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的鉴藏与投资,你知道多少?
在佛教造像中,时代特征明显、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一直受到广大藏家的重 点关注。精美的鎏金铜佛,大多制作于14至16世纪,铸像工艺精湛,鎏金色泽亮丽、饱满,反映出高超的工艺水准。

精美的鎏金铜佛,大多制作于14至16世纪,铸像工艺精湛,鎏金色泽亮丽、饱满,反映出高超的工艺水准。
明清金铜佛像是佛教造像之一,为近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十分青睐的拍品。明清两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明清金铜佛像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艺术形式,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无论是工艺,还是材质,都十分讲究,也最 具有观赏性。此时的造像面相饱满、造型优美,艺术水平极高;到了清代,造像则继承了明代的风气,做工精细,是藏传金铜造像的高峰期。

由于收藏需求越来越大,这便刺激了伪造老旧佛像的现代赝品大量充斥市场。有的高精尖的赝品甚至混入了拍卖行。其实只要我们客观科学的掌握了真品的标准和证据以后,便能够使赝品的假像曝露无疑。任何伪品都逃不出 “线条绵软、表情甜俗” 这八个字来。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目前,在兰州、西安等地的古董摊上常网球些好似很下的婆铜佛像,令收藏者真假难辨。

鉴于佛像保藏门槛较高,时代略微长远一点的精品动辄上万乃至数十万,其保藏鉴赏需求丰厚足够的梵学常识和判别能力,罗光禄主张刚入门佛像保藏的菜鸟,可以选择一些近现代的佛像技术品。“近现代的佛像报价遍及比照低,通常几千块钱就能买到,技术方面尽管不能和明清的精品混为一谈,但也不乏有好的著作呈现”。
铭文与题记是造像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文字鉴定内容。一般说佛像上的题记从佛像一出现就有了。明代有“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则为“大清乾隆年制”款,这两个朝代只有这3个款识较多,其他年号一般不刻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