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之论 -18 | 让娃背古诗、沉迷课外书、成长型思维

该不该让孩子从小背古诗?
我觉得,这因人而异吧。对于孩子要不要做某事,或学某东西,并非以成人意志就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要适当性地考虑儿童的喜好。在这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如将古诗当歌来唱,与孩子玩古诗对唱游戏等)来去诱导孩子背古诗,但不能强求孩子一定要去背古诗。这是因为,人在儿童时候不背古诗,不等于入学后不会爱上古诗。当前中国各大中小学都倡导古诗读诵,在那氛围影响下,一些孩子能受影响,乃至于慢慢地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其二便是,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囊括有很多领域,古诗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那孩子不背古诗,也许,他们会是往后的中医师。背诵千万古诗的孩子,不一定能成合格的中医师,而一个中医师也许可以背不了太多古诗,但绝对是需要懂医学常识,翻读古典医书的。而人参读古书,不一定要从古诗入手,我们还可以是从其他方面入手的。如读读《三字经》,背背《道德经》,翻翻《黄帝内经》。不爱中医的孩子,也许可以去看中国的科技发展,从古至今的科技,及至成年,也许,这小小“科技迷”就成了中国领域的科技专业人士。
其三,在中国学校的孩子,要学的东西,还是有很多的。中国也不是对儿童进行单一培养。像编程这么现代的东西,学校也在普及。还有英语,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需要的。毕竟,中国是国际的一部分,当前时代是个国际化的时代。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有全局性的国际思维观,这也就是说,一个孩子若是真的不怎么热爱背古诗,父母也想了不少的方法来去诱导孩子去背古诗,乃至于自己都以身作则地背古诗了,孩子仍是抵触古诗读诵,那也许,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学编程,去学歌唱,去学舞蹈,去学瑜伽,去学除母语之外的其他语言。毕竟,中国不是只有诗人,中国还有很多领域,需要人才的。这一点对其他学科启蒙的引导,同等适用。
其四,我们不要觉得某小孩会背很多古诗,自己就跟着抓狂。教育不需要抓狂的父母。教育需要懂自家孩子、懂因材施教的父母。好比是说我家孩子吧。他就没怎么背诵古诗的。迄今为止,他也只是在学校,跟着老师背诵了那么一两首古诗。我觉很好的了。古诗的读诵,与背诵,绝对不是在“量”上取胜的。当然啦,如果自家孩子特爱古诗,小小年纪就读诗三百篇,那可是皆大欢喜的事儿。但我们也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读诗三百篇的。我作为孩子的母亲,明白这点,就不曾强迫孩子也要像别的其他孩子那样,读诗三百篇。他与我说他喜欢数学,喜欢拼音,我就让他学数学,学拼音。他还说喜欢轮滑喜欢英语,我就为他选择有轮滑的双语学校。
孩子沉迷于课外书怎么办?

孩子会沉迷于课外书,多半都是因了课外书比课堂所学,要有趣多了。那父母可以适当性地考虑对自家孩子的学业,进行课外的辅导,让孩子的课堂所学,尽可能地变得有趣起来。孩子对课堂所学,有了兴趣,发现了其中的趣味性,自然就会有所改变的了。其次便是,孩子经由沉迷于课外书来去转移自己内在的某些情绪。这有点类似于坏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那父母在平日里头就要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给出爱的方式等是否恰当。如有不够恰当之处,那父母就要懂得去改变自己。
当然,孩子沉迷于课外书,也有可能会是存有其他的原因,如一个酷爱科技的孩子,可能会是整日整夜地琢磨科技,翻读科技资料,而忘了自己的学业。那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要与孩子交流时间管理、精力分配这些话题,并想方设法地诱导孩子,让他清楚知道,想要持续精进自己的科技探索,也许,我们就要在学业上更加的刻苦了,上了大学,我们在学校能与教授学到更多的更深的科技方面的东西。
最后便是,引导孩子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克制,是重要的。如,管理自己每天看多少课外书,那余下的时间里头,我们都难免会是心儿痒痒,是时,我们要懂得去观察自己,乃至于与自己的心,做较量。让自己竭尽所能地用余下时间做别的其他事儿。战胜自己的心,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儿。但,各行各业的领袖们精英们,都会在战胜自己的内心、克制自己的心欲等方面,做得较为出色一些。父母对该领域,若是有所不懂,那可以带着孩子去学习,给孩子讲些伟人的故事,以此激起儿童的奋进心。
但要记得的是,我们不宜采用控制、责备、谩骂等方式来让孩子将精力放到学业学习去。将孩子的书给扔了,更是要不得的事儿。我们要尽可能用晓之于情的方式来让孩子明白到自己的当下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并在学业完成之后,再去适当性地看些课外书。人,不论做什么,都讲究一个适度。好比吃饭,肉类吃多了,人就会觉难受,饼干吃多了也会生病的。身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清楚明白到这点。必要时候,我们可以与孩子分析学业成绩低分的原因,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这是自己阅读课外书耗费时间太多,用于学习的时间太少的结果,而后才是与之协商采用哪些方法来去做补救。在这过程里头,我们的情绪状态和表达方式,很是重要。
个别孩子,好比是说我吧,在整个漫长学生时代,哪怕在语文课上待着,偷偷地读起了张爱玲的小说,我也能轻松翻译古文,当场完成老师的提问,以让老师惊讶的,其他学科成绩,也是相当不错的呢。那,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许就可以是睁只眼闭只眼地当作不知道的了。在养育的过程里头,作为父母的我们,万万不可鸡蛋里挑骨头。我们要懂得如何去对儿童的言行举止等进行适宜的宏观调控。不然,孩子的逆反,容易被我们给整出来的呢。

如何正确理解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就是人类诸多思维中的两种思维。前者认为,人的能力和智力可经由学习、努力得拓展;后者则认为人的能力和智力是固定不变的。当前社会,因不少名人妈妈或爸爸,及其他名流人士都在追捧成长型思维,就从中掀起了一股“成长风”,导致很多父母都在奋力追求成长,渴望自己也能优秀出色,乃至于具备成长型思维。这就好比是说“思维导图”吧,同样是被一批人士给掀起来了一股叫“思维导图”的风潮,引发无数世人在追而捧之。其实,在这人世间的每一人,都同时拥有“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只不过说,在平日生活里头,哪一种思维被使用得要频繁一些罢了。

其次便是,不论什么,好的东西,我们是要有所学习的,但,将那好的东西给整成一股“风”,我觉得,我们这些旁人就要理智的了。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出自老子《道德经》)。这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是美的好的东西,那就不是什么真的美而好的东西了,而有可能会是不好的呢,我们若去跟风追逐,那便是恶举的啦。人皆如此,在追逐里迷失自我,却忘了重要一点,很火爆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是适合于我们自己的。我们是独立的生命个体,理应持有独立的思维认知,保持清醒的头脑,持怀理智的内心,具备自由的精神,保持独立的人格。而非在当前潮流与趋势中痴迷、追逐。

其三便是,在这人世间,论教育,我们都懂因材施教,也知道要去对自家的孩子,好好地因材施教。但却忘了重要一点,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孩子,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自己,完善自己。这也就是说,成人的一生,也是在被教育的,那自然地,我们也要懂得对自己进行“因材施教”,即,我们要针对自己的特性,选择适合的东西,进行适合的教育。唯有此,我们才能有成长,有精进。盲目的跟风,亦或说过度的追逐,都容易损伤自身的,那谈成长,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儿。好比是说“思维导图”吧,育儿圈的几乎每一个妈妈都觉很好,并对它大肆宣扬,我却对其他类型的笔记方式,使用得更加得心应手,记忆起东西来也更加的快捷而牢固,看着那些用思维导图做出来的笔记,我的眼睛却有点花,头脑也成浆糊的了,这便是我的身心感受,那我当然是尊重自己的身心感受,而非跟随外在各等名人妈妈的夸好宣传啦。

其四,当前社会对成长型思维的评价,都是在给予一片叫号的夸赞和跟进,但,我觉得,更多的人,包括那些名人宣传者们、倡导者们都不曾真正弄明白,我们要在哪些方面成长,要如何成长,要怎样成长,要成长多少。还有就是,这“成长型思维”是不是真的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呢。世界是二元对立的,那成长型也应该是遵循这一规律的。那成长型思维也绝对不是名人妈妈或爸爸们所说的那样,只有好处的。其实,一些人能够拥有成功,在社会有着姣好的成绩,绝对不仅仅是具备“成长型思维”那么简单的。成功者拥有的品质或其它能耐,是有很多的,这也就是说,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只要我们持有成长型思维,懂得成长,清楚奋进,也知道迎难而上,就定能成功,走向出色的。其实,成功,更多是偶然,而平庸或失败,是常态。我们要去懂得这一自然规律,才能在“成长型思维”这一风潮下,淡定而自然地我走我的路,哪怕是逆行,也足够淡定自如。

我在《我是这样养我家孩子的(4):出生后八个月前》这篇文章的录音里是有讲到“成长型(性)思维”、“终生成长”的。主要讲我们要怎样成长,要长到什么程度等。如有兴趣,请大家去找来看看。我在家待着,家里并无wifi。无法插入链接。如有请谅解。

说明

1、公号文章,除却特别注明文章来源,余者皆为安水如所写,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转载需授权;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