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郭今/故乡的风景

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郭今

我在农村生活的时间不多,对乡村的记忆是零零散散的。但就是这些零零散散的记忆,在后来的日子,时常从我的脑海里跳跃出来,提醒着我,那里是我的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老屋

说到故乡,不能不说的是我家的老屋。老屋大概是爷爷建起来的,土坯,用麦秸做的屋顶。老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朴实地坐落在乡村一隅,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老屋有三间堂屋,两间东厢房。堂屋里住着爷爷奶奶,和他们饲养的一头黄牛。东厢房是父母亲偶尔回乡住的,因此,在我的记忆里,这里除了一张大床和一张用麻绳编织的软床,几乎没有别的物什。

相对于东厢房,爷爷的堂屋是热闹的。特别是冬天。

爷爷喜爱鹌鹑,有许多鸟友。爷爷的这些鸟友,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有和爷爷年纪相仿的,也有十七八、三四十岁的小辈。爷爷和他的那些鸟友,聊他们的鹌鹑,聊乡村里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观察到那些鹌鹑在他们的手中,不像夏天那样活跃,仿佛也怕冷,一个个缩起脑袋,发出咕咕的低鸣。

奶奶坐在一旁,织补爷爷的鹌鹑网,一边跟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腔。当然,她还给我们这些小孩子们讲故事。故事是就着一盆柴火讲的。我们围坐在火盆前,小脸被柴火映得通红。柴火盆里常烤着些花生、红薯。因此,那故事也就有了烤花生和烤红薯的香气似的,让我们托着下巴,听得入迷。有时,我们一阵欢呼,就会惊动爷爷和他的那些鸟友们手中的鹌鹑,那些小东西们一个激灵振作起来,瞪起它们圆溜溜的小眼珠。这时候,爷爷就会嗔怪地喊上一嗓子,那些围坐在他身边的鸟友们就会哈哈笑上一阵子,然后继续聊天。

他们好像有着说不完的话。庄稼、土地,以及乡村里的人们,在他们的叙述里,有着无穷的生命力。

老屋似乎早有先知,知道在往后的几十年里,必定有人将它忆起,回望里面曾经储存的声音和画面。

忘记在我几岁时,老屋被父亲拆除重建。但是有关老屋的记忆,却似一幅古朴的油画,时常闪耀在我的记忆里。

打麦场

打麦场,几乎可以算作故乡的代名词。广阔、平整,坚韧,承载着乡村一季的梦想与希望。

一个村子,差不多是以家庭为单位,有很多个打麦场。人们在麦收季节,用石磙将它压平,用笤帚将它扫净,将收割回来的麦子在这里摊晒、碾压、脱粒。

摊晒麦子当然需要阳光充足的天气,最好是烈日当空。扬场脱粒却需要傍晚,又有些风。烈日会将带着些许潮湿的麦子晒得干燥、松散;迎着风,才能将麦子用木锨扬起,脱去秕壳,留下金黄的麦粒。

扬场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一般人做不来,女人也做不来。我们家的打麦场里,都是爷爷和父亲、伯父扬场。奶奶、母亲和伯母则拿着簸箕在一旁收麦子,或是簸剩下的秕子。簸秕子需要细心和耐心,这种活儿非女人莫属。奶奶眼睛不好,她差不多要将整个身子扑进簸箕里,一点一点地捡拾里面的土坷垃和小石子儿,一点一点地将饱满的麦粒收集起来。

打麦场是欢欣而热闹的。我很小的时候,打场还是靠家里的一头黄牛。黄牛拉着石磙,由爷爷或伯父赶着在麦秸上走。记不清要走多少圈,才可以使麦子脱去壳。后来,有了拖拉机,就由堂叔开着拖拉机在麦秸上跑。拖拉机突突突地冒着烟,麦秸在车轮下一遍遍地碾压。打麦场里开始有了更多的欢笑。

热闹了一天的打麦场,到了傍晚就会陷入宁静。人们从家里带来凉席和蚊帐,在打麦场简单地支搭起一个帐篷。望着满天闪烁的繁星,唠着闲话儿,入梦。

我是喜欢在打麦场睡觉的。因为我家的打麦场邻着村子里的小河。在这里,除了抬头仰望星空,还可以侧耳聆听蛙鸣。

秀儿

说到故乡,不能不说起秀儿。

秀儿是我们庄上的。听名字秀儿是个清灵秀气的女孩子,可秀儿是个傻闺女。

秀儿其实有一张很好看的脸,皮肤也不像许多农村孩子那样黑。秀儿生着一双大眼睛,可这双大眼睛是愣愣的,空空的。或者说,她的眼睛里藏着某种不可知。

秀儿是个鼻涕虫,她的鼻涕总也擦不完似的。因此,作为她擦鼻涕的工具——她的红底儿碎花棉袄的两只袖头儿,就成了黑黢黢的两块“铁板”。

秀儿爱笑,特别是她一见到我就笑。那时候,我跟父母住在城里,回村子里的机会并不多。每次回老家,老远的就看到秀儿站在路旁,仿佛知道我们回来的信息似的,仿佛在迎接我们。

“秀儿,知道你喊她啥?”村子里的叔伯姑婶们问。

“姑姑”。秀儿答,露出羞赧的笑。

秀儿家与我家仅隔门前一条小路,也就是说,从我家,只要穿过门前的土路,就是秀儿家。农村人是讲究辈分的,我家和秀儿家虽没啥亲戚关系,可是按着辈分,我该叫她姑姑。

“秀儿,给你在城里说个婆家吧,城里有高楼,有花衣裳。”

“嗯”。秀儿应着,低着头笑。

我不知道他们这样问秀儿是啥意思,我只知道他们听到秀儿的回答便都哈哈大笑起来,仿佛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秀儿爱打毛线。她的手里一年四季握着两只毛线针和一团五彩毛线。五彩毛线是她这儿搜集一点,那儿搜集一点,一点点拼接在一起的。我从没看到过她织出一件什么来,她手中的毛线永远都是那么多,织的东西永远都是那么长,并不成样子。

秀儿没有人玩。村里的小伙伴都不跟她玩。这可能也是她总想挨近我,对着我笑的原因。可我是城里的孩子,我身上的衣服很干净,我也不愿意跟她玩儿。

我只是不像其他人那样笑她,妈妈不让。妈妈会把我们带去老家的好东西拿出来分给她一些儿,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秀儿站在村口等待我们的原因。

后来,我长大,外出求学;再后来,我结婚成家,就很少再回到村子里去。对秀儿的记忆,连同我对村子的记忆,在脑海里愈来愈远。直到有一天,听妈妈突然说起,秀儿结婚了,还生了孩子。

我惊愕。不知道是该祝福秀儿,还是该担忧秀儿。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约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作为一名普通作家或文学爱好者。大多人有过出书的经历。或免费或自费;或欢喜或悲伤;或如愿或失望……那么,就请您把出书的酸辣苦甜的故事讲述给我们,让我们再告诉大家……

        文字要求:30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关于出书的那些事儿》字样。截稿日期:2019年12月30日

        投稿信箱:hnwenxue@126.com

        稿件一旦采用,将在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和纸媒分期刊登,最后结集出版,让更多的人知道您《关于出书的那些事儿》。

《关于出书的那些事儿》

————征文启事————

作者简介

郭今,河南永城人,永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永城市文史研究员。作品散见于《欧洲时报》《中国水利报》《河南工人日报》《大河文摘报》《商丘日报》等报刊。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

  • 李延奎丨打麦场

    过年时一家人欢聚一堂,听父母聊起老家的人和事,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不时跳入眼帘.回忆一下把我拉到昨天,拉到那快乐的童年,我仿佛又回到了村头的打麦场上. 麦场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聚集地 ...

  • 【随笔连载】70后农村青年与打麦场有关的青春故事(五)

     (五).有一种准备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因为夏收的农具平时很少用,用完就收拾了,束之高阁,夏收前,勤快爱好的农户就会早早的把这些农具提前找出来,修整一下,以防到时候影响使用.现在的很多小孩子都已经不认 ...

  • 【原创】《打麦场上的故事》 作者:刘润田(网名:让心归零)

    第473期 [原创] 打麦场上的故事 作者:刘润田 (网名:让心归零) 六.七十年代 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 打麦场 麦收前几天 人们开始整理场面 为过麦熟做准备 首先挑水把场面 浇湿 然后用大锄犁铧松土 ...

  • 新书预订|高海平:我的高原 我的山(上款签名)

    一曲北方农村传统文明的最后挽歌     我的高原 我的山/高海平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 该书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尤其是对乡村的民俗风情描写具有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作者笔力雄健,目光老辣 ...

  • 故乡的麦子熟了吗?

    故乡的麦子熟了吗?   文/邯郸陈勇 六月,我携着夏风,披着晚霞,行走在沁湖湾的长堤上.十里长堤柳丝倒垂,如帘似幔搅动着夏风.夕阳切割了湖面,把湖水的一半染成了火红色,风吹浪起,水景艳丽.湖堤下,茂盛 ...

  • 山那边是故乡经典散文:最美的风景,总会在前方

    我期望,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一颗心能温暖另一颗心,一片叶子能欣赏一朵花的妩媚,一片云能读懂风的轻盈.我喜欢这个尘世的明媚,朝阳总能赶走黑夜的阴暗,温暖总能驱走寒凉,最美的风景,总会在前方. 当春风吹 ...

  • 五音疗疾丨缓解疲劳,宁心净脑《睡莲》《故乡原风景》《大黄河》

    五音疗疾丨缓解疲劳,宁心净脑《睡莲》《故乡原风景》《大黄河》

  • 散文||我的故乡我的河

    我的故乡我的河 故乡有一条河,从我们家老房子旁边流过.说它是河,有点抬举它,涸水月份,水面宽均不超过五米,水深不足2米,水面不平,从发源地到汇入河流,长约二十公里,更不可能有航标:若说它是溪,又太小气 ...

  • 散文:若是心中有风景,何处不是香满径

    四 作者:子墨心中有风景的人一定是一个浪漫的人,心中有风景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们总是会在生活中寻找出一份好心情,并努力保持好心情,心境幽香,这便也是一个幸福的人了.时光里,岁月中,生活中,生命 ...

  • 马有林| 故乡的风景

    故乡的风景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马有林(青海) 主播|艺心 点击以上音频聆听 仿佛是梦,情景感知联想 黄河的涛声依旧如故 麦子的清香弥漫思念 一首热烈的花儿漫上心头 出门打 ...

  • 陕鄂渝交界小城,名气不大,却是中国顶流偶像的故乡!风景太美丽

    陕西安康平利县,一座藏在秦巴山区腹地的美丽小城.之类是女娲的故乡,也是中国绞股蓝的原产地,同时也是优质好茶产区之一.

  • 散文 | 人间最美是风景,人生最苦是生活!(原创)

    写在春季 2021-5-23 文/迎难而上 人间最美 1 人间最美是风景!    一朝一暮,岁月蹉跎,万物生死轮回着,可叹人间的美对谁来说都是眼前的最好风景线,余生里亲眼所见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谁都想 ...

  • 乡土中国|杨辉峰散文:背着故乡上路

    背着故乡上路 □   杨辉峰 我想一直预谋着离开老家,从我有了一点儿人生意识与未来憧憬的时候.那时我大概十三四岁,还时常流着哈喇被村人嘲笑,一个秦俑般的渭北乡下破落户.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家徒四壁, ...

  • 这个叫郭亮的地方风景绝美!

    2021-04-10 06:27 来源:汇客廰文旅 1700米悬崖上的田园村庄,这个叫郭亮的地方风景绝美! 你见过"世界第八大奇迹"吗? 那个叫郭亮的地方. 巍巍太行,万丈石崖,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