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兼证析义》 清·张倬

(0)

相关推荐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芍药甘草汤,甘草干姜汤

    太阳七十三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躁烦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 ...

  • 《伤寒论》113方——七条柴胡汤提纲

    少阳四3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总结上二章柴胡诸证言. 1  伤寒中风,是外感太阳病之义.在太阳外感三日以后的基础上,有柴胡汤证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是总结前二条柴胡提 ...

  • 卷四18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外出,胃中干燥,大便必硬,久则讝语,宜以小承气     汤主之,若一服利,讝语止,慎不可更服也.    集注 张璐曰:多汗讝语,下证急矣.以其人汗出既多,津     液外耗,故不宜大下.但当略 ...

  • 伤寒兼证析义1卷.清.张倬撰.清康熙7年金阊书业堂刊本

    伤寒兼证析义1卷.清.张倬撰.清康熙7年金阊书业堂刊本

  • 郝万山讲《伤寒论》:伤寒兼证(11)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看伤寒兼证的治疗. 伤寒兼证的第一个方证,我们讲义的第32 页的第31 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这个条文读起来似曾相识,我们前面 ...

  • 郝万山讲伤寒论17 — 伤寒兼证(2)​

    伤寒兼证(2)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大青龙汤这张方子是发汗力量最强的一张方子,一旦吃了第一次以后,如果已经出了汗了,即使病情有轻度的反复也不要再用. 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前辈,在好 ...

  • 伤寒兼证

    伤寒兼证

  • 16、伤寒兼证(1)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 ...

  • 17、伤寒兼证(2)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 ...

  • 『伤寒验案』伤寒论六经:标证、本证、中见证、兼证

    太阳标证:头痛,身热,恶寒,怕风,项强腰痛,骨节烦疼.无汗者寒甚于风,自汗者风重于寒.太阳本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甚或短数淋沥,或反小便自利,蓄血如狂.秀按:太阳之为病,寒水之气为病也.寒 ...

  • 伤寒精华:三阳经证的标证、本证、见证、兼证的不同表现

    <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 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其中三阳病证以六 ...

  • 《伤寒论集注 第4部分》 清·张志聪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代赭石一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