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实热症--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沈绍功

(0)

相关推荐

  • 灭火圣药:所有火毒热毒,在它面前都败下阵来~

    不管什么样的上火,在这个方子面前,基本上一天就可以平息,效果就是这么强! <成方便读>载:"治一切火邪,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燥咽干,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等证 ...

  • 这个古方,比消炎药还狠、见效快,灭掉一切急性炎症,无比强大了

    天气越来越热,人的心情也会变得越来越急躁,身体也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各种因为热毒引发的炎症问题. 生活中常见的消炎药大多为西药,如阿莫西林.头孢等,很多人都用过. 相对于西药,中药的副作用会更小一点,本文 ...

  • 血热火毒致痤疮,妙用温清效力彰

    血热火毒致痤疮,妙用温清效力彰 导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年轻人们往往在爱美的年纪受到痤疮的困扰,下面的医案辨证到位,遣方得当,用药精准,只14付就让粉刺大有好转.本医案由浙江名中医连建伟教授弟子跟师 ...

  • 一个四味药的方子,灭掉体内所有的火

    中医讲:'阴阳不衡,病则生.'中医里认为人的病无非就是阳病和阴病. 话不多说咱们先开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这个方子叫黄连解毒汤.出自唐方<外台秘要>. 这个方子专门治疗阳亢之病.就是 ...

  • 35黄连解毒汤

    清热解毒汤两个方:黄连解毒汤 ,普及消毒饮. 这两个汤呢比较有特色,第1个就是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顾名思义肯定是以黄连为君,目的呢是干什么,肯定是就是解毒了,这个就是<外台秘要>引用的 ...

  • 颜德馨黄连解毒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配方组成]黄连3克,黄芩9克,黄柏9克,栀子9克. [作用与功效]清热泻火,清心除烦. [适应证]本方用于热盛火毒之失眠.癫狂.痴呆.心悸.怔忡.头痛等心脑病症.适用于一切湿热火毒之证.以烦躁.错语 ...

  • 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六):外热、内火(虚火,实火)—精确辨证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易简经方"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文章,可以这样做: 中医功夫在疗效 接上文: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 ...

  • 【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六):外热、内火(虚火,实火)—精确辨证】

    外热.内火(虚火,实火)-精确辨证 火邪也分内外. 外热即风热: 内火应辩虚实并注意生风动血.虚火同阴虚相关:实火以盛生证,苔黄质红,脉像数实为主. 外热 火也分内外.但中医习惯不叫外火叫外热,外热呢 ...

  • 实喘--麻杏射干汤--沈绍功

    那么在实喘的时候,咱们要用麻杏射干汤,重在驱风和降肺.那么中药是用这几个药: 炙麻黄6-10g.杏仁10g.桑白皮10g.射干10g.防风10g.白果10g. 在这我给大家说一下,因为炙麻黄现在沈老师 ...

  • 实火--心肝脾肺胃肠膀胱--特效药--沈绍功

     实热: 心火口疮.口苦.心烦,主要的药是车前草. 肝火胁满.易怒.目赤,主要的药改成生栀子. 脾热消谷善饥.弄舌不定主要的药就是生薏苡仁,清脾热. 肺火主要的药就是黄芩. 泻胃火口渴引饮.牙龈肿痛. ...

  • 【沈绍功:中医功夫在临床疗效,叫病人终生服药是无能的表现!】

    我们讲课的目的,不是讲理论,讲临床的功夫.大家来自全国各地,目的不是在学理论,理论大家都有文化,看书啊,我看都能看明白.但中医的功夫在临床,临床的功夫就在疗效.我级别不高,本事也不大,我自称是草根郎中 ...

  • 名医沈绍功治痰浊“温胆汤”20个病症加减(典藏)

    方剂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剂组成:半夏.竹茹.枳实(炒)各6克,陈皮9克,茯苓5克.甘草(炙)3克.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服. 温胆汤:竹茹,枳壳,云苓,陈皮. 1. ...

  • 沈绍功教授补虚六要(内含沈氏女科600年祖传特效补肾方)

    沈绍功教授补虚六要(内含沈氏女科600年祖传特效补肾方) 沈绍功教授,是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起于明初,历经20代,至今已绵延 ...

  • 六味传统效药沈绍功先生的经验妙用

    沈绍功先生是沈氏女科第十九世传人,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悬壶济世于明初,传承20代,业经600余载.所谓女科者只是治疗女子疾病,但自十八世传人沈祥之先生起,扩大了诊治范围,男女均治,以妇 ...

  • 【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五):精确辨证—胃气上逆】

    胃气上逆 (2)胃气上逆:那就是呃逆,打嗝.对吧?呃逆.西医讲的呃逆有两种: 一种是周围性的,那就在胃: 一种是中枢性的,就在大脑. 在胃的好治,在大脑的可不好治,都俱危险.中枢性的呃逆呀,弄不好横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