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肝郁的治疗
倪海厦汉唐学堂
课后回答
有几个问题提的还比较好,来看一下:
答:一般的肝郁,在舌象上还是有一些典型的表现,刚才我忘了讲了。从舌苔上来讲,一般比较典型的肝郁,不是很动的话,他往往会在舌头上,舌体的两侧,在舌苔上会有两条白白的液线,就像白白的粘液一样,有的是比较干净,有的是比较浑浊,就跟用白色的液体在舌的两边画了两条线一样。
答:我这个……我不就不全部回答了,我选一些吧。以前讲过的问题我就不再重复了选一些典型的给大家回答一下。
答:益智仁打碎不打碎问题都不大。打碎的话味更冲一些,但是我用的都是已经打成一粒粒的,不是整个的果实了。如果是整个的果实,一定要打碎的。如果已经是一粒一粒的不打碎也行。打碎可能更好一些。
慢肝用什么疏肝药呢。其实这个问题刚才已经讲过了,不用区分什么病,只要是肝郁,你就用这个思路去用药就可以了,跟它是什么病没有关系的。
答:这是一个完全西医化的一个问题,西医的问题。中医呢只看气的阴阳升降,气的阴阳升降它在行的层面可能表现为很多激素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中医讲的气的升降出入的表现。
答:肾水寒也要分情况。如果真的是阳虚而寒,阴精不是很亏,那还是用温散的药,像附子、干姜、肉桂都可以。如果是肾精亏,阳气不能通达引起的寒,那就要用润养的药,稍加温通。
答:舌苔厚燥偏黄,估计是中焦湿热比较重。你首先要运中焦,他这种肝气郁结往往是中土雍滞引起的。化痰运中,就是疏肝。
答:肝风上亢就是咱们通常讲的肝阳上亢。什么叫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就是肝气郁结有点化火了,化火生风了,就是肝气郁结比较重的情况。你可以适当用上一点疏散、清热的药。可以适当用一点栀子、黄芩这样的药。我是不赞同用遣症干风????的办法,这种压制的办法我是不赞同的,我觉得肝郁易散易疏达。
答:不见人,我也说不好是什么原因。一般老人可能偏阴虚,是不是阴精不够,你光往外发散,没有东西,没有粮草,没有兵马,他可能出不来。是不是要加一点益气养阴的角度考虑下,加一点人参、麦冬、山药、益智仁补肾的都可以用。增加一些粮草和后备力量,他才有劲出得来呀,光调动气,他没有气出来也不行。
答:凡是舌象开裂,必然肝郁。单纯阴虚肝郁的也很少。凡是舌象开裂、舌体开裂,必然肝郁。那么舌象开裂之后它还是有一些区别。像肝郁重的有瘀血的他可能裂开的时候颜色偏深一些。如果是阴虚比较重的,它可能裂开的时候舌体偏瘦一些,有一些区别。
答:郁而生风呢它是病气,郁结的一股气病气在里面乱动,引起的这个风。我们讲的这个风胜湿是我们用流通的药引导这个气在里面周流,就像刮风一样,可以加快湿气的流通,疏散。这针对的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情况。风胜湿一般用于湿气偏重,郁结不重的情况下,用的是风药,其实就是流通性的药。郁而生风一般是郁结很重的情况下,这时候要用破结的药,郁结不重也不会生风,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答:从临床角度来看,这两方面的情况都比较多见,痰浊可能比肝郁更常见一些,在临床往往是中土不运引起痰浊,痰浊郁滞导致肝郁,这种比较多见。所以治疗这个我都是运中土,化痰浊 然后疏达肝气。当然有一部份人是以肝郁为主的,痰浊不明显的这种人也有,也不少。所以你用药的时候,那个偏重,肝郁偏重还是痰浊偏重这个用药,就根据具体情况。凡是有痰浊的,一般来讲他的脉象偏粘质粘结,舌苔一般不干净。如果是偏肝郁,痰浊不重的呢,一般他舌苔比较干净,他脉气比较清透一些。这个就是从四诊当中来区别。
答:这个不一定的,有的不一定拉肚子。
答: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些化、疏肝药。
答:药物打成粉冲着喝的和我们煎成液体,用饮片煎成液体,只喝药液的,这还不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一些药是不适合打成粉吃的,比方说有些树枝类的药:比方桂枝、夜交藤、威灵仙,威灵仙还好一点,像细辛,类似这样的就不适宜打成粉生吃冲着吃。平时用煎制的药禁忌就少一些。如果要打成粉的话,一定要选择那些相对比较安全,容易打成粉,杂质少。还是不太一样,不是所有的药都可以打成粉吃的。
答:应该是。至少是肝郁。
答:这个问题以前讲六经、十二经脉循行的时候讲过。从这个人体自身阳明之气的功用来讲,大肠经的作用作是占主导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也不叫阳明燥金。但是我们用药的时候通降阳明,往往就是从临床表现来看,实际上就是降胃气。降胃气的药一般都会有很好的通便作用,实际上就是降大肠。我们习惯上讲是降胃气,实际上已经包含了降大肠的作用。他这个阳明燥金这个气往下通畅实际上是大肠得到了一个通降的治疗,恢复了它敛降的功能。所以六腑以通降为和,降胃气实际上包含了通降大肠的效果。
答:我们讲肝郁呢都主要是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从气分的角度来讲。正常情况下,这个气分是很清透的,很圆融的。阴阳和合,气血和合,所以凡是肝郁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气郁,时间久了可以表现为血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