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帕奇特:非小说,一个引言 | 西东合集

(0)

相关推荐

  • 从毫无写作经验,到几乎每投必中,我是如何走过来的?

    我在第一篇失利的情况下,留有后手,多做了尝试,没有直接放弃,才有了后面的每投必中. 文 | 罗阳舟 出品 | 征文约稿小助手 对于写文章来说, 我不是中文系毕业,只是喜欢写写,并没有多少好文采和特别的 ...

  • 何诚斌:文学幸运门

    文学幸运门 安徽怀宁 何诚斌 余华比我大五岁,他觉得自己在文学成长的道路上非常幸运,生逢其时.他写作与投稿的时候,"中国出现了很多文学杂志,当时已经出名的作家和已经发表过作品的作家所写下的全 ...

  • 随笔||相逢《冬歌文苑》的日子

    相逢<冬歌文苑>的日子 方亦飞||北京 一年将近.在这冬天寒意浓浓的夜晚,临窗而坐,拜读.学习<冬歌文苑>今天的八篇作品.<冬歌文苑>是一个因笔耕而相聚的群体,20 ...

  • 奥尔罕·帕慕克:小说的中心 | 西东合集

    彭发胜 译 1 小说的中心是一个关于生活的深沉观点或洞见,一个深藏不露的神秘节点,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想像的.小说家写作是为了探查这个所在,发现其各种隐含的意义,我们知道小说读者也怀着同样的精神. 当我 ...

  • 海涅:精印本《堂·吉诃德》引言 | 西东合集

    钱锺书 译 我童年知识已开.颇能认字以后,第一部读的书就是萨费特赖的密圭尔·西万提斯所著<曼却郡敏慧的绅士堂·吉诃德的生平及事迹>[1].一天清早,我从家里溜出来,急急上皇家花园去,可以从 ...

  • 格非:师大忆旧 | 西东合集

    我来华东师大读书是1981年,那时的校园空旷寂寥,远没有后来那般喧嚣.我记得出了学校的后门,就是郊农的菜地和花圃了,长风公园的"银锄湖"与学校也只有一墙之隔.校园的西南角还有一处空 ...

  • 彭锋:凡·高的鞋踩出一个罗生门 | 西东合集

    一九三五年,海德格尔发表关于艺术的本质的讲演.讲稿几经修改之后于一九五〇年发表,一九六〇年再次修订发表,成为二十世纪影响广泛的艺术哲学文献之一.其中有一段关于凡·高油画作品的深情议论,俘获不少读者,也 ...

  • 木朵:“新小说”的身份证 | 西东合集

    木朵:“新小说”的身份证 | 西东合集

  • 韩立平:韩愈不通石鼓文乎:唐代古文运动的一个侧影 | 西东合集

    曩读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见傅山批欧阳修<集古录>曰:"吾今乃知此老真不读书也",不觉失笑,以为晚明轻狂习气而已.后知此语始作俑者,竟是欧公的挚友刘敞, ...

  • 萨尔曼·拉什迪:再为小说一辩 | 西东合集

    林晓筱 译 最近①,在英国出版协会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会上,乔治·斯坦纳教授的发言值得我们关注,他说: "我们的小说正让我们疲惫不堪--风格的兴起,风格的衰落,史诗,韵文史诗,庄严的韵文悲剧. ...

  • 汪民安:友谊、沉默和语言 | 西东合集

    一.友谊 福柯和布朗肖见过一次吗?对于福柯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布朗肖来说,答案则是肯定的.1968年五月风暴期间,福柯和布朗肖在索邦大学的校园内相遇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日子里,陌生人之间的讨论并不 ...

  • 奥尔罕·帕慕克:阅读小说时我们的意识在做什么 | 西东合集

    小说是第二生活.就像法国诗人热拉尔·德·奈瓦尔(Gérard de Nerval)所说的各种梦,小说显示了我们生活的多样色彩和复杂性,其中充满了似曾相识的人.面孔和物品.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恍若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