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苏东坡!
相关推荐
-
每个热爱宋朝的人,都应该为他留一排书架
有了苏东坡,我们才能 在雄心壮志时,说出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在纵情遐想时,说出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身处逆 ...
-
关于苏东坡乌台诗案的一些其它细节
█黄河 01 大家从我前面的叙述里大致知道,乌台诗案对苏东坡一生打击非常大.那年他已经42岁.人到中年遭遇这一致命打击,仕途可谓一蹶不振了.这个案子的案由基本可以这样定性,由于苏东坡的狂傲不羁以及牢骚 ...
-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影响苏轼的一生?
历史上称为"乌台诗案",大概内容就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张变法,触及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地主阶级的利益,而苏轼对两派持中间态度(即抗拒司马光的守旧派,又指出变法派在实施新法的漏洞, ...
-
苏轼:看文化巨人是如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贬谪一生事,烟雨任平生 认识苏轼,应该算很早了,孩提之时便能背他的<念奴娇>及<水调歌头>等等,但懵懂之时,并不识得其好. 真正开始认识他,也是拜下乡室友带的那几本其母亲 ...
-
那个迷死人的男子,叫苏东坡
那个迷死人的男子,叫苏东坡
-
苏轼的印记: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苏轼,这颗响彻千古的文坛之星,一直明亮闪耀至今. 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展览以文物为载体,展现 ...
-
苏轼的印记: 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苏轼,这颗响彻千古的文坛之星,一直明亮闪耀至今. 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展览以文物为载体,展现 ...
-
夏代《连山易》在汉初时期遗失,而商代的《归藏易》一在魏晋以后失传。也就是说在魏晋之后,世间在无《连山》《归藏》,三易有二易成为了历史遗憾.江陵15号秦墓挖出的这本记载着商代《归藏易》的古籍意义更是重大
说到易经,很多人想到的是<周易>,事实上<周易>只是易经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为除了这本流行于历朝历代的<周易>之外,我国上古三代还有其余两本<易>,也就 ...
-
持续更新|唯愿世间人无病--武汉抗疫药企捐赠光荣榜(二)
攻艰克疫,全民参战,医药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在关键时刻医药企业的担当与使命.近日,药智网一篇<唯愿世间人无病--武汉抗疫药企捐赠光荣榜>引起医药行业的共鸣,在这场无声的硝烟中,除 ...
-
世间再无大卫·史文森
36氪的朋友们2021-05-07 关注 一位全球VC/PE行业的发展史上教父级人物.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陶辉东,36 ...
-
转极易针学员病例:90岁,全身抽筋致疼痛难忍,二次治疗效果,疼痛基本消失
转极易针学员病例:90岁,全身抽筋致疼痛难忍,二次治疗效果,疼痛基本消失
-
无氮不生长,无磷难成花,无钾不上色,无硼难坐果,缺钙裂果多
众所周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是农业生产中一句流行的谚语.农谚是农民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总结和概括,这句话也就是说肥料对于农作物产量的高低起着非常重要且决定性的因素. 根 ...
-
罗志英:世间并无王宝钏 (第1535期)
文:罗志英 编辑:梁轩诚 传统戏剧很长时间是中国社会的精锐媒体.一旦成为舞台上的人物和事件,往往就成为街谈巷议.永恒不衰的热门话题. 譬如历史上实有的人物苏三,虚幻的秦香莲.王宝钏. 说苏三是历史上的 ...
-
世间再无邓铁涛,只留下62个妙方(默默转发)
邓铁涛先生,1916年出生于广东开平一个中医世家,因幼受熏陶,立志继承父业.悬壶济世. 2009年,获评新中国首批"国医大师". 2017年,与屠呦呦同获"北京中医药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