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七)
醴泉有个叫侯思止的人,一开始靠卖饼谋生.后来他给游击将军高元礼当仆人,以诡诈无赖谋生.恒州刺史裴贞杖责了一名判司,判司指使侯思止诬告裴贞和舒王李元名谋反.李元名因此被废黜,流放和州,他的儿子豫章王李亶 ...
-
循吏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九)
这个时期,朝廷执法官吏竞相施行严刑峻法,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仍保持公平宽恕之心.那些被检举告发的人都说:"如果遇到来俊臣.侯思止就难逃一死,如果遇到徐有功.杜景俭就一定能活.(遇来.侯必 ...
-
张九龄罢相(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九)
李林甫为了自己上位,认为张九龄是自己的障碍,于是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时间一长,玄宗就开始逐渐疏远张九龄了. 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一向不学无术,有一次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q ...
-
太平、千金公主(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十)
武则天想将她女儿太平公主嫁给她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武攸暨当时任右卫中郎将,业已娶妻.于是武则天秘密指使人杀死他的妻子,再将太平公主嫁给他.太平公主长得方额大腮,多权变有谋略,武则天认为这个女儿和自 ...
-
酷吏杂事三则(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六)
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一贯不把殿中侍御史周矩放在眼里,并多次数落说他不会办事.这时恰好有人罗织罪名告发骞味道,武太后命周矩负责审讯.周矩对骞味道说:"你经常责备我不会办理,今天我就按你的 ...
-
富贵傥来之物,何足骄人(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五)
李唐诸王起兵反武时,只有贝州刺史纪王李慎没有参与谋划,但也受牵连而入狱.永昌元年秋七月丁巳(初七),李慎被押入囚车移送到巴州,改姓虺氏.刚走到蒲州的时候李慎就死了,他的八个儿子,如徐州刺史东平王李续等 ...
-
狄仁杰轶事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四)
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正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被判罪的有六七百家,要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余人,司刑寺催促豫州赶紧执行判决.狄仁杰给武则天上了密奏,他说:"这些人都是受牵累 ...
-
二王起兵反武氏(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二)
武太后有取代李唐的心思,于是逐步清除李氏皇族宗亲.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邢州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及李元嘉的儿子通州刺史黄公李撰.李元轨的儿子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的 ...
-
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一)
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刘禕之私下对凤阁舍人.永年人贾大隐说:"太后既然已经废昏立贤,又何必还临朝听政呢!不如归政于皇帝,以安天下人之心.(太后既废昏立明,安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正以安天下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