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汉字革命和文化断裂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有些人到今天还反对恢复繁体字?因为无意中被忽悠了
昨天说了几句应该恢复繁体字的话题,引来了很多嘲笑的评论.不过我看到支持者只是在点赞,并没有留言评论. 我支持恢复繁体字已二十年有余.你们提出的支持简体字的观念,我是我在大学毕业以前的观点.那时候年少无 ...
-
马来西亚、新加坡都在用简体字,为何港澳台地区却坚持用繁体字?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当前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并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 随着时间的发展,汉字一直在改进及演变,它从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 ...
-
当简体字遇到繁体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字形美,字音美,寓意美的特点.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简化以后的汉字,书写更加简便,也便于编码输入计算机. 但是汉字毕竟和 ...
-
朱大可:文化复苏当从汉字起步
汉字符码是古文化妙结晶,简洁地描述自然场景.生活方式和事物逻辑,传递了古代文明的基本资讯,俨然是日常生活的生动镜像,例如"閒"字表达休息时开门赏月的诗化意境,而"愁&qu ...
-
朱寿桐:革命: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理想类型”
摘要 一个时代理论和文化表述中的所谓"理想类型",其实就是相应时代某种精神价值的词语表达被美誉化.被高尚化.被力度化的结果."革命"在20世纪中国文学文化运作中 ...
-
立夏时节的“5大俗语”,上古农耕文化中的大智慧,句句上讲
文|农情万家 导读:立夏之初,农耕文化中的立夏"5大俗语",与农业息息相关!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升",今天是2021年立夏后的第五天,立夏在二十四节 ...
-
两大怪才的书法,文化是底气
郑板桥.徐渭的书法,一改传统面貌,用今天的话说,算是另类.郑板桥书法,楷书隶书参半,风格朴实自然,看似笨拙,又古朴苍劲空灵.看了让人耳目一新,精神肃然.徐文长,书法豪迈潇洒,一股狂劲儿,时如疾风暴雨. ...
-
“最”汉字!中华文化太神奇
“最”汉字!中华文化太神奇
-
“猪”与“家”的汉字演变与文化内涵
文:高天晨 今年是猪年,猪在农耕社会为母本的中国文化体系里,是一个关键的财富象征.猪除了肉食,同时也是重要的物质资产和保障,因此猪有了一定文化象征意义,和"家"的含义密切相关.今天 ...
-
朱大醉大写意国画作品欣赏
笔墨丹青新视角2020-04-24 04:18:00
-
长江 黄河有多长?故宫有多大?汉字又有多少个?(都在这里!)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儿时常听歌词中唱起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国人引以为傲的万里长城究竟有多长?数千年风霜洗礼至今留存几何?这个答案如今终于有了. 长城有 ...
-
苏东坡的大俗大雅的诗文化
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曾说:"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镞,如甘蝇飞卫之射,此诗人之奇也."(<再次韵并引>)南宋初年,葛立方在<韵语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