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用得好,事事没烦恼
转:单眼老表博客
试图与你建立关系时,人们总会问到你的职业,如果回答平淡如水,比如只是一句“我是一名经理”,你就失去了与对方交流的机会。
比较得体的回答应是:“我在某某公司负责一个小组的管理工作,主要为我们的管理软件开发监视软件。我也喜欢骑马,常常打网球,也热爱读书。”在不到15秒的时间里不仅为你的回答增添了色彩,也为对方提供了几个话题,说不定其中就有对方感兴趣的。当对方回答:“哦,你打网球?我也喜欢!”时,你们便开始打造关系了。
建造关系网必须遵守的规则不是“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是“我能为人做什么?”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不妨再接着问一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保持与朋友的联络是建立关系网的关键之一。要与关系网络中的每个人都保持积极的联系,惟一的方式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你的日程表,记下那些对你的关系特别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或者周年庆祝等。去拜访他们、打电话给他们或者至少给他们寄张贺卡让他们知道你心中在想着他们。
观察各个朋友在组织中的变化也很重要。当你的关系网成员升职或调到新的组织去时及时祝贺他们,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你个人的情况;去度假之前打电话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当他们落入低谷时,打电话给他们鼓劲;不论你关系网中谁遇到麻烦,立即与他通话并主动提供帮助。这些都是表现支持的极好方式。如果你旅行的地点邻近某关系成员,一定不要忘了提议和他共进午餐或是晚餐。
此外,至少每三个月要变动一下你的关系网。要多提类似“为什么要保留这个关系?”的问题。如果你不定期更新或者增加新人,那么你的关系网络就会陈旧。
为你的关系网络和组织提供信息,也是维持关系网的好方法。你应时刻关注对网络成员有用的信息,定期将你收到的信息与他们分享。优秀的关系网络是双向的,如果你仅仅是个接受者,无论什么网络都会疏远你。搭建关系网时要把你的职业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就好像你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它似的,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左右逢源好办事。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待人接物得当、与周边邻舍、亲戚朋友关系好的人往往能左右逢源,办起事来得心应手。在这里起作用的就是个人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常常与办事能力的大小成正比。以某个人为核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相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网络便构成人际关系网,人际关系网的大小与其办事能力成正比。复杂的社会里,每个人以及每件事都明里或暗里交织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不善于利用关系的人是不可能顺顺当当把事情办好的。
要利用好关系,首先要学会做人。现代社会里,人们常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然而揭开金钱和财富的面纱,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更深层次的为人的道理和准则,也就是说对关系的利用水平。香港首位“千亿富豪”李嘉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未学经商先学为人”。他把自己致富的原因归功于他父亲留给他的为人资本。“为人”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试想如果一个人学会检点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慷慨、诚实、自信、精明、体谅、乐观,学会外圆内方,他又怎么会是一个不受人欢迎的人呢?因此,不应该相信什么“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之类自欺欺人的鬼话,即便有嫉妒小人作祟,你也一定会“得道多助”的。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也就是为人。正如书中所讲“能够思维的生命是人,依品格规范思维的生命是人上人”。
当然,修身并不意味着要成为有德无能的庸人,要利用好关系还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些建功立业、发家致富的成功人士在掌握了如何做人的同时也学会了娴熟的办事技巧。“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并不只在于他们做了没有,而在于他们是否知道应该怎样做。”生活中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办不成事的人。只要你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自身的形象,能说会道,诚实可靠,把握机遇,随机应变,善假于物,那么一切难题在你面前都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总之,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没有技巧难以成功。处理关系的技巧有多高,办事的能力就有多强,你的事业也就有多顺利。人和人的区别,不只在金钱、名誉和地位,更在于心理、性格、境界和处理关系的能力,善于运用关系,提高办事能力,善待别人、把握机会,你就是一个成功并且受欢迎的人。
无法建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
1.亲近法则--热忱降低;
2.形成关系的主要杀手;
3.负面性的“依赖感”;
4.我们往往忽略伙伴的关系和优点。
如果您希望和朋友的关系恒远,请遵照如下几点行事:
找出每个朋友表示关爱的方式,并随时做出回应;
付出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收获,切勿受限于“你先做,我随后跟进”的想法;
保持经常联系;
要有耐心。
感悟:怎样可以看病不用排号?怎样可以买到紧俏的车票?怎样才能容易地从银行贷到款?怎样容易找工作、容易升迁?车被扣了,怎么才能不花钱把它要出来?三个字——找熟人。于是几乎所有的国人除了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处理人际关系,请客送礼,更有很多成功者,他们的工作就是处理人际关系。在中国,人情是那么的重要,可抛开个人看社会,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再看看身边的人,有的朋友受不了你过得比他好,有的朋友关系很好却等着看你的笑话,为什么那么多人锦上添花,却没有人雪中送炭?想在人与人组成的关系网中更好的生存,就要明白其中的游戏规则……文/单眼老表
利用关系做事的原则
在打造关系时,还应注意如下几个原则:
1.不要为了关系而打造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关系”跟你的公司经营业务方向没有联系,那就不应在上面浪费时间。如果你有时间、精力和金钱,不如花在你的客户身上,这样你的收获会大得多。关系只是你达到商业目标的一种手段,跟你平常出去见客户请客户吃饭等正常商业手段没有多大区别。
关系是对等的:对方(指政府)需要看你的实力和产品才能放心与你合作。如果你有实力,即便只是请客吃饭,再通过其他一些润滑剂,付出不一定很多,但其效果绝对好。所以,如果自己什么产品和服务都没有,而只想先把关系打通,比如认识某省长,然后以为省长自然会给自己赚钱的生意,这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如果你做的业务必须涉及到政府关系,把政府当作客户的一种,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要说你从来不请客户吃饭,更不能认为请政府官员就是“腐败”,而请客户就是市场行为。还是那句话:只打造与自己业务有联系的“关系”,否则就是空中楼台。
2.懂得什么样的关系才是真正需要的。在中国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你时常会碰到一些自称有某某关系的人。碰到那些把跟某某有关系挂在嘴边,又跟某某一起吃饭了之类的人,最好离他远点。这种人基本上没有太大用处,而真正有关系的人嘴巴是非常紧的。
如果你的关系1~2年内用不着,那就没必要花大力气去维持。有一句话叫做“人走茶凉”。用那么多功夫和金钱维持一个用不着的关系是不值得的。所以,应该把时间和金钱花在目前的客户上面,他们才是你的衣食父母,才是你真正要照顾的关系。
上面提到,关系讲究对等的原则。如果你的某个朋友不成器,你是不可能把他弄进你的公司里让他有个好饭碗的。而如果他能力还可以,符合对等的原则,那你很可能会帮他这个忙。反之,如果你没有相应的实力,朋友也都不会帮你,愿意无条件帮你的就只有父母了。
3.先用非关系的手段解决市场问题。在中国办事,难免要跟政府或者垄断部门打交道。当你尝试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一堆人跳出来说我跟某某有关系,似乎某某是个神而一般人无法接触,而他就是跟神最接近的那个人,不通过他不行一样。可是,在你碰到一些商业难题而需要跟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千万不要被那些下面的“中间人”吓住了。这些中间人不一定是要来骗你什么,虽然我们碰到的“中间人”大部分都是想帮我们的。但由于他们做事的方法不对,所以反而会帮倒忙。
即便中间人帮你把某件事办成了,最终你也会发现,其实不通过他也能办成,而花费的代价也不会高多少,甚至可能会更少。最关键的是,不通过中间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解决问题的周期变得短得多。而且,通过中间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会把事情人为复杂化,并把时间周期拖得很长。不但搞得你很烦,还会让对方主管人员很烦,甚至可能会把事情搞砸。更不用说这里面还有一个保密性的问题。
对于可能需要中间人的情况,比较合适的作法是:首先直接联系需要找的决策人员,尝试建立直接联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再找中间人。即使找了中间人,也应让他完成引见任务后退出。因此,关系是可以建立的,能直接攻关的就坚决不要中间人。要考虑安全性和成本。有些事情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政府部门的官员之间是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谁都明白“潜规则”。各自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利益。有时候你太急于找关系,说不定某官员也在寻求“生财”之道呢!所以不要畏惧,直接去找或通过朋友介绍。东、南部开放早一些,规矩就基本形成,即使是“潜规则”,也还算“规范”。但到了内陆、西部就要格外小心,把腰包看紧点儿,把对方的许诺看淡点儿是很有必要的。
换个角度来说,在美国是大家首先彼此信任,除非后来找到了不能信任对方的理由。而在中国则是先怀疑对方,所以不相信陌生人(意思是只相信认识的中间人),老外之间打交道,即使是陌生人刚刚认识,他们是倾向于信任对方的。但是,老外到中国做生意,要取得中国人的信任实在太容易,要中间人简直是画蛇添足,毕竟中国人多有崇洋心理。至于中间人,如果老外答应中间人有多少好处,基本上都不会食言。而中国人做生意,时常恨不得把中间人甩掉。所以中间人往往都会想办法阻断双方的直接交流,怕被甩掉嘛。老外找中间人,中间人是以对付国人的心态来对付老外的,必然会对老外处处设防。因此,找中间人基本上起到的都是反作用。所以可以说,老外找中间人是典型的弄巧成拙。
当然,如果你找的那个中间人是某主管官员的代理人,也就是说该中间人是负责处理官员不方便出面处理的事情的,那么就不能跳开该中间人了。他们会给你足够的暗示让你明白该如何做。
4.利用社会关系做一些大事情。
中国人搞关系的方式往往不属于社会投资的方式,而多把关系变成私人关系,而不是社会关系,我们虽然有一些小资本,但是可能会失去大机会,应把拥有的资本和社会关系筹划做一些大事,远远比解决个人的事情有用处得多。所以,对于新人来说,把关系变成我们自己的资源消耗和使用,把资源变成资本,变成经营事业、为老板打工做一些事业的资本,这是极为重要的。
把社会关系用到私人事情方面,其损耗是特别大的,而且还会让别人觉得你亏欠他。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关系做一个社会的事业,比如说普通人捍卫自己社区的利益,帮助普通的穷孩子,关注环境的问题,美国的NGO都是服务于公共的利益。这会增加关系中的崇高感,而且使你得到尊敬并获得关系中的领导地位,这种关系是公共化,而一般的关系都是私人化。
中国人往往把关系分四个方面讲,第一是办事,利用关系办事;第二是险事,利用一些私人关系来承担一些风险;第三是做事,利用人际关系来做一些事情;第四是成事,利用社会关系来办成一些事情。投资不见得只有货币才能变成你的工作机会或者你的事业,社会网络应用得好不一定会有人专门来关注,但代替别人做爱心的事情一样可以成事。
总之,善于利用关系,任何事在你的手中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关系是一笔财富,一种力量,它能使你事事无忧,真可谓如鱼得水,万事如意!
感悟:中国的关系社会由来已久,古人讲“顺势”,这里的“势”是发展趋势的意思,《进化论》里提到的“适者生存”,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想生存下去,或者生活得更好,就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方向,去适应它,去利用它,否则就会落后,甚至无法生存下去。当今社会,讲究效率。人们已经深深认识到了整个社会在人际关系上付出了太多的无用功。有人甚至开始厌恶这种关系社会,但这里要说的是,无论个人愿不愿意,人际关系这张大网是确实存在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和谐,都是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型社会是客观存在,而且各种关系的形式越发复杂,就像芯片得关系,适应关系,合理利用关系……文/单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