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韵之三:倒流壶的智慧 / 刘新中

(0)

相关推荐

  • 禁止出境文物(141)|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通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腹深12厘米 文物年代:五代 出土信息: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馆藏地点:陕西历史博物馆 五代青釉刻花提 ...

  • 王玲:听景平讲解 长耀瓷知识

    黄堡文化研究 第367期 听景平讲解 长耀瓷知识 王 玲 天气真好,几个文友闲聊,谈到黄堡文化:孟姜女传说.耀州窑博物馆.桃花诗会.槐花诗会.黄堡书院-- 我说:"在铜川工作32年了,对博物 ...

  • 西北作家 || 刘新中:瓷韵之三——老 窑

    瓷韵之三 老    窑 刘新中 我不知道它的准确年龄,人们都说它来自于宋代,终归是很有些年头了.借用一句歌词,它确实"胡子里长满了故事". 1985年,我在一家电瓷厂当基建科长,盖 ...

  • 瓷韵之二:关于窑变 / 刘新中

     你们知道我们当年是怎么看待烧窑吗?又热又累时,曾经乱骂,哪个狗日的发明了烧窑:烧来烧去,把人都变成瓷锤了. 瓷韵之二 关于窑变 刘新中 我曾经出过一本薄薄的诗集,专写陶瓷,大名<窑变>. ...

  • 瓷韵之一:窑火抒情 / 刘新中

    瓷韵之一 窑火抒情 刘新中 一 我对火情有独钟,因为,我烧过十年窑. 脆弱的坯子一旦经过火的锻烧,就视之温润如玉,敲之铮铮有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 烈火中获得永生是壮美的,动人的.它抖落掉了浮躁,获得 ...

  • 刘新中:窑上(瓷厂记旧之三)

    黄堡文化研究 第126期 窑上(瓷厂记旧之三) 刘新中 1973年8月,从襄渝铁路建设工地退场后,我被分配到铜川电瓷厂工作.我们一行战友八人,有六人被分到了烧成车间. 烧成车间是官称,是大号,电瓷厂人 ...

  • 刘新中:另一个姚筱舟

    另一个姚筱舟 刘新中 认识姚筱舟那年,他47岁,这个年龄,如今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岁月,但那时候,他在我的眼中,黑瘦,干枯,整个一个小老头模样.那是1980年,铜川开一个文艺创作方面的会议,我和他都是参会 ...

  • 我的《铜川文艺》/ 刘新中

    我的<铜川文艺> 刘新中 1990年铜川市文联成立,<铜川文艺>移交文联,这是编辑部全体人员合影,左五为主编陆炳寰,左六.七为副主编姚晓舟.刘新中. 再度和你握手,你依然以不可 ...

  • 听读 || 刘新中:陈忠实的一堂文学大课

    西北作家,文娱载道.点上面蓝字"西北作家"关注 陈忠实的一堂文学大课 --铜川文事之一 刘新中 这一堂课,不是在教室里,也不是在讲坛上. 1994年,铜川城市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 ...

  • 刘新中/铜川文学有四代

    黄堡文化研究 第219期 铜川文学有四代人 刘新中 前不久,铜川市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见>,并就文艺创作的繁荣,制定了具体的举措.这个大背景下,梳理铜川的文学队伍及创作,有积极的意 ...

  • 北有照金 / 刘新中

    北有照金 刘新中 一 记不清第几次来到这里了. 正是初夏的日子,太阳把它的全部热情倾洒到大地上,毫无悬念地,就有了一些温度. 山下,汽车推土机在活动着,照金革命纪念馆的扩建工程正如火如荼,蓬蓬勃勃仿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