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二选一”,阿里拼多多短兵相接,品牌商该何去何从?
相关推荐
-
快消巨头与“饿了么”的数字革命
快消品还是消费领域内的香饽饽吗?这个问题可能很难得到标准答案. 一方面快消品牌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很容易让人们收获充分的信心.尤其是9月8日农夫山泉港股上市后开盘价达39.8港元,直接将钟睒睒托举 ...
-
“双11”电商争夺战硝烟为何提前到来?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平说财经) "双11"的争夺战已提前打响.近日,京东.腾讯宣布再度加强合作,联合推出赋能品牌商的"京腾无界零售" ...
-
淘宝做内容,究竟是做什么?
文|吴羚玮 编辑|斯问 从2015年起,内容化就一直是淘系电商的方向. 但淘宝承接了近8亿活跃消费者的巨大需求,是个包含多个内容场的复杂生态:拥有短视频和直播的首页推荐是主打带货营销效果:去年底手淘A ...
-
京东的意志
岁月如铁,京东似钢. 作为京东最重要的心智入口,可以说,618是京东最高意志的体现. 因此,618也是我们从外部窥见京东意志的一个窗口. 18年风流云转,京东的变与不变,都在这个窗口中得以显现. 第一 ...
-
双节棍、脱口秀与消失在舆论场里的“二选一”,这届双十一变味了?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尹莉娜 编辑 | 杨锦 "这都第四季度了,我们店铺的目标营业额才刚刚完成一半."一位商家对搜狐科技抱怨.和他一样,受疫情影响,很多商家对年底能否完成既 ...
-
天猫一年最重要闭门会,透露哪些信息?
文|吴羚玮 编辑|斯问 4月26日,天猫一年一度的闭门会议TOP TALK在上海举行. 这是每年天猫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全球顶尖品牌的高层都悉数出席,淘系管理层也全部到场,介绍未来一年天猫的策略. 作为 ...
-
快手电商服务商大会:二季度品牌入驻增4.5倍、销量增8倍,未来看重对「白牌」升级
"大搞信任电商.大搞品牌.大搞服务商." 作者:百合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7月22日,2021 ...
-
品牌不来,补贴个寂寞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392篇原创 1 双11要到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考. 考验商家的力道,更考验消费者的钱包. 尤其是说了一年的百亿补贴,大家都在搞百亿补贴,都在说自己实惠,我看到的不是商业大战,而是复 ...
-
阿里与京东都已二次上市,拼多多还会远吗?
今日上午9点,京东(09618.HK)正式宣布在港公开发售.据悉,此次招股时间为2020年6月8日-6月11日,拟发售133,000,000股,上限定价236港元,股票代号为9618.据彭博社报道,京 ...
-
阿里、京东、拼多多:电商江湖,谁主沉浮?
毫无疑问,中国网络零售行业市场形成了以阿里巴巴(BABA).京东(JD).拼多多(PDD)为首的"三足鼎立"格局. 过去一年,中国电商行业市场格局的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后来者拼多多势 ...
-
阿里拼多多美团退出社区团购?假的,网友:开弓哪有回头箭
继人民日报评论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局社区团购后,12月12日,一张关于"阿里马云.美团王兴.拼多多黄峥等均表示,将退出社区团购业务"的图片在网上流传.据券商中国报道,接近这些公司人士表 ...
-
种树三个月领到三个芒果,阿里拼多多们的水果农场是套路还是福利?
网友熬夜的原因终于找到了--有人熬夜追剧,有人熬夜"肝"片,有人通宵拼多多种水果为了免费领.在水果价格越来越高的当下,一块钱一个的车厘子已经成了生活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现实生活中, ...
-
【报告】去年网购用户破7亿人 阿里 拼多多 京东规模领先
导读:6月5日,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详见专题:www.100ec.cn/zt/2019wllsbg).报告显示,2019 ...
-
用户数直逼阿里 拼多多三季度首次实现盈利
导 读 北京时间11月12日晚间,拼多多(NASDAQ:PDD)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142.1亿元,同比增长89%.Non-GAAP(非美国会计准则)下,拼多多归属普 ...
-
拼多多开启电商平台的“小圈”时代,阿里美团跟随其后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互联网商业的发展,是一个从增量到存量.从粗放增长到精细化增长的过程.互联网下半场,如何精细化增长?电商行业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标配路径:X小圈.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拼多多.2020年 ...
-
不吹不黑,阿里拼多多财报你更看好谁?
" 一个盘子大,一个增速高. " 作者丨韩小黄 编辑丨顾盼 制图丨刘琪 来源丨AI蓝媒汇(ID:lanmeih001) 5月22日下午7时左右,阿里巴巴与拼多多同时于盘前公布截 ...
-
拼多多:“品牌”拯救品牌 | 十字财经
无论身处于哪个国家.在什么样的消费场景下,"Made in China"的标签早已随处可见.然而,相较于"中国制造"无孔不入的渗透,中国品牌的崛起却步履维艰.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