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最佳”的不是薏米,也不是红豆,坚持1水,远离湿气

湿气是一种人体水液代谢的产物,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在中医范畴内湿气被分为:水、湿、饮、痰四种。并且湿气具有阴寒、易损阳气、阻滞气机等特质。俗话说:十人九湿,甚至更有“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的说法。可想而知湿邪的可怕和严重性。

湿气重的症状1、起床时多留意早上起床的时候可以看看自己的精神状况,湿气重的人早上会特别疲劳、头也会晕晕的,还会发困,怎么睡都睡不够,整个人都打不起精神来,就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都觉得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就肯定是体内湿了。2、然后看看你的舌头,这是看你是否湿气过重的简单办法,看看你的舌头两边是否残留牙齿的痕迹,也就是俗称的齿痕舌,这说明你体内的湿气是比较重的。3、不管如何健身、锻炼,小肚子依旧在慢慢变大,这不是基因问题,也不是你怀孕了,而是因为湿气在皮下积聚,会形成肥胖的表现,这是湿气重最先表现出来的症状。产后女性发胖尤为突出。

4、出油严重,尤其是在脸上还有头发上,因为是湿气重的原因,导致湿气没发出去,这一点在肥胖的人身上最明显。5、妇科疾病女性湿气重,还会引起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月经不调、阴部瘙痒等妇科疾病。6、关节容易疼痛其实我们所说的关节炎,或者是风湿的情况,都是因为长期出现湿气重的一个情况,这样长期下来会引起炎症的出现,所以导致关节疼痛。7、湿气重阻碍身体气机因为湿气为重浊之邪,容易滞留于人体脏腑经络之间,阻碍气机,使脏腑功能出现失调,经络阻滞不畅。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可出现胸膈满闷;湿阻中焦,则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湿邪停聚于下焦,者可导致肾脏和膀胱气机不利,出现小幅胀满、小便淋漓不畅等。

这些习惯会加重湿气!别轻视1、睡眠不足新陈代谢容易下降的原因,熬夜的话容易吃夜宵,增加身体代谢负担,代谢不好,体内过量营养堆积,进而变胖,所以还是早睡早起比较好,还有利于健康!2、吹太多空调尤其是夏天空调的使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不利。夏天出汗本是一个散湿的重要途径,可一进到空调房间,汗给收了,该出的汗出不来,该消耗的消耗不掉,身体里势必堆满了垃圾,堆满了湿邪。此外,有些年轻人觉得淋着雨漫步是件非常浪漫的事,不经意间湿邪也会入侵。3、贪冷凉中医认为,生冷食物会加重脾运化湿的负担,或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宜长期过量食用。如吃素,最好在烹调蔬菜时加入一些葱、姜、蒜、花椒等热性调味料,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4、口味重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身体这7个部位,最容易受到湿气侵袭:1,头部:头痛沉重,头昏脑胀,十分不舒服2,面部:皮肤暗淡,易出油,长痘长斑3,肌肤:皮下水肿,起水泡4,四肢:肢体酸困,身重不爽,手脚冰冷5,肠胃:胃肠胀气,大便粘腻或稀软6,关节:关节酸痛沉重,屈伸不利7,足部:易出汗,有脚气湿气的产生,除了淋雨下水、居处潮湿、冒受雾露等外因外;思虑过度,多食油腻、甜腻,嗜酒饮冷等也会导致脾失健运,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化为湿浊,此为内因。

健脾祛湿,该怎么办?祛湿除了饮食上要规律,清淡饮食,早睡早起,多运动,多吃以上4种食物外,可以喝姜苓桔豆茶,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很多粉丝反馈,坚持喝姜苓桔豆茶,人精神多了,睡觉不留口水了,齿痕淡了,甚至小肚子也慢慢变小了!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姜苓桔豆茶从组成来讲,配伍精细,用料考究,严格按照中医理论组方。其中组成为山药,生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干姜,桔梗,大枣,白扁豆。山药、白扁豆健脾益气还能够祛湿,茯苓、薏苡仁健脾祛湿,赤小豆祛湿消肿,大枣性温、固护中焦,桔梗引药上行,这些食材之间相互配合,各有主次,实现了健脾与渗湿并用、以补而祛湿,非常适合脾虚的朋友服用。如果湿气比较严重,这个配方应坚持每天起床喝一次,坚持2-4周症状就会得到很好改善。如果不想自己伍配,也可以用【姜苓桔豆茶】,湿热寒湿都可以。姜苓桔豆茶:商品详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