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踏莎行》十一首一

王道良

踏莎行 元夕 宋·毛滂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
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注释:腊梅开后,白雪残存,词人拨雪寻春,乃至燃灯续昼,其雅兴已似痴。月上柳梢,云雾笼星,沉香烟消,其梦境又如醉。

踏莎行 宋 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注释:词抒写离情别绪。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情似游丝,泪眼相觑。一溪烟柳,难系兰舟。写尽了离别况味。下片写别后相思之苦。愁绪无数,无法排遣。全词凄迷哀婉,愁思无限。

踏莎行 宋·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注释:花魂雪魄,冰清玉洁,浑然相似。然对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时节,不禁对景追忆往事,遂别有一番恼人风味萦绕于心。
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

俞致贞

踏莎行 宋·无名氏
殢酒情怀,恨春时节。柳丝巷陌黄昏月。
把君团扇卜君来,近墙扑得双蝴蝶。
笑不成言,喜还生怯。颠狂绝似前春雪。
夜寒无处著相思,梨花一树人如削。
注释:词写市井女子赴密约时的期待心情。在赴密约之时,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抑郁而苦闷的。她的情绪非常不好,这应是因他们爱情出现了波折或变故而引起的 。
本应以欢欣的心情期待着甜密的幸福,然而这位市井女子却是心绪不宁,对于约会能否成功似乎尚无把握,于是在焦急无聊之中,想着试测一下今晚的运气。
用情人赠给的团扇来占卜,非常意外,她竟在近墙花丛之处扑着一双同宿的蝴蝶,惊喜不已,词情到此来了一个极大的转折,女主人公的心境由苦闷焦虑忽然变得开朗喜悦起来。
“双蝴蝶”的吉兆使她喜悦,感到有趣可笑,甚至难以控制喜悦笑声,她高兴得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自己也觉得有似前春悠扬飘飞的雪花那样轻狂的状态了。
但占卜的吉兆并不能代替生活的客观现实,随着相约时期的流逝,逐渐证实预兆的虚妄,情人无端失约了,这结局让主人公从喜悦的高峰突然跌落到绝望的深渊,对她无异是又一次精神打击。

踏莎行 赋稼轩,集经句。 宋·辛弃疾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注释:辛弃疾第二次出任江南西路安抚使时,在此筑室百间,置菜圃、稻田,以为日后退隐躬耕之所,故凭高作屋下临其田,名为“稼轩 ”。
又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辛弃疾于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自江西安抚使改官浙西提点刑狱公事 ,旋为谏官攻罢,其后隐居上饶带湖达十年之久。词很可能作于他赋闲之初。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宋·姜夔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注释:白石二十多岁时,在合肥有过一段情缘,后来分手了,但白石对旧日情人始终恋恋不忘,这成为他心灵深处永远的悲哀和伤痛。

张大千

踏莎行 宋·吴文英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注释:词是作者在端午之日忆念他苏州去姬的感梦之作。而与一般的感梦词不完全一样,把梦中所见之人的容貌、服饰描摹得极其细腻逼真,并没给人以缥缈恍忽、迷离朦胧之感,因而使人一时很难看出是在写梦。

踏莎行 雨中观海棠 宋末元初·刘辰翁
命薄佳人,情钟我辈。海棠开后心如碎。
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
恨不能开,开时又背。春寒只了房栊闭。
待他晴后得君来,无言掩帐羞憔悴。
注释:一首咏物词 ,描写物象贴切、笔真,不只局限于咏物,而且以借物以抒情。
春雨绵绵不绝,洒落在倚栏的海棠花上,红似胭脂的海棠花上雨滴轻轻落下,好象流下不尽的伤春泪水。此情此景,叫人心醉。
词人爱看绚丽的海棠花,希望她早日开放 ,却碰上阴雨天 ,所以又说“开时又背”。阴霾连日,春寒料峭,房栊紧闭,赏花人绝迹,海棠花徒然盛开,令人遗憾。
等到日风和日丽,赏花人再来之时,海棠却已饱受风雨的摧残,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残叶低垂,花容失色,“憔悴”不堪。
南宋小朝廷长期受到蒙元侵扰,国势衰颓,岌岌可危。词人在“观海棠”的过程中,爱花、惜花的情感之中交织着家国之忧,凭藉雨中海棠花容艺术意境,表达出自己对美好事物备受摧残的感叹之情,描摹出自己的期待、失望、叹惋、感伤的复杂心境的内心感受 。

踏莎行 江上送客 元·张翥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
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邪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注释:一首暮春送别词。上片写江头送别情景。扶醉登舟,人去之后,只有“愁”留了下来。下片写别后情景。落花飞絮,东风薄劣。春光将尽,人去楼空。全词凄婉缠绵,余意不尽。

踏莎行 闲游 宋末元初·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注释: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阀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于迷惘中表达了故国之思。

张大千
踏莎行 金词注“中吕调”。曹冠词名《喜朝天》,越长卿词名《柳长春》,《鸣鹤馀音》词名《踏雪行》。曾觌、陈亮词添字者,名《转调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