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太空的中国之声——“抓得住”
相关推荐
-
东方红卫星——刘易成领跑多普勒轨道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第161篇文章 许多科学问题,都是逐步被人们认识到的.第一位查明真相.提出创新思路的人,就是领跑者,因为有他,才使我们的科学事业与社会快速前进,科学需要领跑者,我们不 ...
-
东方红卫星——地面观测系统的论证(1)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第159篇文章 在我进行中国计算机历史调研时,常遭不解,甚被斥责.一次一位科学研究院的局级主任说,"你回顾这些老设备有何价值?现在随便一位大学生都能够远超当 ...
-
太阳观测卫星的几点科普:太阳同步轨道
陈经 亚洲视觉科技研发总监 昨天 14:41 [本文来自<我国首颗探日卫星,发射!长二丁一箭十一星,成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太阳观测卫星的几点科普:太阳同步轨道 1. 这是观测太 ...
-
科普知识------卫星(7)
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又添新成员 今年9月21日13时40分,我国某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一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C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海洋二号C星是国家民用 ...
-
东方红卫星——多普勒测轨方案全程(2)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第160篇文章 卫星测轨方程要经过论证,中科院计算所接到多普勒测轨算法设计和编程任务,三室负责人张克明将任务交付张绮霞,她是1956年的计算数学训练班第一期学员,师从 ...
-
嫦娥二号都完成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厉害任务?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网上读到美国的探月卫星怎么怎么了得,却很少读到中国探月卫星究竟怎么样的报道.其实,尽管我国探月工程展开的有点晚,但是我们后来者居上,我们的嫦娥二号所完成的任务,每一项都很了不起,甚 ...
-
来自太空的中国之声——箭在弦上
就在发射星与发射箭在厂内加紧建造的时候,1970年2月11日,日本将本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抢在了我国前面. 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模型这个消息对航天人们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我国第一颗人 ...
-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的宝剑,竟有一把来自太空使人意想不到
在玄幻小说中有很多非常厉害的武器,我们古代非常喜欢用剑,并且还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相信大家大多了解史上最有名的十把剑,这些剑的真实存在性还有待考察,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五把真实存在的宝剑. 其中一把已经禁 ...
-
“盘古”实验,于极深地下聆听来自太空的声音——暗物质性质的研究
大量的天文学观测表明,宇宙物质组成中的绝大部分为暗物质,占到了约85%,而我们所熟悉的普通物质只占约15%.但是人们对于暗物质到底是什么,暗物质粒子质量及其性质等,目前却知之甚少.通过对暗物质的各种候 ...
-
灵感来自“酸奶”,中国科学家造出能够在一周内完全降解的塑料
塑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工业生产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然而,随着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塑料也成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为了解决难降解的问题,各种可降解塑料相继问世.聚 ...
-
科普|来自太空的“天外飞仙”——陨石
透过陨石了解宇宙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宇宙空间的任何物质之间都会有相互作用.当行星碎片或宇宙尘埃等质量较小的物质接近质量较大的地球时,会受到吸引落向地球表面,这一过程中它们会与地球大气层产生剧烈的摩擦而 ...
-
全国每十尾鱼苗就有一尾来自这里!“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发力这条鱼,将再夺“国字号”
继获得"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特色称号后,九江镇申报"中国加州鲈之乡"将进一步深化打造品牌渔业,有效地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全方位推动现代渔业兴旺发展. 文 | ...
-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窗声”,10年后真相大白,庆幸捡回一条命
在近代科学还未出现的时候,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存在很多的局限,因为没有飞机.潜水艇,所以人类无法开展对天空以及大海的研究. 然而当科学走进人们的视野后,人类探索大自然的脚步越走越快,有了科学技术的帮助, ...
-
灵感来自“酸奶”,中国科学家徐挺攻克塑料降解难题!40℃水温下两天内可完全降解|专访
"当我从父母的花园里拿到堆肥土壤时,常常堆满了尚未完全降解的塑料碎片."本身就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的徐婷,看到这一幕时更加意识到,研发出可完全降解塑料的技术,于 ...
-
灵感来自“酸奶”,中国科学家攻克塑料降解难题!40℃水温下两天内可完全降解 | 专访
"当我从父母的花园里拿到堆肥土壤时,常常堆满了尚未完全降解的塑料碎片." 本身就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的徐婷,看到这一幕时更加意识到,研发出可完全降解塑料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