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尧丨关于汪曾祺和汪曾祺研究札记

(0)

相关推荐

  • 优秀小说应建立自己的调性

    "小说的调性与作家对语词的选择.使用.配比,语句的长短节奏,作品的整体氛围相关.不同小说调性里,藏着作家对世界.情感及人世的不同理解."日前,文学评论家张莉做客河北文学馆" ...

  • 很多作家全集没必要看,汪曾祺是例外 | 汪朗&郭娟&李建新·早茶夜读193

    第193夜 | 汪曾祺 很多作家全集没必要看, 汪曾祺是例外 汪曾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 本周主题 「汪曾祺」 本日金句 汪朗:说实在的,我坐这儿有点惭愧,除了模样跟老头有点像,别的基本没 ...

  • 汪朗:老头儿汪曾祺的幸运

    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3月28日,马上就将七十岁了.社庆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决定辑录并邀请部分作家.评论家.学者.翻译家.编辑家等,撰写他们眼中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讲述他们的作品在人文社出版的种种 ...

  • 独家 |《汪曾祺别集》发布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汪曾祺别集>揭幕式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开幕式 12月23日下午,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读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汪曾祺别集>发布式暨 ...

  • 李松睿:论沈从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文学思想 | 西东合集

    一.引言 20世纪40年代[1]对于沈从文来说,是个饱经忧患的时期.一方面,这位作家的人生选择.创作立场在这一时期遭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和指责[2].另一方面,这个有着"著作等身" ...

  • 有感于余秀华文学馆

    听说已有了余秀华文学馆,余秀华曾说她的诗不需要官方认可,不知她是否拒绝余秀华文学馆,即使想拒绝,可能也无能为力,地方政府现在想把这位著名脑瘫诗人树立成一个文学品牌,她只能更任由人摆布了. 近年文学名人 ...

  • 疫情以来,我对阅读又有了新的理解 | 读邻

    阅读邻居  总九十五期  讨论(一). 今年第二次 阅读邻居 的线下活动,读汪会 也进行到了第四期. --读邻按 汪燕辉 70后,在环保方面的NGO工作 这两本书我大概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从头到尾都看 ...

  • 文化 | 手稿时代终结了吗?

    看惯了规矩整齐的印刷文字的读者或许都有这样的好奇,在成书之前,作家在稿纸上会留下怎样的笔迹?是娟秀规矩的,还是潦草奔放的?是一气呵成的,还是反复涂抹的?手稿中留下了哪些隐秘的痕迹和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 ...

  •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汪曾祺出版物?

    ◎辛酉生 今年是作家汪曾祺诞辰一百周年.他离开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推崇越高. 汪曾祺为世人认知的身份,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沙家浜>的编剧,八十年代"文革"后回归的老作家. ...

  • 《大师们的写作课》领读 | 如果你想提高写作能力,我推荐这本书

    一直很羡慕有好文笔的作家,也买过很多如何写作的书,往往厚厚的一本书看下来,非但没学会怎么写,倒是徒增几分茫然. 有一天去书店闲逛,舒明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精巧清新的封面在呆板的大块头书 ...

  • “有一支笔”真的能“怕什么”吗? | 杨早·早茶夜读

    文  |  杨早 文史学者 1946年,汪曾祺自云南昆明复员,回到1939年西向求学的出发点上海.在战后的大上海,一时找不到工作,只能寄居在好友朱德熙家中,"睡在朱家的过道里,整天粘在床上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