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一首七绝,清新可喜,展现出乡村的富饶美丽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0-10-01

收录于话题

#黄庭坚70

#绝句65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从小聪明颖悟、过目成诵,登进士第后,就调任汝州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他又参加了学官考试,此后被任国子监教授,并留京八年。元丰三年改官吉州太和知县,这是山谷第一次独当一面。

当年秋天,他就携家三十余口,从汴京到吉州太和县赴任。第二年春天山谷来到太和县,作为县令的黄庭坚为了完成赋盐任务,遍历太和县的穷乡僻壤,也目睹了很多民间疾苦,并抒写了一些吟咏民生疾苦的诗篇。下面介绍黄庭坚的一首七绝,清新可喜,展现出乡村的富饶美丽。

上萧家峡

作者:黄庭坚

玉笥峰前几百家,山明松雪水明沙。

趁虚人集春蔬好,桑菌竹萌烟蕨芽。

太和县是一个偏僻的山区,不仅道路崎岖、野兽出没,百姓们生活也非常贫困。有时候同来的人比较多,山谷担心给当地百姓增添麻烦,办完事情之后就很快离开。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诗学杜甫,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晚年的山谷更强调点石成金、夺胎换骨。这首诗就展现了山谷在太和县萧家峡看见的景象,描写了乡村风貌,也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心情。

玉笥(sì)峰,在江西峡江县南四十里,作者有一次来此办差,非常欣赏这里的风情。前两句点明时节、并介绍地貌,彰显出山村环境的僻静和幽美。在玉笥峰的山脚下,有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落。山上松树苍翠、残雪分明,山下小溪清澈、沙石可见。

作者在次句用了两个“明”字,传达出山清水秀、冰雪覆松的景色,显现了雪后初霁时空气清新、人迹罕至的场景。诗人来此地已经很长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奔波在荒坡野地,所见所闻经常都是一些凄楚的事物。偶尔看见如此令人欣喜的画面,岂能不让山谷诗兴大发。

后两句描绘了集市的盛况,并赞美乡村中富饶美丽的场景。赶集的人们谈笑风生,不住地夸赞蔬菜的鲜嫩。其中有紫色的桑椹、鹅黄的竹笋,还有摆满长条案几、青烟一般的蕨芽。

趁虚,即赶集的意思;竹萌,即竹笋。蕨,是野菜名,嫩芽可食。诗人一口气道出了“桑菌、竹萌、蕨芽”等三样东西,虽然自己不加一句评论,却借赶集人的口碑,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惊喜之情。

作为地方的长官,诗人非常希望看见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不仅安居乐业,而且富庶康健。“春蔬好”三个字,既表达了农家收成不错,也展现出山谷的辖地太平富足的一面。

黄庭坚的这首七绝语言质朴,抒写流畅,更展示了诗情画意的乡村风景。首句看似寻常,但是“峰前几百家”,已经含蓄地表达了这里人口密集,为下文的“趁虚人”埋下伏笔。次句只是简单的素描,就刻画出一幅山清水秀的风景图。

最令人欣喜的是后两句,没有刻意雕琢,也不是山谷所说的无一字无来处。最后一句也只是一些蔬菜品种的介绍,却展现出集市里花样繁多、赶集者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读完可以想象出诗人笔下美丽的乡村风景,令人充满向往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