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下(9)
相关推荐
-
二十、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亡)〔出〕,胃中(躁)〔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原文213
二十.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亡)[出],胃中(躁)[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原文213 [郑论] 按因汗出以致谵语,大便鞕者,胃(躁)[燥]也 ...
-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阴阳作尺寸解,停是停止,脉阴阳俱停是尺寸的脉搏均隐伏而诊之得。),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阴阳作尺寸解,停是停止,脉阴阳俱停是尺寸的脉搏均隐伏而诊之得.),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是指寸部脉,微见搏动.),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是指尺部脉,微见搏动),下之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 小柴胡汤方
原文: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以七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 麻黄汤方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 ...
-
一文讲透伤寒论疾病“传”“变”
看下面的字眼 "伤寒一二日"."二三日"."四五日"."五六日".看到这些字眼你有何感想,仲景在向我们表达什么信息?你 ...
-
五、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指发汗后热病不愈,不是太阳病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原文248
五.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指发汗后热病不愈,不是太阳病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原文248 [郑论] 按三日,乃少阳主气之期.今太阳发汗而不解,是邪入阳明,而未传经也.观其蒸蒸发 ...
-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全文,翻译赏析
问曰:病有结胸①,有脏结②,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注释] ①结胸:候名,主要症状是心下硬痛. ②脏结:候名,症状与结胸相似,而性质不同,为脏气虚寒而结. [译文] 问 ...
-
『伤寒论』《伤寒论》全文翻译7. 伤寒论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问曰:病有结胸①,有脏结②,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注释] ①结胸:候名,主要症状是心下硬痛. ②脏结:候名,症状与结胸相似,而性质不同,为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概说] 太阳病的下篇,承上篇.中篇而来,和中篇是有联系的.中篇是讲到了太阳的腑证,太阳病传给少阳经的证候,到下篇太阳之邪还往哪传?表证的问题解决了,腑证的问题也 ...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问曰]病有脏结,有结胸,其状何如? [师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者,名曰脏结也.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何谓脏结? [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 ...
-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7)
问曰:病有结胸①,有脏结②,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注释] ①结胸:候名,主要症状是心下硬痛. ②脏结:候名,症状与结胸相似,而性质不同,为脏气虚寒而结. [译文] 问 ...
-
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7)
第三章 六经病辨证与针炙配穴 第一节 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浅析:此言太阳病提纲脉证.太阳为六经之首,主表而统营卫,外邪客表,太阳受病,脉必应之见 ...
-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问曰]病有脏结,有结胸,其状何如? [师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者,名曰脏结也.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何谓脏结? [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 ...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太阳提纲条文是太阳篇的代表条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六气之一,三阳之一,巨阳也.寒水,五行之一,至阴至柔.寒为水之地象,太阳之化,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太阳者,或经或腑,或为诸阳主 ...
-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①,头项强痛②而恶寒③. [注释] ①脉浮:脉象浅表,轻手按之即得,犹如木浮水面. ②头项强痛:头痛项强.项是颈的后部:强,去声,强直不柔和貌. ③恶寒:恶,去声,厌恶.嫌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