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增荣:两篇写邓公的文章读后感

(0)

相关推荐

  • 春天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步伐,体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在内心中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信念. 2.知道 ...

  • 小练笔|给邓小平爷爷的话

    邓爷爷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震撼人心的话语永远回响在我们耳边,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九泉之下的邓爷爷说呢? 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您是我们衷心爱戴和敬佩的领 ...

  • 两个 “三中全会”为何是划时代的?

    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从东京到京都的新干线列车,触动很大: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这一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改革开放大幕,迈出追赶时代的历史步伐. 2013年1 ...

  • 伟大的实事求是派

    伟大的实事求是派 我读的书不多,就是一条 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 --题记 近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 ...

  • 【第218期】深诗讲台 | 陈继豪:我读《深圳赋》

    讲 台 作者简介 陈继豪,高工,主任工程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武汉诗词楹联协会顾问.深圳书画家协会理事.深圳诗词学会副会长.诗联作品在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的<全 ...

  • 怀念小平:感谢88岁老人的最后一搏

    作者:今纶 23年前的今天,小平逝世. 今天我们怀念这位老人,是因为这位老人一直坚定不移地将中国推向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他在80岁和88岁高龄,两次南下广东,为改革呐喊助威,为改革直接助力,在历史的关 ...

  • 中国发展得如此迅猛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一句话,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 建国以来的前三十年,搞的是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初心是好的.但一些政策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限制了当时中国经济 ...

  • 原创:两篇写“打枣”的习作,你更喜欢哪一篇呢?

    摇树乐 河北省临西县新教育学校五(3)班 王可盈 童年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其中,雨后偷枣的事,至今记忆深刻-- 七岁时,院中有几棵小碗口粗的冬枣树.秋天里,密密集集的枣子结满了树.大人要等到七月十五&q ...

  • 原创:两篇写“乞丐”的优秀习作,你更喜欢哪一个?

    那张脸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第一小学六年(2)班 陈宣昊 稀疏枯黄的卷发,布满皱纹的干巴巴的脸.大而无神的双眼,有些下垂的鼻子,还有那因愁苦而极度向下扭曲的嘴巴.没错,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她.     ...

  • 岁月留痕◎忆恩师高增荣先生

    高增荣先生是我高中的老师,身材魁梧,2000年9月至2002年6月教我思想政治课.高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笔耕不辍,今年8月出版了他的随笔和杂文集<会思考的芦苇>,作为他的学生,真为老师感 ...

  • 佳作赏析◎高增荣:从《白鹿原》的价值意义看陈忠实的历史贡献

    从<白鹿原>的价值意义 看陈忠实的历史贡献 文/高增荣 昨天晚上看完了电视连续剧<白鹿原>大结局,今天早上和一位朋友聊观感. 朋友的一句话我很赞同:"陈忠实就是要把中 ...

  • 推荐两篇写“抑郁”的文章

    两篇文章都是年轻人写的,写她们面对"抑郁症"的真实感受,她们肯写出来,非常勇敢,也是对自我的超越.文章发表在"四季学园"公众号里: 前几天看到一则消息,说精神病 ...

  • 如何把一篇写好的烂文章优化成好文章?

    有人曾经跟我说:"你让我写文章,就像让我在大街上当着众人的面屙翔一样,我自己觉得尴尬,别人觉得恶心." 我觉得,他能说出这么有意思的话,在写作方面还有的救. 我是一个"科 ...

  • ​这篇写薛山的文章,竟然抄袭我考证薛山砚和紫金砚的文章!

    这篇写薛山的文章,竟然抄袭我考证薛山砚和紫金砚的文章! □孟子曰凡事需知晓 今天,从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看到一篇文章,叫<琅琊搜古·走马薛南山>,作者是 "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 ...

  • 一篇写给成年人的文章,慎入

     文:  男终身黑白    语音:女终身黑白 今年是黑白写自媒体的第三年,都说网络世界是暴利的,但黑白却丝毫没有感觉到,三年间基本没有见过比较奇怪的读者,黑白自认为还是一个比较谦逊的人,所谓物以类聚, ...

  • 一篇写给自己的文章:2021年,做一名有温度的老师!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就像怀孕,时间久了自然就会看出来. 从大学期间就一直坚持阅读课外书的我,在回乡从教后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虽然它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实惠",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