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纹身了吗?

近日,全国征兵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我市的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准备走进军营报效祖国。市中区永安乡武装部副部长谭玉峰告诉记者,在每次征兵中,都有为数不少的男青年,因为身体上有较大面积的纹身标记而不能圆了自己的从军梦,本次征兵也不例外,同样有身带刺青的男青年与军营无缘,在乡镇报名后便被直接刷了下去。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虽然已经进入了冬季,但还是有不少的刺青店铺生意红火。年轻人为何纹身?社会上对纹身现象有何反响?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刺青店老板:纹身是一门时尚艺术

王先生是北京一家刺青连锁店枣庄分店的老板,他告诉记者,纹身又叫刺青,最早起源于埃及,虽然在我国古代作为刑罚有着不好的“名声”,但现在早已演变成了一门时尚艺术,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全世界每年都有多次专门的刺青艺术展览,刺青早已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不再变得神秘。

王先生说,他四五年前刚从事刺青生意的时候,家里人都不同意,认为他不正干,好不容易才说服家人。后来他买来机器、颜料、图案资料等,并专门到北京进修了一段时间。目前枣庄市内专门从事刺青的店铺有十多家,另外有的美容店、美发店也接此活。现在刺青最流行的纹制方法是用机器针刺,针在刺入到表皮的同时添加色料。刺青一般在胸部、肩部、后背的位置,纹好图案后皮肤大约在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刺青的图案很多,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也有自己设计个性图案的,不少人纹关公、财神、龙等,以求招财辟邪,大吉大利。女青年的纹身图案以卡通人物、小动物等为主,目前最流行的是狐狸头,给人以温柔的感觉。在枣庄,纹身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一般以男青年居多,比较时尚的女孩也有很多刺青爱好者,年龄大概在18至35之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刺青,它的前景应该说很好。

纹身者:想展示个性

市中区的小孙在后背上纹了一条龙,他告诉记者,其实自己的性格属于内向型的,对纹身的喜爱是源于《水浒传》,他很钦佩里面几个纹身的英雄人物。打小喜欢龙的图案的他,就在参加工作后和朋友一起走进了刺青店,花了一千多元钱在后背纹了一条龙。他自己很少光着膀子在别人面前展示纹身,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纹身者都是惹是生非的坏人。薛城区的小李是一名工人,几年前就在自己的肩头纹了两个彩色的虎头,他喜欢夏天穿着背心干活时露出纹身的感觉,在工友们中间,他因为有纹身而与众不同。特别是下班后和工友们光着膀子坐在街头大排档里喝啤酒时,他的肌肉和漂亮的纹身,总能带来较高的回头率,他就是想以此展示自己的个性。采访中一位手背上纹了一朵小花的女孩告诉记者,她的手上原来有一块很明显的烙伤的疤痕,现在通过刺青弥补了疤痕的遗憾,很多朋友看了后都夸好看,因为这朵纹出来的小花,她也变得越来越时尚。

市民:看着不顺眼

采访中大多数市民对纹身现象颇多微词。市民王先生说,夏天经常看到街头上有小青年光着膀子故意露出纹身,好听是彰显个性,其实是在暴露无知。好好的身体纹上图案,实在是看不出来哪里美,想象不出当他们年龄大了、有了孩子如何交代?他看不惯这种做法,甚至对纹身者没有丝毫好感,他表示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纹身的。市民冯女士说,多年来一直厌恶纹身的人,甚至对这些人有些害怕,因为经常能看到纹身的小青年不干正事,她现在只要遇到带纹身的人就躲得远远的,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心理医生:难说对与错

市立二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王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她个人的角度来说,看不惯年轻人夏天光着膀子,故意露出前胸、后背的刺青,彰显自己所谓的个性。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不能简单的否定此种现象。她认为纹身行为其实与染发较为相同,很难用对与错来说清楚此事。她说,20岁左右的年龄,存在着较大的生活压力,纹身也是年轻人的一种解压方式。目前的电视、电影中的导向问题很值得研究,年轻人的模仿能力强,表现欲高,许多人纹身是通过影视作品学来的。再者家庭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家庭管教太严厉,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于是便盲目的进行各种模仿,纹身便是其中的一项。还有就是危险的年龄很容易出现问题,有些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年龄滞后,生活目标不明确,容易冲动,在冲动中纹身也是很多年轻人所后悔的一件事。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不同,不能说任何的纹身做法都是异常行为。但现实生活中,纹身者给人的印象一般不好,在特殊行业中不受欢迎,孩子的这种行为应该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关注。

老师:孩子,千万别盲从

峄城区教育局的孙晋之老师给记者谈了他对学生纹身的几点看法。他说,学生纹身的动机是为了时尚前卫,这种盲从对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是很幼稚的,反映了他们不成熟,也可以说不太健康的审美观。学生纹身的积极因素他一直没有发现,因为教学十余年,他没看到哪一个纹身的孩子品学兼优。纹身的不利因素倒能说出不少,首先对健康不利,好好的皮肤被破坏,一定会留下隐患,况且很多纹身条件的不达标也会损害身体健康;其次,一旦纹身几乎没法修复,长大后即使后悔也没法去除,只能徒留遗憾;另外,纹身也会对今后走上社会的就业、应聘等造成障碍。

学者:不要破坏健全的身体

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辞赋骈文》主编韩邦亭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纹身在我国历史悠久,它自古以来就是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风尚,体现出原始的图腾崇拜。《左传》、《史记》对其皆有记载,而《尚书》中的墨刑则是一种刑罚。由此可见纹身是具有两面性的,但从本质上讲,它属于传统文化长河中的一个支流。家喻户晓的“岳母刺字”的故事,让这位伟大的母亲流芳千古;西方女性在一战之后流行纹身,以寄托对死难者的哀思。在这个层面上讲,纹身是有其健康意义的。《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史进和燕青,是纹身的典型代表,他们皆有万夫不当之勇,纹身也似乎就成了豪侠之士的标签,也许这就是纹身备受部分年轻人喜爱的主要原因。当前传统文化的缺失状况日益严重,青少年被非主流的文化元素所干扰,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孝经》中孔子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并认为这是孝的开始,值得今人去深思。我们不需要有夏侯敦拔矢啖睛的勇气,但是也不要轻易去破坏父母所赐予的健全的身体。另外纹身可能会给部分人的升学、就业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是必须注意的。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纹身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孔浩      微游枣庄编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