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 Ⅰ 以症为主 寻找疾病出口

摘: 空间医学实修大全
文: 木兰

药师佛心咒 道一法师

从智能医学上升到空间医学,
对人体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并揭开了传统中医理论的面纱,
深刻认识了阴阳与五行学说。
在智能医学阶段,
认识到了人体“场”的作用,
指出五行是五种场的代名词,
是能量性质的代名词,是能量
运动的代名词。但此阶段仍停留在
运用传统的病理学说
和三焦学说来治疗疾病。
之后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
逐渐意识到太阳区大空间的作用;
以及对太阳区能量疏导的研究和
对伤寒论的研究;认识到太阳区
对公转与自转的重要性,及人体
上、中、下三焦与太阳区的关系;
与人体细胞辐射与空间的关系。
因此提出以“症”为主,
以症状作为诊断依据,
打破了常规的病名作为诊断依据,
对病名,在临床上仅作为参考。
认识到症状是由
人体空间能量的不均衡所造成的,
所有的疾病彼此间都有共同的症状。
例如:头痛这一症状,
会由外感、高(低)血压、
内伤、失眠等疾病引起;
恶心的症状会由胃病、
高(低)血压、肾病等疾病引起;
背、沉紧的症状,会由伤风感冒、
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疾病引起。
空间医学发展了
传统医学的元气学说、
宗气学说、气的概念学说,
认识到了人体的动力是一个整体,
是一个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整体,
因此疾病的治愈就是能量的逆向推动,
即运用第三动力。这一点,又是关键。
只有能量逆向运动,撞击力最高。
比方说,能量逆向运动,
如果能量向西走,
从中间来了一股能量撞击,
此种撞击力才大,
如果同样向西运动,
中间赶到一起,
这个力度要小很多。
撞击就是反方向,撞击力量才大。
疾病的治愈,
靠的是能量的逆向运动。
例如,肝部的病变,首先
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功能,
而肺部的不适,
令背部出现沉、紧或冷的症状,
能量的逆向推动即从背部着手,
调整背部的能量,则可治肝病,
这又是与传统医学的不同。
所以我们找到了规律:
肝病,肺是通道背是出口;
肾病,肝是通道肺是出口;
脊背病,肾是通道腹是出口;
头部病,胸是通道大椎是出口。
头部有病,
在处方上多加九节菖蒲,
胸部是头部的通道,九节菖蒲
把胸部打开,头部的能量就下来了,
头部清亮了就好了。
背部大椎,多用葛根、麻黄,
头部可以立刻见轻。
整体疗法的重要性,
以及空间内能量运动的重要性,
逐渐甩掉了病名,甩掉了脏腑
经络的辩证框框,提出了以
细胞群体为单位的功能运动,
认识到了细胞在运动过程中,
能量运动方向的重要性。
且更深刻地认识了
人体的动力基础心动力,
小循环与大循环的关系。
发现了左、右半身
与左、右心脏的关系,
身体左边有病
与左心房、左心室有关系;
身体右边有病与
肺和右心房、右心室有关系。
白癜风,在左边长与
左心房、左心室有关系;
在右边长与右心房、右心室有关系。
这点在传统医学中没有记载。
是如何发现的呢?
根据人体内部的场象、
根据人体内部的影子,
发现后经过临床实践验证,
证明是正确的,就记录下来。
太阳区是指人体背部,
上自百会,下至会阴,
左右肩胛,两胯背部,
这是太阳区域的范围。
和伤寒论脊柱两侧二寸的
两条经络的太阳经不同。
太阳区与传统医学的太阳经不同,
它是人体背部内侧空间区域,
外与大自然相接,内与人体
五脏六腑相接之通道,
故一切疾病的根源在于外焦区域内。
空间医学讲病根,就是讲人体的背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