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 】浠水方言“打”天下(上)

(0)

相关推荐

  • 【西斐话】我跟着阎老师学方言

    阎老师在西藏工作的那些年,风华正茂. 我跟着阎老师学方言 不少人离开生长的地方冇得几大时,在外面咬文嚼字才几天,就以为自己接触了新的文化,可以改头换面,不认可自己从小说到大的老家方言了.对于这样的人, ...

  • 【乡音】浠水方言情景剧:洞房里的约法三章

    浠水方言情景剧:洞房里的约法三章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共入洞房 云里雾里好几个月了,一对浠水青年终于磕磕实实地坐在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婚房里了.         宾客散去,洞房花烛夜就剩下一对新 ...

  • 【浠水话】俗了,缩了,还是速了?

    俗了,缩了,还是速了? (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突然遭遇大火.此图来自网络) 北京时间4月16日凌晨,法国巴黎地标性建筑巴黎圣母院突遇大火,全世界为之惊呼痛惜!咱浠水人也不例外,隔着手 ...

  • 【挖古】浠水方言解读古诗《静夜思》等

    挖古,或许也可以叫"哇鼓",四十岁以上的浠水人应该懂这个词. 哇鼓:不知道浠水的鼓书艺人是不是个个读过<诗经>,他们很善于运用"起兴"手法:先言他物 ...

  • 这是谁唱的浠水方言歌,太好听了吧!

    这是谁唱的浠水方言歌,太好听了吧!

  • 【浠水话】爸爸们的训儿语录

    爸爸们的训儿语录 再过几天,就是父亲节了.浠水的伢儿们,还记得从小到大父亲大人对你的教诲吗?耳畔是不是还响着父亲训你的那些话语?如果记忆有些模糊了,来来来,坐下来,听我帮你找找记忆...... 一.儿 ...

  • 《留住乡愁》 | 人在他乡,深情回望

    <留住乡愁>:游子对故乡的深情回望 文|余一梦 年前,偶然在微信群看见凡力的散文<好吃不过包面>,试着读完,不由得暗暗称奇. "最盛大的节日,最开怀的时候,没有吃到浠 ...

  • 【浠水话】巧裸话里头的巧裸字儿

    巧裸话里头的巧裸字儿 我敢肯定,大多数浠水籍的儿子伢儿,只要在老家呆过十四五年(也就是在老家基本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教育),应该对下面这几句顺口溜耳熟能详-- 我亼到,你吊到: 我坐到,你靠到: 我跍到 ...

  • 【留住乡愁】浠水方言“打”天下(下)

    这一回,我就闲话少说,直奔主题吧.按照我的理解和朋友们的建议,我再说一些与打相关的浠水方言,诚恳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  打鸣--公鸡叫.天快亮了,鸡打鸣了,赶扫起床. 2.   打水--指家禽交配 ...

  • 【留住乡愁】浠水方言“打”天下(中)

    昨天在公众号"凡人之力"中,发了一篇文字,按照非专业人士的眼光来看待浠水方言.甚至是黄冈方言中的"打"字现象,没有想到形成了共鸣共振,引得众多惯用同频率语调的浠 ...

  • 【留住乡愁】方探春/青龙背上取九龙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青龙背上取九龙 作者:方探春   1 "捉青龙.耍青龙.青龙背上取九龙".这句话道的是篾匠生意.篾匠的祖师爷是鲁班妹妹荷叶仙姑的夫君 ...

  • 【留住乡愁】舌尖上的乡愁

    承载着无限乡愁的40年老屋,依旧在风雨中傲立. 春节过完,出门前,七十岁的老母亲将亲手做的腊鱼.腊肉.腊鸡填满我的行囊.她真恨不得拉上一两节火车车皮,伴我又一次的离别,伴我母亲的味道.其实,一旦离开了 ...

  • 【留住乡愁】12月30日,是个好日子(上)

    2016年12月30日,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留住乡愁>终于印完了.赶在2017年元旦,中国三峡出版社可以正式发行了,终于兑现了我对朋友和社会的承诺. 本来,我以为新书会提前一周左右印好.偏偏 ...

  • 【留住乡愁】 用心还原楚方言

    本周,我的散文集<留住乡愁>就要付印了.即使是到最后的关头,还是像猫头鹰用那发亮的眼睛捕食田鼠一样,发现一些小的错漏,及时得以修改,不至于给读者留下"吃苍蝇"的感觉. ...

  • 【留住乡愁】 浠水人打亲客

    桃园中的花儿,枝头开得正浓正艳.备好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祭告天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 ...

  • 【留住乡愁】北京地铁上的码字人

    儿时,父亲给我讲述了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珍惜"三上"时间的故事,即枕上.厕上.马上,用好这些零碎时间,不是用来读书,就是用来思考,决不让一刻闲过.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一代文豪欧阳文忠 ...

  • 留住历史 留住文化 留住乡愁 拍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思考

    住久了胡同四合院是麻木的,忽然有一天我们住的胡同也写满了"拆"字,于是,我本能地拿起相机给这些曾经是我的"邻居们"作最后的留影,未曾想这一脚竟踏进了历史文化的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