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会偷懒」的家长

昨天都忙着给孩子过节,朋友圈里全是各种吞金兽们在吃喝玩乐。
我倒是想关怀下每天疲于奔命的老父亲老母亲们,聊聊如何在带娃的时候「偷个懒」。

毕竟国家都放开三胎了,不想想怎么提高效率,怎么为祖国添砖加瓦?
我生娃晚,刚开始几年体力还可以,娃在婴幼儿时期需求也相对基础,虽然累但是扛得住。但随着她学会的人类技能越来越多,需求愈加复杂,除了体力要跟上,脑力消耗也很大。
我们两个奔四的中年夫妻,不是不想做「优秀的爸妈」,但有时候吧,真是心有余力不足。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
都知道要培养孩子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所以从小家里绘本、故事书就没断过。
但娃不识字,你得给她读啊。
好家伙,我当年也算是博览群书的文艺少年,现在居然败在给娃读书这事儿上!
精神食粮变成催眠神器!
读《恐龙百科》,三叠纪刚读到一半,离侏罗纪还远着呢,我就已经睁不开眼了,仿佛槽齿龙和喜马拉雅鱼龙都坐在我眼皮上。
读《巴巴和大象王国》,大象巴巴带领所有大象建造新城。书很薄,但是娃特别喜欢这本,读完一遍又一遍,读到第三遍,我这口气就有点上不来了,眼前还阵阵发黑,嗯,没错,是缺氧的感觉。
娃他爹呢?
摸着良心讲,关嫂绝对是育娃好队友一枚,但是也挡不住这哥儿们坐沙发上都能睡着的困意。
我还能坚持到三叠纪末,他可能在三叠纪初就「灭绝」了。
两口子睡醒了起来痛定思痛,不行,得想招儿啊。
一条路是让娃赶紧学识字,能自己看书。
一顿做功课之后,我下载了XX识字的app,花388买了个识字永久包,然后把ipad塞给了娃。(这个绝佳的广告位就这么被我浪费掉了啊哈)
对娃来说,这就是个电脑游戏。
但不得不说,寓教于乐就是好!去年年中疫情反复,娃在家待了三个月,就靠这个app,识字量直逼 500。
当然,前提是严格限制她的ipad使用时间,既保护视力,也教她学会克制。
一天就认10个字,一个夏天下来,也相当可观。很多简单的绘本马上就可以自己看了。
下半年开学之后幼儿园又教了拼音,这下,没有图画,带拼音的纯文字书也可以读了。
我只要教她认一些比较难的字,解释一些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她现在甚至可以抱着一本没有拼音的《故宫里的大怪兽》,自己静静的看半个小时了。
感谢在线教育!
但我也很在意娃的用眼,毕竟我自己就是个大近视,非常不希望娃戴眼镜。所以会控制娃每天看电视、看手机电脑、看书的时间。
不用眼,就用耳朵吧。
另一条路就是给娃听音频节目。
最大的好处是,音频场景太广泛了。
早上叫娃起床前,先把音频打开,娃听听就醒了,没有睡不够的唧唧歪歪。
看电脑或者写作业一段时间,会让娃戴着眼部按摩仪休息15分钟。躺着多无聊啊,刚好听两集。
晚上磨磨唧唧不肯睡觉,我说,躺好就可以听喜欢的地理课哦,娃赶紧跟我讨价还价,那一边刷牙一边就开始听行吗?
当然行啊。老母亲慈祥的嘴脸下满是得逞的狞笑。
推荐几个娃很喜欢,我也觉得不错的故事/课程吧。主要是为了抛砖引玉,想跟各位交换一下音频节目收藏表。
推荐标准:
1、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得。
2、制作精良、普通话标准。
我的最爱还是《三体》没跑了
推荐1:《故宫里的大怪兽》(一、二、三季)

这个系列,我是去年被咱们读者安利的。
半年过去,不但全套书都买回来了,音频节目也追到了第三季,绝对大制作,连我这个中年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年初去北京出差,顺路去故宫逛了一圈,回来娃一直问我,妈妈你有看到吻兽吗?李小雨是不是已经不在故宫住了呀?逼得我答应她一定带她亲自去一趟。
推荐2:《给小学生的中国历史》
这档节目的主讲人Kevin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副教授,通过和两个孩子的对话讲解中国历史。表达形式非常风趣幽默接地气,笑点安排得特别自然,很好的化解了历史知识的枯燥之处。而且,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和总结,我个人觉得很中肯。
唯一的缺点,让娃睡觉前听这个容易听嗨,满床打滚睡不着

推荐3:《奇妙的中国地理课》
之前不是给娃入手了两款路径规划类桌游嘛👉推荐两部治愈剧+两款老少皆宜的桌游
玩了几次,娃很快就熟悉了很多城市的名字,我就琢磨找个城市介绍的内容给她再拓展一下。这一档内容比较浅,但是胜在有个捧哏角色上蹿下跳,十分热闹。
娃听了一直缠着我要求过年去漠河玩「泼水成冰」。
推荐4:《了不起的博物馆》
终于到了我的男神河森堡时间。
这套《了不起的博物馆》是我的第一个付费音频,2018年就听完了,娃那时候小,主要是我和关嫂听。这几年娃也大了,也带着她去了不少博物馆,再拿出来听重温,仍然十分喜欢。
娃吵吵着去大英博物馆看木乃伊,这近期肯定是出不去国啊。我琢磨着,还是先带你去长沙看看马王堆吧。
刚好现在又出了第二季,从世界回到了中国,精选了26座国内的博物馆。寒暑假走起来!
怎么感觉听了这么多音频,我给自己挖了不少的坑呢?
推荐5:《给孩子的博物启蒙课》

小亮老师和河森堡一样,都是著名科普作家,他本人是《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博物》杂志策划总监。
我超级喜欢他的「网络热门生物视频鉴定系列」,主要是为了听小亮老师吐槽,那浓浓的北京口音、怼人的不屑口气,特别是「水猴子时间」,笑到打跌。每次都有一种「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的感觉。
这套《给孩子的博物启蒙课》,小亮老师「收敛」了很多,但涉及的自然知识非常广泛,从植物到动物,再到自然现象,真人版「十万个为什么」,小朋友再去结合书本看,很能激发对自然万物的兴趣和观察。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我家就再也没出现过给娃读书读到昏昏欲睡的情况了。
我们家这种偷懒的方法很多,除了「如何利用app节省父母的教育压力」,还有「如何购买优质的半成品降低做饭的时间成本」、「如何通过过度包装一个小玩意儿给娃提供远超于价格的情绪价值以降低父母的经济成本」,等等。
糊弄大师没跑了。
我心里很清楚,自己不可能成为一名「完美」的母亲,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有限,也有自己的性格缺陷和能力边界。
我从不否认这一点。
所以,我会非常坦荡的寻求外力的支持,寻找省时省力的方法,即使付出一定的成本也值得。
毕竟,老父亲老母亲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娃。
这和保险简直一模一样。
正是因为我们无法完全靠自己应对人生的各种风险、保障自己的财务安全,才会需要保险乃至金融等各种工具,来帮助我们节省掉应对风险的精力和成本呢。
人生不易,别硬撑,学会偷懒,挺好的。
上一篇:
四周年,搞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