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落的故事

一个没落故事
文:陈献荣
一、 随记三朝家史
清代年间曾祖太爷爷的先辈们,原本是东北人,因兵荒马乱饥寒饥寒交迫,他们颠沛流离,流落在河南省信阳淮滨县,麻里店集街道停住脚。陈姓家族先的人们用勤奋劳作,在麻里店扎下了根 。现在那里已繁衍了几千口人。
奶奶给我讲她过去故事叙述“,我家祖上是大户财东人家。曾祖爷爷,是做木材生意的,置办的土地有几十顷土地,方圆尚好的良田土地都被他用血汗和智慧,挣得钱买下来的。他们还有许多间门面房及加工厂房。
他家宅院也很大,是座北向南家里的房子盖的也非常讲究,高、宽、大、明亮,有前后大房,带相房共十多间,家里的大门又高又宽,漆的是黑色清漆,大门能行过马车。大门口有一对石头狮子,炯炯有神的坐卧在大门两旁,看起来是很庄严霸气特别抢眼,比周围别人家的门楼都气派,家内门窗都有雕花,屋里梁柱是雕梁画栋的,院内花池、金鱼缸。家里很多家具,都是木雕花的比如;堂屋里的供桌周边的桌围边,都有雕花的,床架上的框脸;还有镜架、盆架上均有雕花,雕琢的有花鸟之吉祥物,牡丹花、鸟、鱼之类雕刻工艺,看起来是活灵活现,非常高贵典雅,且都是好木头家具。家里的餐具、茶具也很讲究,也都是青花细瓷带有花纹,还是带有镶金边的。              
二、曾祖太爷辉煌传说
奶奶说“,老曾祖爷爷是一个很有本事的能行人。读过私塾,考过秀才!他仪态整洁,清朝人时兴发辫,他头发青秀梳着长辫子,人长的白净,斯文大方,浓眉眼大清澈、鼻端,方嘴有轮,身高一米八左右,是个很英俊潇洒的男汉子。他能给周围的人们,提供撰写契约书信、诉状之类的文书。
      
但是老太爷娶的妻子,我家的曾老太奶奶那可就可另类了,也不怎么惬意的,曾太奶奶虽然也是出身于大户家的闺女,长的还算可以,但她脑子欠一点人送外号“小八岁”。过去的人都是媒说之言,父母之命,很小就定亲了。结婚时又是“口袋里买猫”不见人面的,十五六岁就结婚。我曾太爷爷是很持家,他是个过日子的人,曾太奶奶虽有点脑筋欠火,不够精明很老实,但她很顺从她丈夫,太爷爷还是对她很好,没有休掉她。太爷爷是很缜密的人,会做生意,他是家里挑大梁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大。赚了钱就买地至办的土地越来越多,买骡马;顾长工;买门面设作房。经营木材生意,开卖木材、家具、寿材等商铺。 
曾太爷他弟兄五个,他排行老五, 也是五个弟兄中最聪明能干的一个,非常精明。交际广朋友多,随着大家庭的人员增多,那就少不了分家,因为老是最能干事的,聪明又孝顺,就把老宅大院和他父母,都留在了老宅里,老五太爷有父母的辅佐,自己又识文断字的,生意做的那是,风生水起的,他还交结了十里八乡的文明绅士做朋友,家里经常是高朋满座,迎来客,送客去的,老太爷正如蛟龙得水!
 
三、太爷养育儿女

曾 太爷爷和曾太奶奶,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字陈旺云,小儿子名字叫陈左云,俩闺女,一家人过的是其乐融融。

他大儿子陈旺云十七八岁取妻,自然也是娶门当户对的。 大家闺秀,闺女长的是云发丰艳,蛾眉皓齿!嫁来时穿着的是,红缎 绣花小袄,下面是朱红缎,百折群,一折一个飘带均有绣花,粉红内衣绫罗丝织衣服,显然做工精细。
 她娘家陪的嫁妆家具都是精琢细雕,陈旺云成亲后,生育一双儿女。陈旺云他才三十岁出头的年龄,他就身染疾病,撒手人寰了,抛下一双十多岁的儿女,和年青貌美的爱妻! 
陈旺云去逝后,他的儿子长到十六岁,已经将婚期定好了,准备迎娶新娘时,旺云的儿子也患上了急症,才长到十六岁哇,又是一个英年早逝!曾老太爷一家悲痛欲绝哇! 
   
曾祖太爷的小儿陈左云子其实早也成亲了 ,是个很憨厚很老实的人,说话慢声慢语,遗传了他娘亲的基因多些,俗话说爹傻傻一个,娘傻傻一窝。左云长相还行,身高近一米八,没有他父亲年轻时长的英俊潇洒,也没有他父亲那么精明,书也没有他父亲念的好,做生意也没他父亲做的精明,旺云去世后,曾祖太爷爷身心遭受重创,体力不如当年了。 
       
四、爷爷的故事
陈左云取的媳妇也是大户人家的闺秀,嫁入陈家时,同样也是穿着贵气、华丽的嫁衣,她长的也很漂亮,鸭蛋脸形,娥眉凤眼,樱桃小嘴,皮肤白里透红,长的端庄秀美,她嫁来时也带来很多嫁妆,也是带有很高档的家具。
但是大奶奶嫁进陈家后,十年未给陈家开枝散叶,没有开怀生育,眼看着陈家,喏大的家业,后继无人继承!陈家的老弟兄们,个个虎势担担,垂涎三尺等着想瓜分陈老五家的财产!
太爷因怕没人延续香火,当时曾太爷爷就想偌大的家业是他辛苦挣来的,没有人继承。他想出一个办法,不如他再自己续一房太太。正好家里,有个顾来做饭的用人是寡妇,他想与她拜堂成亲,兴许能再给陈家生个男娃,他俩人正准备商量在后院里偷偷磕头拜堂成亲呢,但被陈旺云的妻子和陈左云的妻子,换言之说可,就是他的俩儿媳妇发现了,就把做饭的老妈子攆走了。当时太爷已快六十了,过去的人衰老的快。 再后来老太爷决定再给他小儿子,陈左云取个二房 太太 。
五、奶奶的娘家
奶奶娘家不富裕,她父亲家道中落,民国三年间,闹荒灾蝗虫灾害,家里的人基本都饿死完了,他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斗绿豆,交给她的儿子让他出去要饭逃出个活命去。
奶奶的父亲有学之士,他写的一手好字好诗。他靠戳朵要饭《给别人写对子,写条幅卖字》来讨饭为生,他走到了河南省信阳,淮滨县麻里店集落下脚。在那里开始拜师学医,以行医为生计。
快四十岁了经人说媒,取了我的曾太姥姥,曾太姥也是一个穷人家的闺女,比曾太姥爷小近二十岁,与太姥姥结婚后来生育俩闺女,我奶奶和她的一个妹妹,。一家人靠太姥爷行医维持生活,曾太姥爷是个外乡人无产田业,奶奶说'’她小时家里的日子,过的很清贫她每年到了夏季收麦季节,她们还要去有田地的庄户人家麦地里,去捡麦子来贴补家里用。奶奶说",她十二、三岁时,去捡麦子,因天气太热她被热死了(中暑)高烧不退,家里人很着急,赶快把她抬到床板上,放在阴凉处,端来凉水给她,冷敷降温折腾一宿,她才苏醒过来了。太姥爷又用中药给她调理,她很快就好了。奶奶娘家没有男孩子,奶奶小时候读过书四书五经是她父亲教的。她是一个知书达理的淑女子,还经通中医学。 
(未完待续)

作者:陈献荣,陕西省礼泉县,从事妇产科医务工作,年龄68岁,性别女,已退休。

(0)

相关推荐

  • 肖东芳 | 清明故乡行 一一 寻根祭祖

    北渠子村八台是我爱恋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一座高高的脑包山:脑包山后面是一片野杏树林:紧挨杏树林的北山坡向阳处就是我祖辈的坟墓.那里埋葬着我的太爷太奶奶,爷爷奶奶,二爷爷和二奶奶,还有二叔. ...

  • 【广东】胡清琳《我和家人的约定》指导老师:周小林

    我和家人的约定 珍惜每一粒粮食,坚持光盘行动 中海未来实验小学六年级 胡清琳 晚上7点至7点30分,我们一家人常常坐在一起看新闻,聊家常.最近常听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 ...

  • 闺女说找到了老公,公公把头都摇得飞起

     分分钟看"裆下事",全在这里了   闺女已经26岁了,前些天打电话回来说准备处对象了,她刚认识了一个小伙,挺有好感的,关键是和那小伙是老乡,离我家也就几十里.我真的是特高兴,直夸 ...

  • 耄耋之年再回首(四):西口之路

    本文作者:曹有钱 光绪年初,大约是1884年前后,秋天的一个晚上,山西省阳高奶奶庙村我的老太爷曹天定的家里,三个儿子围坐在他的身旁.老太爷曹天定五十来岁,紫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显得十分苍老,但两只眼睛 ...

  • 出生在76年的我,讲讲自己和身边亲人发生的一些诡异事情

    全球恐怖灵异事件 今天 来源:天涯 文/金色鱼嘟嘟2016 先介绍下我自己吧:76年生.性别:女.家庭其他成员:爸爸.妈妈.妹妹.因为爸爸是知青,当地条件是在艰苦,我又赶上地震出生,妈妈营养严重不足, ...

  • 太爷从容爷爷慌

    跟爸妈说好了年初二下午回老家看看,主要是让老太爷看看重孙子,顺便再看看亲戚朋友们. 到了家门口,大门却关得好好的,看起来没人.纳闷儿地喊了一嗓子--"爸爸!"没人答应.再奇怪地叫了 ...

  • 记忆中我的太爷爷

    2017年刚刚毕业的我,总算找到一份混嘴的工作,每天要和高铁供电打起交道来,正值学习培训期间,公司放假7天,回家归心似箭,这个国庆中秋双节我有机会回趟西北老家. 从杭州出发的我坐上高铁赶往西安再倒车, ...

  • 柴华:这一世遇着了即是缘分,你伴着我,我就欢喜,别的不求

    "泽好出息了,到部队了要好好干,肚子里得多装点货,以后有用."太奶送父亲远行时流着泪说的那番话,他至今记得. 01 送行 1999年正月刚过,父母亲带我回乡,那是我第二次回父亲的老 ...

  • 鹜 子||金矿

    作者:金矿 "鹜子"是白马湖畔早年一种大体型的野生水鸟,身体颜色浅白,每只有一斤重左右,阔翅膀,脖子稍长,集体群飞好远看去就像一片白云."鹜子"可能是家乡的乡土 ...

  • 父亲的婚姻(散文)

    父亲大名赵斌,小名福圆. 父亲出生于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一年.故去于一九七六年. 父亲八个月大时,爷爷就去世了.大姑比父亲大十五岁,那时,太爷.太太还活着,帮着奶奶一起拉扯几个孩子. 在父亲 ...

  • 【上海散文】王小燕 | 一双残疾的左手

    总第1419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由<上海散文>杂志选送 这一双残疾的左手,一只是爷爷的,一只是父亲的. 爷爷王景书,生于1908年,中共党员:父亲王维礼,生于1934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