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酒,代表了中国人的两种性格
“茶类隐,酒类侠”,茶使人清醒,酒让人迷醉。然而,饮酒与饮茶,喝的都是一种心境。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清心心自清!

1、喝酒,总是在心境大起大落时
高兴了,喝两杯助兴;心烦了,来几壶浇愁。“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胸中怀一腔豪气,美酒灌入,心境更加开阔,心情更加爽朗。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愁时,痛饮一壶好酒,暂时忘却人世间的纷扰烦忧。
文人骚客独自畅饮美酒时,酒是暂时脱离世俗的媒介。喝到酣畅淋漓,酩酊大醉,醉后“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一人饮醉,亦或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辛酸。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面对曹魏的覆亡,又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只能借醉酒来避免激烈冲突,全生避害。

2、喝茶时,心境平和
曾有一位官员在饮茶时说:茶乃人生,茶叶在壶中沉浮,似是人生之沉浮。独自泡上一杯茶,看茶叶在沸水中旋转、升腾,又落下,最终沉在杯底。
揭开盖子,一杯清茶已成,香气清雅馥郁,沁人心脾。初饮微苦,再品回甘,然后茶香萦绕齿间。喝茶,是浮华之后的素朴,是热闹之后的静默。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经历了饮酒的浓烈与痛快,用饮茶来抚平酒后的身体不适,以及心中的躁动不安。
喝酒后,精神亢奋,有千言万语欲倾吐,甚至引吭高歌。酒,也助成了诗人笔下的潇洒诗篇。

3、茶酒交融,一动一静
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两位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性格分别似酒与茶:李白如酒,杜甫更近茶。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酷爱饮酒,狂放不羁,藐视权贵。趁着酒兴,大笔一挥,立成飘逸出尘的诗篇。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则对酒十分警惕,曾言“临歧意颇切,对酒不敢吃”。杜甫生性持重谨慎,饮酒节制,文质彬彬,对尊长恭敬从礼。
道家的两位先哲,老子如茶,庄子则如酒。看着世人沉浸在热闹喧哗中,老子却孑然沉默,似朴拙木讷。

茶与酒,代表了中国人的两种性格,也都能助成如意人生。两者互补,又可并存,豪爽似酒的人也会冷静沉着,淡泊如茶的人也会有真性情之洒脱。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