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归是离不开钱的,每个父母都有义务帮孩子建立健康的金钱观。作为父母,你应该让孩子明白:穷不丢人,有钱也不值得夸耀,不上进才应该感到羞愧。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深表认同:
成年人的一切选择,都是钱说了算。
的确,人这一生,能用钱捍卫尊严、换取选择权的时刻实在太多了。
选择喜欢但工资低的工作还是继续高薪996?
你看,不管是什么事,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到头来,都绕不过一个“钱”字。道理人人都明白,可现实中的我们,却是用尽了全力,依然过不好这一生:25岁,毕业三年,工资低得可怜,每个月入不敷出,买了面膜就买不了包包,孝敬了爸妈,就得克扣自己,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分用;30岁,结了婚,孩子要看,伴侣要管,家务要做,忙到没时间成长;35岁,年纪长了,见识没长。皱纹长了,工资没长,在鸡毛蒜皮中熬出“中年危机”……年龄上增长,生活中打折,是大多数人都会面对的困境。但其实,真正让自己打折的,不是年龄,不是婚姻,不是相貌,而是获取财富的能力。阳阳常听到班上同学谈论“家里的房子有150平方米”.....有天回家一开口就问妈妈:“咱们家房子有多少平方米?”阳阳家的房子并不大,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并不宽裕。妈妈没有瞒着阳阳,顺便找出皮尺,跟他一起算了算家到底多大。等阳阳哼哧哼哧的算完了所有面积,他似乎已经忘记了最初的目的。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过去,后来一天放学回来,阳阳不太高兴,拉着身上的衣服说:“同学说这是女孩穿的衣服。” (阳阳好多衣服都是表哥穿小了的)阳阳妈妈说:“怎么会呢,这是哥哥穿过的呀。”他又问:“那这件衣服多少钱?”没等妈妈说话,他就自顾自说班里荣荣的衣服都一千多呢。从此,这小家伙开始学会用钱来衡量东西了。妈妈有点担心,怕孩子染上虚荣爱攀比的毛病。阳阳班上的同学荣荣家里的确有钱,孩子们都知道。因为有次荣荣上课调皮,老师就说了:“别以为你家有钱,你就不用好好学!”荣荣用钱也不小气,例如他过生日,请同学吃饭花了三万多,买游戏卡花了好几百。阳阳也玩游戏,缠着要买游戏卡,还说“就买10块钱”。妈妈当然没给他买,花钱玩游戏?才不惯他那毛病!结果有一天,阳阳带回来一句话:“荣荣说我们家真穷,连10块钱都没有。”他刚一说完,妈妈顿时就笑了。笑完之后觉得有点不厚道,被瞧不起的儿子还在那里情绪低落呢。妈妈觉得,自己应该认真地跟阳阳谈谈这个问题了。明确的让孩子知道,家里不是没钱,要给孩子金钱上的安全感。妈妈跟阳阳说:“你是学生,比的是学习,同学家再有钱,也不应该炫耀。”可是这样的解释并不让阳阳满意,阳阳突然盯着妈妈蹦出一句:“那咱们家现在有多少钱?”妈妈想了想,怕孩子没有安全感,就实事求是对他说了,阳阳立刻很高兴,因为他对钱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他在意的只是家里是不是“连10块钱也没有”。适度的“藏富”“哭穷”可以变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过度了,很可能造成孩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道理很简单,一个整天看着父母为钱发愁、抱怨的孩子,能专心学习吗?解释给孩子听,我们不大手大脚的花钱,是因为要花在更有用的地方。妈妈认真地跟阳阳解释,不买游戏卡是因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能沉迷在游戏里;穿旧衣服是因为小孩子长得太快,春天买的裤子也许秋天就短了,既然有哥哥穿小了的,就没必要总买新的;之所以不买游戏卡和衣服,不是因为家里没有钱,而是因为要把钱用在更值得的地方。目前,爸爸正在准备创业,需要很多钱,所以能节省的时候就尽量节省一点。阳阳也懵懵懂懂记住了,后来妈妈带着阳阳上街买衣服的时候,阳阳还总会问:“贵吗?贵就不要买了,攒钱给爸爸开大公司吧。”妈妈告诉阳阳:“荣荣有很多钱可以花,但那是他父母的功劳,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妈妈和爸爸的钱,也都是自己努力挣来的,你好好学习,将来自己开大公司,也可以靠自己挣很多钱。”于是,就算没有新衣服大房子, 阳阳也没有感觉到自卑,他一直很自信地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不仅挂上了“三道杠”,“六一”的时候还被选为小主持人。阳阳五年级的时候,家里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公司,资金周转最困难的时候,连他的压岁钱都派上了用场,和他商量的时候,他大方地说“不用还,将来我自己挣”。其实,孩子都有敏锐的观察力,你躲躲闪闪地掩饰,非但不能让他信服,反而会让他确信穷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而这才会真正打击到他的自信。作为父母,你应该让孩子明白:穷不丢人,有钱也不值得夸耀,不上进才应该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