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只支持孩子

(0)

相关推荐

  • 标准过高 扼杀天性|读后感

    读<老子的养育智慧>有感 周正教授的书,越读越觉芬香扑鼻.从这本书里,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改变了很多行为. 第十篇告诉我们:你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孩子可能就会放弃了.相反,绝圣弃智,标准降 ...

  • 家庭幸福的三大基础,有一个就很了不起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幸福的家庭,人人向往. 一家人其乐融融,越过越好,必定是做到了这三点. 第一,不和父母争对错 作为儿女,我们或多或少抱怨过,甚至是责怪过父母. 你告诉他们,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可 ...

  • 读《老子的养育智慧》有感

          希言自然,是<老子的养育智慧>第十四篇章的主题.周正教授告诉我们少说话是符合自然之道的.需要的时候说,不需要的时候不说,这是一种功夫,即少许诺.少指责.少要求.少恐吓.少表扬. ...

  • 言多必失 | 读后感

    2016年4月10日,周正教授的著作<老子的养育智慧>首发签售,得到这个消息,我激动得彻夜难眠.自从第一次听<正言兰语道德经>,我就盼望着能有一本根据节目撰写的亲子教育类书籍, ...

  • 《别人家的妈妈》

    周末,是高中生学期内唯一放飞自我的时间.今天是周六,下午三点,儿子放学自己打车回家,我正在单位上班,电话铃响了:"老妈,晚上我和同学约好了出去吃饭,不在家吃了." "好的 ...

  • “妈妈,是我不优秀吗?"

    几年前孩子呱呱坠地,我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开始走在精心育儿.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道路上.奶粉买好的,衣服买好的,玩具也是我精心挑选的,小毛巾.护肤品都得选质量安全可靠的.当然最重要的是上学,必须得找个好学 ...

  • 孩子玩火也不管!?|读后感

    自从西安母亲大学组织拆书会以来,我就特别喜欢读<老子的养育智慧>. 周正教授有一段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他说:作为父母,行不言之教不是不管,而是气魄!关键是我们在周围关注着孩子,并不是让他处在 ...

  • 我的儿子不是我的?!

    听周正教授讲<老子的养育智慧>有感 "你生的儿子不是你的!"2017年3月3O日晚8点,周正教授发出惊世骇俗之言,吓得我惊魂未定!        我生的儿子不是我的?是 ...

  • 粉丝专刊|《相信孩子》

    编者按:公众号后台收到了这位妈妈投稿,记录她生活中与女儿的互动.体会做母亲的智慧与乐趣!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投稿-你的文章.你的留言--有可能带给更多人思考和启发. 今天上午10点的<亲子课堂& ...

  • 倪海厦:治疗时永远只有三种武器

    一.西医是微视医学(micro) , 中医是巨视医学(macro)   中西医学之不同处是,西医是微视医学(micro) , 中医是巨视医学(macro). 二者有极端不同的见解 , 因此中西医在一起 ...

  • 孩子成绩差?别只怪孩子笨了

    孩子成绩差?别只怪孩子笨了

  • 20万5个月时间赚500万的秘诀:永远只做一种技术形态。

    刘总20万本金赚500万,他成功的秘诀是永远只做一种技术形态.资金上扬形态超级完美,很少发生大幅度回撤. 2020年12月初,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到刘总,当时刘总正被高昂的手续费成本所困扰,得知手续费可 ...

  • 以父之名,永远做个孩子

    又到一年的六一儿童节,今年的节日和以前都不一样,因为有了萱萱的陪伴. 从自己过节,到给孩子过节,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新的责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01   小时候 小时候,我的六一是在 ...

  • 嘉御基金卫哲:1年收获5个“行业第一IPO”,做消费永远只关注25岁人群

    4月27-29日,主题为"新型产业链创新术"的第八届全球投资并购峰会在上海虹桥基金小镇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晨哨集团主办,上海市双创投资中心联合主办.共有近600位来自产业界.投资界 ...

  • 教育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觉”

    教育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觉”

  • 股票走势永远只有三种状态

    闭着眼睛,在数轴上随便抓一个数,99%的概率能抓到什么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希帕索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文艺青年,和威哥一样,崇尚自由.有着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这哥们闲着没事捣鼓一个直角三角形, ...

  • 为人父母,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的3种话

    作者: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优妈说 父母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形成孩子的认知和观念,也影响着他的情商.性格发展.越是面对孩子,越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谨慎说话. 网上曾有一则新闻 ...

  • 家长,请不要只看到孩子表面的行为

    好久不提小邵了,是的,这次亲身参与,真正发现,要改变这样一个孩子,是多么的困难.有时候甚至感到疲惫.我深深理解,那天天要跟这个孩子打交道的老师,该有多么辛苦.几次三番地跟孩子的奶奶说,孩子是需要一些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