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也要与时俱进,从战国到东汉,大侠可从来都是时代进步弄潮儿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字数:1149,阅读时间:约12分钟

武侠世界的打造者们其实很少注意过时代的变化,唐朝的大侠、北宋的大侠还有明朝的侠客,几乎没有太大区别。毕竟武侠小说名家都生活在信息时代之前,也不是研究历史的行家,因此很少写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特别要表扬的应该是云中岳,他构建的武侠世界最接近明代历史)。在中国的历史上大侠们不但武器有变化(这个以后再说),就连为人处事也有很大区别,不同时期的大侠套路风格差得很远。

侠客最早诞生在战国时代,是士人的分支,最早写作“夹士”,特点就是轻生死,可以为供养、尊重自己的贵族舍命。战国时期的“君字头”的公子们就是侠客最重要主顾,比如孟尝君就以薛地六万户的收入供养了大量侠客门人,以至于西汉时期不少人都吐槽说当地民风不好。战国时期侠客们眼中最大的巨星就是信陵君,张耳就在他门下混过几天都一度是刘邦的偶像,刘邦也是信陵君最著名的脑残粉。

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六国贵族阶层全部阶层跌落,士人侠客也失去了传统的门路活得十分艰难。秦汉之际既有项梁、张良这样的旧贵族破落户大侠,也有刘邦这样的公务员侠客,他们都在秦朝地方上编造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具有一呼百应的能力。由于秦始皇的打压,秦汉之际的大侠们少有惊人的财力。但也是拜他所赐,秦汉时期的大侠们都有不错的军事指挥能力,能迅速把自己的粉丝变成军队,秦始皇刚一咽气,秦国的侠客们就纷纷闹出了大新闻。

西汉建立后,大侠也有新的变化。西汉时期不少大侠就已经开始向豪强地主转化,毕竟西汉侠客的定义就是“三辅谓轻财者”,西汉的大侠就是能在交游圈中的发号施令、帮人排忧解难的人,罩得住、能帮人的大佬不会武艺也是大侠。西汉的大侠中郭解最早干的是偷坟掘墓、私铸货币的黑色买卖,到后来才变成“恃势凌物,武断乡曲”;大侠灌婴本来就是集军二代、土豪为一体的强势人物,别看他斗不过国舅宰相,欺负普通人就是小菜一碟;更有大侠家族转型成了西汉官员。西汉的大侠都比较头铁,有时候是真敢明着和官府对抗,甚至敢于在长安城玩恐怖袭击。

而东汉的游侠就油滑多了,很多大侠就主动向士族、豪强靠拢。这是因为东汉没有全民兵役制度,如果两千石的高官到西北、荆州、幽州等高风险地区上任手中就必须有一支能打的队伍,除了自家的子弟兵,家乡信得过的游侠就是很好的选择。东汉游侠也以接受家乡大佬的聘请为荣,双方一拍即合。因此东汉军队中“剽轻剑客”“亡命奸臧”“猛士”特别多。大佬们手下的侠客还以“剽狡”(打劫)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比如孙坚孙老爹最早就在朱雋等人手下混,打仗不要命,抢各地民众也是不要命。

东汉大侠们还要干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事情,这样他们杀了人也是为义气杀人、为友报仇、为师雪耻,玩好了这一点甚至可以杀人不犯法。春江水暖鸭先知,社会变迁嘛,也是社会人侠客们最早适应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