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1)•新释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饰
相关推荐
-
凌家滩遗址揭秘15: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15章:六玉之首"天子之瑁"的来历及其演变 15-1:汉代"柳敏碑"所记录的"六玉图".碑中所刻"六瑞玉"之形,其 ...
-
国家博物馆里意料和意外的惊喜 下
既然是亚洲文明展,就是亚洲各国的历史文物展览,不过我只是闲逛,看的不仔细,忽然发现一个眼熟的文物,曾侯乙尊盘,原来到了中国展区. 曾经在某年十一,去湖北省博物馆看过尊盘,但当时人山人海,灯光条件也不好 ...
-
王青教授谈“天地人神:二里头神灵考古探索”
讲座伊始,王青教授首先回顾了偃师二里头遗址与神灵崇拜有关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现状.经过60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一批与神灵崇拜与祭祀有关的遗存,为探索夏人的精神信仰和艺术传统提供了重要实物资 ...
-
关于二里头 古都论坛上发布最新成果,众多学者聚焦新出土文物…
探索未知 揭示本源 --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一周年之际,10月19日至20日,洛阳迎来了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 ...
-
二里头遗址出土【夏代玉器】
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 ...
-
许宏:器物身世趣话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2002年春,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的一座贵族墓中出土了一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整器长约70厘米,和铜铃放置于墓主人骨架之上.全器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细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单片绿 ...
-
中国古代青铜嵌错工艺的起源
嵌错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上常见的表面装饰工艺.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金银嵌错工艺出现后,嵌错金. 银.红铜.绿松石的青铜器广泛流行,铸就了无数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精品. 由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 ...
-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2)•推翻“夏都”信仰的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出土一块编号为76VM4的嵌绿松石铜饰牌(如下图),它位于墓主胸部偏左处.这块铜饰牌的正确解读,能毁掉人们的"夏都"信仰. 读书要按照顺序来读(如现在的书阅读是从左到右, ...
-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3)•剥掉华夏第一龙的外衣使其裸归
考古学者说,这条龙由2000余片绿松石组成,巨龙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其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堪称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考古学家誉其为& ...
-
饭岛武次:二里头考古与夏王朝的真实存在——“二里头考古与中国早期文明”笔谈(三)
作者:饭岛武次 来源:<历史研究>2020年第5期 编者按: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史和国家形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对延伸中国历史轴线.增强中国历史信度.丰富中华文明历史内涵意义 ...
-
蔡哲茂:夏王朝存在新证──说殷卜辞的“西邑”
夏王朝是否存在,在民初古史辨时代受到强烈质疑,夏王朝的开国始祖禹更被认为是具有天神性的神话人物,而不被承认是实际存在的人君. 本文讨论武丁时代卜辞中"西邑"一辞的出现,是作为受祭的 ...
-
夏王朝存在新证
夏王朝是否存在,在民初古史辨时代受到强烈质疑,夏王朝的开国始祖禹更被认为是具有天神性的神话人物,而不被承认是实际存在的人君. 本文讨论武丁时代卜辞中"西邑"一辞的出现,是作为受祭的 ...
-
二里头是探索夏王朝的基石,是专家观点还是学术绑架?
(作者:赵辉)随着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的启动,对夏文化.夏王朝的探源,再次成为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近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 ...
-
为了二里头考古遗址,断送夏文化夏王朝的完整性,有道德吗?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史,是中国考古学产生的主要任务.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华诞,破解夏文化夏王朝的文化历史重任,也由当前中国考古界与考古学者所承担.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 ...
-
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两处新考古遗址为何迈不进夏王朝的门槛?
(作者:赵辉)破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探寻中华文明的历程,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为此国家启动了"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以促进夏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夏文化是一个考古学文化 ...
-
二里头考古学文化的三角恋,是造成夏王朝历史虚无的根本原因
从艾兰"夏代神话说"看中西方学界夏文化研究的差异_二里头 摘要:艾兰的"夏代神话说"是西方学界"夏文化"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也是中国学者最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