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端午习俗:插艾(视频)
相关推荐
-
抗癌中草药:石菖蒲的传说和功效
---------------------------------------------------------------------------------------------------- ...
-
身边的驱蚊良药
每到端午和夏至,可将艾叶.菖蒲.金银花.薄荷.藿香.丁香.白芷等碾碎,装入囊中制成驱蚊香囊或香袋,挂在床头或随身携带,既可驱除蚊虫.杀菌防蚊,也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和消暑安眠的作用. 夏天蚊虫肆虐,许多 ...
-
端午节的布谷鸟叫声会说话!种植菖蒲和艾蒿赚大钱
端午节的布谷鸟叫声会说话!种植菖蒲和艾蒿赚大钱
-
诗词吟哦/榴月咏艾蒿与无花果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端午节的脚步近了,乡村又遍布了采艾草的身影,街巷又 ...
-
那年,那节,那人
那年,家里人很多,过节是非常复杂的事. 虽然,早早地就盼着过节,可节刚一到,就过去了. 即便如此,每个节还没来,父母亲就要愁一段日子,在我们还为节转瞬即逝而遗憾时,父母亲在忙着过节拉下的"饥 ...
-
端午挂艾蒿
端午挂艾蒿 传说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经过武昌(今鄂州)时,难民群中,有一妇女肩背一女孩,手牵一小男孩.黄巢一见大怒说:"这刁妇,为何宠大欺小,其心不良."即令左右将妇人抓来审问,妇 ...
-
黄梅端午习俗:麦粑儿香(视频)
内容提要:地处鄂赣晥三省交界的湖北黄梅,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农村家庭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还会采用新鲜小麦粉做成粑,在黄梅乡下也叫麦粑.由于新鲜小麦成熟后不久就是端午节,于是用新收的小麦磨粉,做 ...
-
黄梅端午习俗:毛脚女婿送伞扇(视频)
内容提要:<毛脚女婿送伞扇>是曹锦军拍摄的第一个黄梅民俗新闻,2010年端午节前夕,黄梅电视台分管新闻台长严晓晴.新闻部主任卢向葵安排策划报道民俗,在贤姐以及贤姐公子和他的未婚妻的帮忙下, ...
-
黄梅端午习俗:划龙船(视频)
内容提要:旧时划龙船也有一些讲究,通常是农历四月二十八翘船,即龙船入水,五月初一.初三为正式划船日,五月五,端午节那天,就是百龙竞渡的日子,所有的龙船都参加比赛.龙船过桥时,通常桥上是不能站人,怕冲撞 ...
-
俗语“端午不插艾,变成老鳖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俗语"端午不插艾,变成老鳖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关山听风 小时候快到端午节的时候,老人就要我们这些比较清闲,又爱在村子里捣乱,常常惹是生非的小孩去割艾草,还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 ...
-
“端午不插艾,死在大门外。艾叶竟然有这么神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大家都很喜欢,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还要在家门口插上一把艾叶.为什么要插艾叶呢?有一句俗语说"端午不插艾,死在大门外",这就说明 ...
-
端午为什么要插艾,原来艾叶这么牛!
端午节快到了,你第一个想到了什么?粽子君?赛龙舟?千万不要忘了,还有一个低调清新的植物在向你招手. 民谚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因此每至端午之际,老百姓常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节日重要内容之一.家家 ...
-
每年五月五,处处艾草香,中华民族各种端午习俗丰富多彩
端午节作为我国多民族的民俗节日,除了有从古至今的防灾祛病.避瘟驱毒的积极文化意义外,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也为其加入了各自的民族色彩.也正因如此,端午节的文化寓意就显得更为深重. 满族 满族是我国最 ...
-
农村老人说端午插艾有讲究,两种家庭最好不要挂!哪两种家庭?
大家好,我是星哥说农,提起端午节,那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叫法也颇多,什么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蒲节等等,每个节日的叫法都有一定的来历,这也说明我国确实是个文明古国,民间也举行多种仪式进行庆祝,有什 ...
-
端午临五毒——佩香插艾蒲,粽情念安康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的场面均盛大而隆重,其名称众多,且根据天时各有其渊源与旧说. 端午节的旧时新知 「端午·端阳·重五」 端午节,源于上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