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秦晋崤之战》泛读文章

出自东周鲁国史官;左丘明著的《左传》

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日: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释义: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重耳去世,十二月初十,灵柩将停放于曲沃接受吊唁。灵柩刚出晋国都城,灵柩中便发出如牛一样的声音。晋大夫郭偃跪拜占卜后说:文公有命,将有秦军越我边境,我们伏击它,必大胜。

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白乙,西乞,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释义: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向秦穆公传信说:郑人让我掌管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派军队前来,则郑国可破。秦穆公询问蹇叔的看法。蹇叔说:辛苦军队长途跋涉偷袭远方之国,从来没听说过有成功的。军队长途跋涉辛劳力尽,而远方的国家早有戒备。恐怕只有送死的份了。秦军的行为,郑国一定会知道,辛苦劳累而无所收获,军队必生怨恨背离之心。而且此行有千里之遥,秦军的目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穆公拒绝不听蹇叔之议。于是召孟明,西乞,百乙,聚军于咸阳东门外。蹇叔大哭说:孟明啊!我只见你去而看不见你能回啊。穆公使人差话之曰:你懂什么?你要是中寿而死,坟头的树都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这次出征。临别送行,蹇叔哭着对儿子说:晋人必定在崤抗击秦军,崤有东西两座大山,北陵是昔日文王躲避之地,南陵是夏代君主皋的坟墓,你们会在这个地方被伏击,我还要去那里为你收尸。于后秦军向东出发了。

原文: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秦师免冑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释义:鲁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军经过周都洛邑北门,军士摘下头盔,下车而行,后又立即跳上兵车。周王之孙满年纪还小,见了之后对周襄王说:秦军轻佻放肆而无礼节,此行必败。轻佻放肆则少谋略,没有礼节则很随意散漫。又没有谋略,能不败吗?秦军到了滑这个地方,遇上了到周都洛邑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先以四张熟牛皮,后以十二头牛慰劳秦军。后说:我们国军听说你们将行军至郑国特命我犒其从者。郑国虽不富裕,因为你们的部队在外耽搁久了,所以愿意在你们住下时准备好每天所需的日用开销,在你们开拔离开时保卫你们。随即遣快马报告郑穆公。

原文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释义:郑穆公派人监视客馆秦国驻郑大夫,然后捆好行装,磨厉兵器,畏饱马匹,做好战斗准备之后,派郑国大夫皇武子致辞说:你们在我们国家耽搁太久了,一切吃的用的的消耗尽了,你们该走了,你们到原圃去打猎吧,取点麋鹿之类的在路上食用,以便让我们国家歇口气,怎么样?于是杞子去齐国,逢孙和杨孙去了宋国。孟明说:郑国早有防备,没有胜利的希望了,攻城又攻不下,围城又没有后续部队,还是罢师返回吧,于是此行只灭了滑地便返回了。

原文: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哀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释义:晋国名将封于原说:秦不听蹇叔沩告,为了自己贪欲而使百姓劳苦,这是天助我晋国,天赐之机不可失,不可放敌归秦。如果放敌归秦日后必成大患,且违背天赐是不祥之举。必须讨伐秦师!晋国另一位名将栾枝说:文公昔日受恩于秦,还没有报答就攻打它的部队,这岂不是国君一死就忘了吗?先轸说:文公刚逝举国皆哀,秦不哀我哀反而攻打同姓宗国,这是秦无礼,还有何恩德?我听闻一朝放虎归山,乃数代成祸害。这么做是为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怎么能说忘掉先君呢?于是发令,迅速发动姜戒部族,晋襄公把丧服染为黑色,命梁弘带领姜戎,莱驹为右路,于夏四月十王日大败秦军于崤,擒孟明,西乞,白乙,大胜而归。于是身穿黑色孝服下葬文公,从此晋开始穿黑色的丧服。

原文:文赢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完寸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释义:晋襄公的嫡母《晋文公夫人,秦穆公女儿》为百里孟明,西乞,白乙求情说:他们是真正挑拨秦晋二国关系的人,秦国国君如果得到他们,就吃了他们也不会解恨,你何必屈尊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秦国受刑戮,好满足秦君的愿望,你看如何?晋襄公答应了,次日早朝原轸询间秦囚。晋襄公说:老夫人为他们求情,我给释放了。先轸愤怒的说道:将士们在战场上用尽力气才将他们擒拿。一个女人在城里轻易地就把他们赦免了。葬送战争上的胜利果实而助长敌人的气焰。国家灭亡的日子不远了。头也不回的吐唾沫。襄公急忙遣大夫阳处父追赶,追至诸河,此时他们己经上了船。阳处父便解下车边的骖马用晋国国君的名义要赠给孟明。孟明跪拜拱手说:襄公的恩惠,以我等囚臣之血涂鼓,让我等回秦国受刑戮,若国君认为我等死罪,虽死犹生,若托晋君的福而得赦免,三年之后再来报仇。

原文: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释义:秦穆公穿着白色的丧服在郊外等候,向着秦军大哭说:我不听蹇叔劝告,以至于让你们受到侮辱,是我的罪过,不怪罪孟明等人,说都是我的错,将军何罪之有?况且我从不会因为一次的过失就忽略了各位的大功劳。

1..解释其中重要词语?

2..概括作品的主要思想或情感内容,把握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0)

相关推荐

  • 一个骗子拯救几十万人却杀死了两万秦军,阻挡了秦国统一的大业

    在烛之武退秦师之后,秦国和晋国相继退兵之后,秦穆公留在新郑的那两千军队.秦国留下的三位将领杞子.逢孙.杨孙,被郑国寄予厚望,郑文公任命三位将军镇守都城新郑北门.一年后,郑文公和晋文公相继去世.然后秦穆 ...

  • 第八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泛读文章

    ′ 出自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其原作者不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 ...

  • 第一篇(君子于役)泛读文章学习笔记

    出自<诗径:王风>此辞是一首思妇之辞 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释:丈夫前往边地服差役,不知道归来的日期.要何时才能回到家?鸡已 ...

  • 第四篇《采薇》泛读文章

    出自<诗经.小雅>这是戍边战士归家时的诗歌. 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日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释义: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又长出嫩芽.说回家啊道回家, ...

  • 第七篇《邵公谏厉王弥谤》泛读文章

    出自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按国别编排的国别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 秦晋崤之战:秦国损失3万兵马,晋国大获全胜

    在春秋时期,齐国.晋国.秦国.楚国是实力比较强大的四个诸侯国.其中,就秦国和晋国来说,虽然一度结成了"秦晋之好",却在很长时间内互相攻伐,爆发了多场战役.秦穆公在位时,重用百里奚. ...

  • 古文阅读-秦晋崤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 ...

  • 这六篇冠绝古今的文章 篇篇经典 你要好好的读一读!

     冠绝古今的经典,笔落惊风雨 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写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篇佳作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哪怕已过百年,甚至千年,依旧有其存在的价值.在 ...

  • 《秦晋缘》 完结篇——感悟人生

    <秦晋缘> 第十五章  温饱日子 作者 高民智 感悟人生 七十多年来,弹指一挥间,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园田草根,在生我养我的这块黄土地上摸.爬.滚.打了五十多年,我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惊天动地 ...

  • 读稻盛和夫《干法》(第六篇):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导 言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我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