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风书法为何频频获奖?

近年来,在全国展、兰亭奖等重量级书法赛事上,悄然刮起了一股“赵之谦”风,以赵之谦风格创作的作品,尤其是篆书与行草书颇受评委青睐,频频斩获重大奖项。赵之谦的行书可以说是“二王”帖学盛行的今天绽放的一朵奇葩,其中既保留了北魏碑版的特点,又在用笔上多融入了颜真卿行书一路的帖法,大气恢宏而神采畅贯,成为行书学习的新热点。
赵之谦 魏碑楷书 憩雲槎横幅 54.1×170.5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赵之谦将如何学书简要总结:“以印摹目,以目摹心,以心摹手。于目丰,于心通,则与手工,舍是毋学。”也就是说学书,心法高于手法,看的东西多了自然会揣摩透很多东西。就像临帖时,临习必然很重要,但读贴也必须跟进,只有多看帖,才能看到整个字帖的章法,气息,结构,用笔等,更能很好的指导实践。
1、笔锋婉转,描摹北碑骨力
用笔对一个书家书风特色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赵之谦用流利婉转的笔锋来描摹北碑古朴森严、活泼开阔,丰满骨力的特点,趣味盎然。
赵氏的“点画方俊”是以“笔”摹“刀”,用毛笔来表现刀刻之感,虽有人贬之,但却是其高超之处。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中说:“把森严方朴的北碑,用婉转流丽的笔法行所无事地写出来,这要算是赵之谦第一副本领了。”
赵之谦 隶书宅心上覆八言联 169.1×35.5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
赵之谦在书写工具的选择上也独树一帜,选择羊毫来写魏碑。羊毫较软,而碑派书法强调的是浑厚骨力的感觉,本身就是一个极大挑战。而他在书写当中毛笔运用自如,极大地表现岀他对笔墨熟练掌控的自信。
赵之谦 小黄香簃 匾额  40.5×203cm  中贸圣佳2011迎春拍卖会
对于赵之谦的行笔与执笔方式没有史料记载,只能通过他的一些作品推测。
赵之谦楷书“小黄香簃”的“香”的横画,起笔时逆锋笔尖方向向左,直接侧锋如纸,然后自左向右平稳行笔,行笔过程中笔毫铺开,笔尖笔肚兼用,只有这样线条才能饱满浑厚,收笔时不做刻意顿笔收锋,而是转锋顺势向右下拉出一个和起笔处相同的犹如刀刻成的斜切面。而这种写法就是赵之谦将隶书的写法融入。
“簃”的竖画,和横画大致相同,收笔时往右下出锋,形成一个斜切面。撇画则可以看到起笔处使用了侧锋朝左上翘,收笔处并不像阁帖里提笔出锋的惯性写法,而是将笔锋重按,形成肥厚之感。捺画成拱形,重压笔锋出尖,显得舒展开阔。
可以看出赵之谦对笔锋具有极强的驾驭能力,用笔刚中寓柔,气势胸腔桀骜,北碑风格尽显。
赵之谦 致潘祖荫书札 选页
而赵之谦的行书笔法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从《致潘祖荫信札》这幅尺牍来看,我们发现帖味更为浓郁,这是由于书信篇幅较小,书写较为快捷,而碑体带有装饰性的线条不易凸显,但细观之,还是有碑的笔法存在,如“复”“恐”两字碑意尚存,尤其是恐字“心”转折处。而“申”字最后一笔修长劲爽,中心倾斜但却不倒,具有明显帖学特征。
小幅作品当中赵之谦中侧锋并用,方中带圆,点画率真,线条稳重流畅。我们可以看到“碑”“帖”融合在赵之谦书法中犹如自然天成,加入了创新的笔法后更具趣味性。
赵之谦 楷书节临瘗鹤铭 1862年作  72.5×41cm   西泠印社2015春拍
2、争中有让,布局浑然天成
刘熙载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帖,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凡书,笔划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可见,用笔和结构是功力的体现,也就是说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可以完成对用笔、结构的基本掌握,而章法布局并非可以通过训练完成,主要在于书家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留意多观察,在创作时捕捉灵感并做到大胆细心的安排。
赵之谦曾言:“古人于一字上下左右,笔画不均平,有增减,有疏密……能斟酌裒益不相杂,其理为让,而用在其争,人不知为争也。”这里的观点与黄宾虹在《与陈柱书》中所说的:“书法中所称担夫争道,争中有让,即画中之布白法;争而后有气,气愈足则让处皆有力”不谋而合。而黄宾虹的后一句是:“清代书家,知之已鲜,画更无论。”这又是侧面印证了赵之谦的过人之处。
赵之谦 行书临瘗鹤铭  107×28.5cm   匡时2011春拍
从赵之谦作品单个字的结构来看,赵之谦字体结构均成扁方为主,这可能与其临习碑刻有关,中心偏上,呈现上紧才松的特征,并掺入修长结构,使字体欹正,疏密,大小,主次,违和等相对范畴的书法形式相互衍生。以不变应万变,变化自然。
《梅花庵》行书四屏,整幅作品横无行,纵有列。字形偏扁。虽然作品为行书,但是隶书和魏楷的形态依然清晰可见,如“清”右半边“暮”“萧”等,隶书意味浓厚。每屏共三行,行距紧而字距松,且字与字之间鲜少有连带,而是以字体间的相互倾斜所代替,但行气贯通,用笔柔劲,丝毫不见碑派书家生搬硬套的毛病。
赵之谦 梅花庵行书四屏《艺术品鉴》2020年30期
此幅作品字体结字也是颇奇,“我”字偏扁,“爱”字偏长,“我”字字势向右侧倾倒,“爱”字下部向左侧斜,“晚”字又转回右边,上下左右形成对比,左右两行字体相互穿插,相互呼应。
赵之谦 篆书 潜夫论 1872年作  169×39cm×8  1207.5万元 中国嘉德2017春拍
近些年来,赵之谦的书法不仅受到诸多奖项的青睐,在书法市场上也是大放异彩,其真迹一经现世就会受到收藏家们的热烈追捧。2017年,赵之谦的一幅篆书八屏在一场拍卖会中以1207.5万元的价格成交。
此八屏正文共计102字,真可谓一字万金。如今这些成绩都是赵之谦的眼力、性格、修养碑帖学功底以及创新精神在书法艺术长河中的体现,亦是后世书法爱好者对他的认可。
(0)

相关推荐

  • 刘成伦|对赵之谦书法用笔的几点思考

    另辟蹊径,还是二律背反 --对赵之谦书法用笔的几点思考 ■刘成伦   赵之谦(1829-1884)是诗.书.画.印兼善的一代大家,沙孟海<悲庵居士文存跋>云:"赵之谦一代才华,经 ...

  • “赵之谦”风书法频频获奖,其字究竟有何魔力?

    书画资料,全新书画类征稿.获奖发布, 一手掌握, 时效最快! 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近年来,在全国展.兰亭奖等重量级书法赛事上,悄然刮起了一股"赵之谦"风,以赵之谦风格创作的作品, ...

  • 赵之谦楹联书法欣赏

    赵之谦楹联书法欣赏

  • 日本小野道风书法欣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 赵之谦楹联书法,奇倔雄浑

    赵之谦,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早期的楷书学颜用功极深,在其<章安杂说>中记道:"二十岁前,学<家庙碑>,日书五百字."后转习北碑石刻,转居京城后楷书风格骤 ...

  • 学赵之谦的书法为什么容易获奖?| 一痴

    主讲:一,本名周明华,"书法网"总编辑,创始人:"让书法回家·全国公益大行动"总发起人:现为:江西省书法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副院长,北兰亭艺委会委员 ...

  • 赵之谦的书法为何超越了两个老师独树一帜

    原创千千千里马2019-12-10 23:56:26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赵之谦(1829-1884 )浙江会稽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他是清代晚期崛起的一位碑学大师 ...

  • 赵之谦对联书法欣赏撝叔得力于造像而能明辨...

    赵之谦对联书法欣赏 撝叔得力于造像而能明辨刀笔,不受其欺,且能解散北碑用之行书,天分之高,盖无其匹. --张宗祥 其作北魏最工,用笔坚实,而气机流宕,变化多姿,故为可贵. --符铸 撝叔--深明包氏钩 ...

  • 清代赵之谦的书法

    赵之谦的篆书 赵之谦的隶书 赵之谦的魏碑楷书 赵之谦独创的魏碑行书 赵之谦的最具特色行书手札 赵之谦的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书 ...

  • 赵之谦楹联书法,奇倔雄浑!

    赵之谦,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早期的楷书学颜用功极深,在其<章安杂说>中记道:"二十岁前,学<家庙碑>,日书五百字."后转习北碑石刻,转居京城后楷书风格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