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史思明之往事(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五)

(0)

相关推荐

  • 盛唐金镜录:3.窃国大盗登上历史舞台

    前面多次讲到安禄山,作为结束盛唐的叛乱者,安禄山在唐史乃至整个中国史上的地位,是任何研究唐史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安禄山本来是营州胡人,唐时营州在现今辽宁朝阳一带,管辖地区包括辽西地区,营州是唐王朝控制整 ...

  • 在他的提拔下,大唐乱了144年

    在他的提拔下,大唐乱了144年

  • 盛唐金镜录:2错赦安禄山

    张守珪在边塞上不断立功,捷报频频这让唐玄宗李隆基龙颜大悦,于是就有了想提拔他做宰相的想法.在唐朝宰相往往不止一人,由边塞立功而入相的不在少数,我们常常京剧舞台上看到出将入相这四个字,这在大唐帝国是很常 ...

  • 他说安禄山长有反骨,该剁了,唐玄宗不听,否则杨贵妃不必死

    <唐语林>中记载一事,读之感叹,杨玉环,本来不必死啊!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死,然后驾发.行至骆谷,上登高平,马上谓力 ...

  • 要论混乱世的粟特人真不算啥!这三个东北族群能把他们忽悠死

    粟特是隋唐年间东亚.中亚一个很重要的族群,他们以精明狡诈著称,因为安禄山史思明的关系他们也被很多人高看一眼.但在乱世中有的是精明强悍的族群,粟特族群就被三个来自东北的族群按在地上狠狠摩擦过,就连安禄山 ...

  • 富贵傥来之物,何足骄人(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五)

    李唐诸王起兵反武时,只有贝州刺史纪王李慎没有参与谋划,但也受牵连而入狱.永昌元年秋七月丁巳(初七),李慎被押入囚车移送到巴州,改姓虺氏.刚走到蒲州的时候李慎就死了,他的八个儿子,如徐州刺史东平王李续等 ...

  • 太平、千金公主(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十)

    武则天想将她女儿太平公主嫁给她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武攸暨当时任右卫中郎将,业已娶妻.于是武则天秘密指使人杀死他的妻子,再将太平公主嫁给他.太平公主长得方额大腮,多权变有谋略,武则天认为这个女儿和自 ...

  • 循吏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九)

    这个时期,朝廷执法官吏竞相施行严刑峻法,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仍保持公平宽恕之心.那些被检举告发的人都说:"如果遇到来俊臣.侯思止就难逃一死,如果遇到徐有功.杜景俭就一定能活.(遇来.侯必 ...

  • 卿不识字,岂堪御史(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七)

    醴泉有个叫侯思止的人,一开始靠卖饼谋生.后来他给游击将军高元礼当仆人,以诡诈无赖谋生.恒州刺史裴贞杖责了一名判司,判司指使侯思止诬告裴贞和舒王李元名谋反.李元名因此被废黜,流放和州,他的儿子豫章王李亶 ...

  • 酷吏杂事三则(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六)

    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一贯不把殿中侍御史周矩放在眼里,并多次数落说他不会办事.这时恰好有人罗织罪名告发骞味道,武太后命周矩负责审讯.周矩对骞味道说:"你经常责备我不会办理,今天我就按你的 ...

  • 狄仁杰轶事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四)

    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正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被判罪的有六七百家,要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余人,司刑寺催促豫州赶紧执行判决.狄仁杰给武则天上了密奏,他说:"这些人都是受牵累 ...

  • 二王起兵反武氏(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二)

    武太后有取代李唐的心思,于是逐步清除李氏皇族宗亲.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邢州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及李元嘉的儿子通州刺史黄公李撰.李元轨的儿子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的 ...

  • 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一)

    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刘禕之私下对凤阁舍人.永年人贾大隐说:"太后既然已经废昏立贤,又何必还临朝听政呢!不如归政于皇帝,以安天下人之心.(太后既废昏立明,安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正以安天下之心 ...

  • 玄宗议私门铸钱(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一)

    宰相张九龄向玄宗进言,提出放开禁止私人铸钱的禁令.开元二十二年三月庚辰(十九日),李隆基把张九龄的提议交给百官公议. 裴耀卿等人反对道:"朝廷一旦取消这个禁令,恐怕就有小人弃农逐利,这样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