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钱币,大多数价值百万,有金代纸币模板
金朝钱币

中国钱币博物馆照

金代银铤

纸币模板、成安宝货(银子)
金代铜钱
1.天眷通宝 金熙宗天眷年间(公元1138--1140年)铸【300000元-1500000元】
简介:“金代天眷通宝真书折二”早年出土于河南省,原为泉届名家收藏,已被学术界确认为古钱币纲要大珍,是所见泉谱中唯一的实物。该钱币直径30毫米,厚1.7毫米,重7.5克,钱文书法隽秀俊朗,颇具功底;铸工精湛,铜色温润,形制规范,包浆熟旧。钱币面略深而背稍浅,穿口干净利落,与当时时代特征完全吻合。对于金代铸钱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示范作用。另铸有“天眷元宝”钱。

天眷通宝
2.皇统元宝 金熙宗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年)铸【200000元-1000000元】
简介:“皇统元宝”系金熙宗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年)铸造,青铜质,面文篆书旋读。早年因存世绝罕,被泉界誉为《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华光谱先生编撰的《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仅录有一枚小平“皇统元宝”拓图,并标注为仅见品、一级无定价, 这枚钱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然,此论现已时过境迁,隋着祖国大开发和互联网的广为应用,此泉近年不难发现,尤其在我国东北、内蒙等北方地区偶然可见,据本人掌握的情况,凡有一定收藏实力的泉家,手中均有一二。即便如此,过去被钱币学家认定为珍品的钱币,现在仍然可遇不可求。由于它的珍贵程度,不法之徒为利益驱动,“皇统元宝”已有赝品出现,望广大泉友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皇统元宝
3.正隆元宝 金废帝(海陵王)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始铸【20元-10000元】
简介:正隆元宝为金建国四十二年第一钱,与前此沿用之辽、宋钱并行。正隆元宝仿北宋大观平钱制作,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楷书钱文旋读,边廓整肃,光背无文。径2.5厘米,重3.4克左右。正隆钱文端庄统一甚少差异,唯以“正”字末笔是否出头分为两式。传世以左竖连下横作“﹂”者为众,末笔出头者稀有。1983年湖南麻阳出土正隆元宝大钱数枚,径2.9厘米,重4.5克,肉薄背平,相当北宋折二钱,是为最新发现。史志多载“正隆通宝”,有误。据报建国后黑龙江曾出“正隆通宝”钱一枚,迄今未曾确认。有合背钱,另有安南铸薄小异体钱。

正隆元宝
4.大定通宝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始铸【100元-2000元】
简介:大定通宝是金世宗完颜雍于大定年间(公元1162年)所造的正用货币。自从金太祖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建国以来历40多年皆用辽、宋货币,自己未造铜钱。海陵王完颜亮继续定都在“中都”(北京),迄贞元二年(1154年)才令户部刷印“交钞”,以后各代陆续铸造过“正隆”“大定”“泰和”“贞元 ”年号的铜钱,文字、造型俱皆精美出众,为藏家珍爱。交钞发行量不大,“大定通宝”铸行量较大,年铸造约14万贯。

大定通宝
5.泰和通宝、重宝 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铸至金、元初仍有铸造【泰和通宝1000元-600000元、泰和重宝1500元-80000元】
重宝简介:泰和重宝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面文“泰和重宝’四字为玉筋篆,直读,由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书,字体精纯典雅,美不胜收。有大小样及阔缘窄缘等版式多种,径4.5~5.2厘米,重1~20克,光背无文,但有合背钱。篆书泰和重宝传世较丰,然因其属大美泉,仍深得藏钱家之喜爱。传世间有赝品鱼目混珠,鉴别时须加注意。另有厌胜钱。

泰和重宝
通宝简介: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始铸,钱文楷书,含瘦金体风韵,制作精美,直读光背。小平径2.5--2.6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2.9厘米,折三径3.0-3.3厘米';早期折拾型钱直径4.6厘米,重38克,真实等于10枚小平钱的重量,后期折拾钱径4.4厘米,重15克,减重厉害,实为虚值大钱。当拾型大钱钱文有粗字版与细字版之别。泰和通宝钱不分何种均不多见,然早期厚重型折拾大钱为最罕见者。

泰和通宝
6.崇庆元宝、通宝 金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年)铸【元宝价格:300000元-500000元、通宝价格:50000元-200000元】
元宝简介:崇庆元宝史志不载。唯辽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与文字近似泰和重宝。“崇庆元宝”四字作玉筋篆,旋读,光背无文。钱体铜色青白,制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宁钱制,然仔细推敲仍不免匠气。近代京沪诸多泉家皆审为赝品,而钱币学家郑家相以为当属金泉。 然 时过境迁,随着全国性的泉藏热,昔日泉谱已付笑谈 。

崇庆元宝
通宝简介:崇庆通宝金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1213年)所铸的钱币,存世极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2枚,均为民国名家旧藏,建国后均有发现,为古钱大珍。

崇庆通宝
7.至宁元宝 金卫绍王至宁年间(公元1213年)铸【500000元-1000000元】
简介:至宁元宝原有小平、折五各一品;小平已经泉家审定为伪作。折五钱形制大小及文字风格与崇宁通宝雷同,文字遒劲,制作精好,唯铜色红紫有异。前泉家多人疑为崇宁通宝改刻,古钱学家郑家相氏以为决非赝品,并以崇庆元宝折五钱与之相互印证。

至宁元宝
8.贞祐通宝、元宝 金宣宗贞祐年间(公元1213--1216年)铸【元宝价格:50000元-600000元、通宝价格:200000元-1500000元】
通宝简介:金宣宗完颜询,贞祐年间(1213-1217年)铸,并配合贞佑钞发行。钱文楷收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五三种。 光背无文。另铸有“贞祐元宝”钱。

贞祐通宝
元宝简介:贞祐元宝贞祐通宝、元宝:铸期:宣宗贞佑年间(1213-1216年)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 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一枚。

贞祐元宝
9.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伪齐刘豫(金扶植政权)阜昌年间(公元1130--1137年)铸【5000-500000】
元宝简介:阜昌元宝为平钱,面文旋读,有真、篆二体,是为对钱。径2.6厘米,重3.4克;光背无文。此钱制作精整,文字秀美,其品相之佳妙决不下于北宋大观、政宣诸泉,金朝亦通行使用。唯传世数量稀少,常为泉家苦求而不得。

阜昌元宝
通宝简介:在金朝灭掉北宋以后,曾扶植一个大齐国,建都大名府,后迁汴梁,皇帝是刘豫,年号阜昌(公元1131~1137年)。在此期间铸行阜昌元宝小平钱;阜昌通宝折二钱;阜昌重宝折三钱。大齐国在金朝羽翼下虽仅存七年,但所铸钱币却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钱精整。

阜昌通宝
重宝简介:“阜昌通宝”四字为真、篆二体,直读,光背无文。径3厘米,重8.3克。制作精整,文字秀美,铸量尤少。阜昌三等钱中,以折二对钱最难求全。

阜昌重宝
感谢阅读,关注主播评论区免费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