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不治之症还烂赌,却连爱因斯坦都崇拜他……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比任何科学家都多,比高斯还要多。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出生于俄罗斯,毕业于 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俄国作家,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之一。

他的一生绝对在所有作家里面属于最具传奇色彩的那类,病态、折磨与宽恕的一生。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玛丽亚贫民医院医生的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名老二。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他的成长过程艰辛坎坷,9岁癫痫发作并伴随他一生。
父亲早年是个军医,性格古怪,好猜疑,1828年获世袭贵族称号,后来在图拉省购置了两个小村庄。
母亲出身莫斯科有教养的商人家庭,温和善良,是个虔诚的东正教信徒。
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父亲因为嫉妒和猜疑总是和母亲争吵。
等到陀斯妥耶夫斯基上中学的时候,父母又相继离世。

24岁时他发表了处女作《穷人》,格里格洛维奇把这部作品推荐给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涅克拉索夫。
涅克拉索夫在读完小说后兴奋地冲进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办公室,大叫:“又一个果戈里出现了!”
别林斯基不以为然的吐槽:“你们的果戈里和蘑菇一样多吧。”

但是别林斯基阅读以后也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才华欣赏不已,立刻邀请陀氏到他家来。
别林斯基鼓励他:“请珍惜您的天赋,对它忠贞不渝,您会成为伟大的作家的!”
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种“渗透到陌生人内心的才能”,展现了“艺术性的奥妙,艺术的真实。”
以至于在几十年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回忆涅克拉索夫等人时,十分真挚的写下
“我十分清楚地记得这一时刻,我到现在也没有忘记这一时刻,在服苦役期间,每次想起这一时刻,精神就振奋起来。现在每一次想起来还觉得很兴奋。”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
同年果戈里发表《与友人书信选》,别林斯基撰写《给果戈里的一封信》对其观点给予驳斥。陀思妥耶夫斯基寻找到别林斯基这篇文章的手抄本在小组上朗读。

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经过了8个月的审讯,后被判为绞刑。
在行刑执行到第三个人时,宣布沙皇的特赦突然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改判流放西伯利亚。这件事给陀氏留下极重的阴影。

他因为这个亲身经历的事件而反对死刑,认为死刑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即便是战场上的杀戮,直到死亡前一秒还心存生存的希望,但是被判了死刑则一点生的希望都没有了。
西伯利亚流放生涯,对于他而言是极其痛苦的生活经历。经历了苦役和流放的“死屋十年”,他的思想开始蜕变和升华。
在那个时期,他对于人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思考,达到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

在牢狱生活收集的污秽与粗蛮的见闻,都是《死屋手记》的直接材料来源。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大量的笔触还了那段苦役生涯:到处都是跳蚤和蟑螂,囚犯们随时带着枷锁,看守门经常无缘无故把犯人们打得皮开肉绽……

这时他放弃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根基论”,强调俄罗斯的民族性,走俄国特色道路。他原本十分推崇的别林斯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他坚定的抛弃了,他甚至尖锐的批评别林斯基是“人民的敌人”。
1856年,逗留于库兹涅茨克期间时,他与寡妇玛利亚·德米特里耶芙娜结婚。然而第一次婚姻并不幸福,玛利亚于1864年4月15日病逝。

不久后兄长也离世,为了照顾兄长的家人和继子,迫于经济压力,他染上了赌博恶习,梦想通过赌博来还清债务。结果是欠下更多债,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
他嗜赌成瘾,他极其自负地认为自己发现了轮盘赌的规律,而结果是经常输光最后一个硬币。

可一旦手里有点钱,他还是要去搏一搏。即便在负债累累,生计都成问题的境况下,拿着借来的钱也去赌博。
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移居西欧,那里的一个出版商出很多钱资助他写另一部小说,但他得迅速写完才能拿到钱。于是他雇请了一个助手安娜·斯尼特金娜来帮助他。

他创作的《赌徒》于1867年出版。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收获了新的爱情,他和安娜结婚了。
同年4月,陀氏夫妇出国旅行。第一站是德累斯顿。坏消息是,他被这里的赌风所吸引,再度激起他往日嗜赌的狂热,又想赌一把获得改善生活的资本。
可惜赌场上的失败大大破坏了作家的情绪,他已无法安心从事写作。神经的过度紧张也常常导致癫痫病发作,也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健康。

虽然最后摆脱了赌博。但是他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癫痫病的折磨,每次发作都极端痛苦。
可令人费解的是,陀氏居然声称在癫痫发作前几秒简直是达到人所能及最极致的享乐,他形容即便是步入天堂也不过如此,值得他愿意拿在这世界所有的一切来换取。
在转瞬即逝的“快乐”后,带来的痛苦却折磨他长达一周时间,让他生不如死。

他作品中塑造的角色中不乏癫痫病人,即便不是癫痫病人,他笔下的人物几乎都带有点神经质似的性格特征。
可以推测,癫痫这种神经官能性疾病可能给陀氏带来很多常人无法企及的心理体验,正是这些趋于极端的心理体验拓深了作品的深度。
除了癫痫,他还患有痔疮、神经失调、胃病、支气管炎、关节炎、肺气肿和脑充血等多种疾病。其中大部分的病,都是与西伯利亚那段苦役生涯有关。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还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
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极富戏剧性,情节发展快,接踵而来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茅盾评价他“可惊的细腻和深刻显示出他那动荡时代下层社会的心理。他爱那些‘被践踏者与被损害者’,他在他们的污秽的生活中找出灵魂的洁白”。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他们写的都是贵族老爷的文学,但在我们国家,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才是大多数,历史将会证明我的正确性。”

他通过对苦难的沉思来寻找苦难的形而上意义,从而获得某种只有从痛苦中才能提炼出来的哲理思辨之美。
从苦难中盛开灿烂的文学之花。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是受苦受难的一生。命运虽然对他不公,但他从未怨天尤人。
他虽然一度误入歧途染上恶习,但他从未丧失过良知。他虽然有时为了应付出版商而匆忙赶稿,但他从未粗制滥造。他虽然在面对革命问题时有过迟疑,但他从未放弃过人道主义的信念。

这个周末,不妨宅家读一读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