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启丨一次有惊无险的探亲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那年,我刚从师院毕业,在家一边干些农活,一边等待上班通知。家里突然收到内蒙古我小姑的一封求助信。说她邻居家的女孩黄某,因与家人生气离家出走,被人拐骗到安徽阜阳一带,被迫嫁人,没了自由。一次她趁人不注意偷发回一封信,告知家人一些情况,后来就音讯全无了。她家人想来寻找,但路途遥远,花钱太多,又人生地不熟,不安全。黄家知道我小姑老家在淮北,离阜阳不远,便一再央求小姑与老家联系,让我父亲到阜阳去一趟,能带走人最好,若带不走就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我家离阜阳有三百多里,父亲已60多岁,让他出门救人,家人一点也不放心。我年轻气盛,又正好有空,便自告奋勇替父亲去一趟。可母亲担心我的安全,不放心让我前去;父亲却认为我年轻,上过大学,只要时刻谨记安全就行了。我知道阜阳一带素来民风强悍,此去又和拐卖妇女之人打交道,心中也没有多少底。但勇气还是有的,便下定决心去一趟。
我先详细查看了阜阳的地图,确定要去的具体地址,又给家居太和县城的同学老苗打电话,打听一下那儿的情况,看他能否帮我一起救人,他一听这事,很热心,让我火速前去。于是我冒着酷暑动身,下午赶到太和县城,在约定的地方找到老苗,当晚我们边吃饭边商量该怎么办。小姑信中所说之地离县城有几十里路,是一个很偏僻的乡村。老苗也不熟,但他毕竟是本地人,再找熟人帮忙,终于联系到住在那村子附近的一个朋友。他答应陪同前去,当夜我也没怎么睡好,只想着明天怎么救人,有多大的风险……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简单吃了早饭,约了老苗的两个熟人,雇了一辆三轮车前去。9点多,我们赶到那村子附近,老苗熟人说他俩不便出面,因为相距不远,怕被人认出,如果这次我把人带走了,知道是他们做的内应,会惹麻烦的。老苗离得远倒不要紧,让老苗和我先到村子打探,如果情况不对让我俩赶紧跑,他们可以在村外接应。再说一下子几个陌生人进村容易引起怀疑。我和老苗认为有道理,大家便分头行动起来。我和老苗一边走一边商量,要先大概看看村子的地形,确定情况不妙时的逃跑路线,再想进村后找什么人打听,我们认为找中年妇女最合适,因为小孩说不清,大男人警惕性高,中年妇女爱八卦,危险性也不大。最让我感动的是,老苗一再跟我说如果村里人要动武,让我先跑他来掩护,我不同意,怎么让同学冒险呢。最后老苗说见机行事吧。我们故作悠闲地进了村,看见一位中年妇女在打水,便打听有没有一位从内蒙古来的姓黄的姑娘嫁到村里,那妇女愣了一下,有些警惕地打量了我们几眼,我赶忙故作轻松地告诉她,我是小黄的表哥,住的离这不远,听说她嫁到这里,前来探望。那妇女神情放松了些,说有这么一个人,几个月前结的婚,具体情况让我们向距离井台二三十米的一户人家去问,我们便去了。一位五十多的妇女正在院中择菜,我们把来意说了,妇人说这个人就在她家,把我们吓了一跳!不由得朝四下看看,只老妇一人在家,遂放下心来,仔细问她,她倒也心直口快地说个清楚。原来她丈夫是当地一走南闯北之人,能说会道,在三月份曾去过内蒙古,回来时在火车站见到离家出走、在车站徘徊的小黄,便主动搭讪,弄清底细后,便巧语说阜阳工作好找,骗小黄随他来到阜阳。在他家住了几天后,便硬要她嫁给自己的外甥刘某。我又向妇人提出能否见见小黄,她妈想她都想病了,我见了小黄好给她家里一个准信,妇人觉得女方亲戚上门来看看也不为过,便让我们在此等候,她去旁边的村子喊小黄前来,走了十几米,又转回来锁了门,郑重告诉我:小黄来了后不能提她妈想她想病了这些话,更不能把人带走,否则她不去叫人,也不招待我们,我马上答应。她才去了,我和老苗焦急地在院外等待,一边留心周围的动静,大概一小时左右,妇人领着一男一女来了,我们迎上去,我示意老苗和男人到屋里说话,我拦着小黄在屋外停下,抓紧时间告诉她我是谁,来干什么的,并出示了我姑的信,让她叫我表哥以免露馅。并简要地问清她怎么到这里来的。怕引起怀疑我们又进屋说话,我和老苗与男方东拉西扯,让对方相信我们只是走亲戚而已,幸亏那妇人丈夫不在,不然肯定能识破些什么。午饭好了,我们也饿了,一点也没客气,大家边吃边聊,我趁机摸清了好些情况。我们这边吃的很好,却可怜了村外的那两位,他们弄不清情况,心急如焚又不敢远离,中午只跑到家喝点稀饭又来等着接应我们。饭后我要求去小黄家看看,他们表示欢迎,我让老苗和刘某前走,我在后面小声地和小黄谈话,小黄说她不习惯这儿的生活,想亲人想回家,但这边不让她回去,连通信也不允许。说话间到了刘家,刘家父母年纪大了很热情。我看了刘家的家境,知道他为何快30岁才如此结婚的原因,就是穷。一个低矮的院子,几间草屋,婚房里一床一桌一柜连个凳子也没见,离家徒四壁也不远。因为穷在附近找不到媳妇,他舅舅才这样给他骗来一个媳妇。我向他家要一张照片说作纪念,实际上是要寄给黄家,但他们除了一张结婚小照片外没有第二张了,我不忍心拿走,可小黄硬塞给了我,也只好拿了。我暗地里告诉小黄,我会把一切都告诉她的父母,但我这次带不走她,不然我也走不了。让她先好好过日子,离中秋还有两个月,到时你向刘家提出想回家看看父母,估计他们还不会让你走,你就再坚持到春节,再提出这个要求大概能让你走吧,到那时你就自由了,暂时不用轻举妄动,否则你更没机会走了,她含泪答应了。
回家后我把详细的情况写成厚厚的一封信连同小黄的照片一起寄给内蒙古黄家。不久,我接到一封他们非常感激的回信,后来小姑来探亲,我又问了一下黄家的情况,和我安排的一样,当年春节刘某和小黄一起去了内蒙古探亲,刘某虽然大了小黄8岁,但黄家考虑了现实情况,倒也没嫌弃刘某,只是让刘某留在东北过日子,不要再回阜阳了,刘某在那过了两个多月,实在过不惯,便自己回来了。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感动于老苗和他几位朋友热情侠义的相助,使我完成了一桩使命,有了这次有惊无险的阜阳之行。同时,也很牵挂我所冒险帮助过的小黄姑娘,是否已在老家找到了真正属于她的幸福;也不知道是帮助了她,还是拆散了他们。不过,我一直对年轻时的这次冒险之行念念不忘,多次讲给我的学生们听,告诫他们遇事要胆大心细。也算为打击拐骗妇女儿童的行为出过一份薄力吧!

作 者 简 介
朱良启,男,现年47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专业,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二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20万余字。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