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诗病举隅(10):合掌

(0)

相关推荐

  • 无题的枯荷,大唐最后的美意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一湖,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说到唐朝诗人枯寂无题的一生,自然是晚唐的李商隐. 一身才华却一生沉浮,似一本不忍卒读的书,他众多的无题 ...

  • 每日唐诗 | 听雨,听四月,听黄梅霏霏不绝

    每日唐诗 贾岛<宿村家亭子> 床头枕是溪中石, 井底泉通竹下池. 宿客未眠过夜半, 独闻山雨到来时. 贾岛,字阆仙,世人皆称其为"诗奴",为斟酌一字,捻断胡须几根.做诗 ...

  • 83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 缘:因为. 个:这样,这么. 秋霜:喻指白发. 解读: 这是秋浦十七首组诗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一首,也是唐诗中家喻户晓的作品.诗中充满了离京十年的 ...

  • 生于江南的虞集晚年思念故乡,写下一首孤独的诗,每一句都很伤感

    现在我们一提起诗歌,自然而然会想到唐诗,毕竟它代表了诗歌的最高水准,成为了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只能是高山仰止.从宋明之后,一直到清朝,虽然还有很多优秀的诗人,但是总体上来说无法也唐朝的诗要一较高低,所 ...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 |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释 ⑴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 ...

  • 唐诗诗病举隅(33):偷懒

    在诗词创作中,诗人有时不免仓促,在遣词造句上,就会有"偷懒"的行为.只要诗人一"偷懒",读者是可以觉察的.譬如宋曾几<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 ...

  • 唐诗诗病举隅(31):失替

    "失替"是指近体诗句中,在韵脚句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否则就是"失替&qu ...

  • 唐诗诗病举隅(30):联边

    何为"联边"?简而言之,联边就是一句诗中所有字都有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汉武帝刘彻的<柏梁诗>:"柱枅(jī)欂栌(bó lú)相枝持.枇杷橘栗桃李梅.&quo ...

  • 唐诗诗病举隅(29):逐奇

    诗词创作到了一定的层次,因为不屑重复前人词字.往往另辟蹊径,遣词造句,常用难字和僻字,希望探索出一条新路来,结果"逐奇而失正",陷入了另一个泥潭而不能自拔.刘勰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

  • 唐诗诗病举隅(28):乱叠

    近体诗讲究避开重字,但对于叠字而言,却是个例外.据网络大数据分析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者的有二百篇,比如雎鸠"关关"之声:桃花"灼灼"之 ...

  • 唐诗诗病举隅(27):添足

    "添足"出自成语"画蛇添足",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非但无益,反而不适.后喻多余其事,多此一举等.当代大家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补遗>中说道," ...

  • 唐诗诗病举隅(26):吃字

    "吃字"是指人在情绪激动或急切时把某个音节的字漏了过去,或与其他字词混淆发生新的合并现象.诗词创作中,束缚于字数,拘限于声律,有时不得不在词语上作一些省减,这就出现了"吃 ...

  • 唐诗诗病举隅(25):颠倒

    颠倒,亦称"倒装".即上下.前后.左右次序倒置.在诗句之中,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明代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说,"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颈健."  ...

  • 唐诗诗病举隅(24):语生

    语生,即言辞生疏,常令人感到艰涩难解.语之所以生者,往往系人生造和杜撰而成."语生"容易使人误读,故为一病.黄山谷曾在书信中有云:"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