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习医张志远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小柴胡汤及类方解析
伤寒论小柴胡汤及类方解析
-
『医方集解』小柴胡汤(和解之剂)
小柴胡汤(和解之剂) 方 名:小柴胡汤(和解之剂) 总 结:半表半里 组 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主 治:1.治伤寒中风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 2.或 ...
-
和解少阳
一 小柴胡汤<伤寒论> 二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三 蒿芩清胆汤 (<通俗伤寒论>)
-
柴胡加芒消汤[柴胡加芒消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柴胡8克 黄芩3克 人参3克 甘草3克(炙) 生姜3克(切) 半夏3克 大枣4枚 芒消6克 用法 上药除芒消外,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津,内芒消,更煮 ...
-
《伤寒论》小柴胡汤条文欣赏
<论>96条"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quo ...
-
国医大师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
既往老朽于上海.南京.石家庄.张家口等地讲学,与研究生.执业医师座谈会介绍医药学求时,常举一些先人遗训.同道经验.个人阅历.壶天插曲.今录出片断,供大雅参考. 1.拔贡万拱廷论神阙能灸不宜针 山东陵县 ...
-
第十三章 著作 张志远 郑国庆
第十三章 著作 李玉清:我看过您写的<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一书,书中引证广博,我为您的学问深深折服,您能谈谈写这本书的具体情况吗?张老:我写<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参考了文 ...
-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82)
精神恍惚用桂甘龙牡汤加百合 商界名流谢云涛,受家庭影响兼通医学,对老朽说,<伤寒论>治火逆惊吓投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烧针.火疗现已少见,然此处方却大有用途,起镇静功能,凡心悸.恐惧.失眠 ...
-
名医张志远:从'铃医'那里学来的几首秘方
张志远忆铃医效验方 张志远教授生于1920年,自号蒲甘老人,是山东中医学院建院时期的八大元老之一,其于民国时期即已悬壶济世,世人对铃医多有偏见,认为铃医能说会道,口吐莲花,将药卖出后便溜之大吉. 在行 ...
-
名医张志远:从'铃医'那里学来的几首效验方
张志远忆铃医效验方 张志远教授生于1920年,自号蒲甘老人,是山东中医学院建院时期的八大元老之一,其于民国时期即已悬壶济世,世人对铃医多有偏见,认为铃医能说会道,口吐莲花,将药卖出后便溜之大吉. 在行 ...
-
张志远忆铃医效验方 – 经方派
张志远教授生于1920年,自号蒲甘老人,是山东中医学院建院时期的八大元老之一,其于民国时期即已悬壶济世,世人对铃医多有偏见,认为铃医能说会道,口吐莲花,将药卖出后便溜之大吉. 在行医过程中,他接触到一 ...
-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65)
麻连赤汤加白芥子治痰饮哮喘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医身热无汗发黄.荨麻疹.急性肾炎水肿.过敏性皮肤瘙痒.医家以之加白芥子调理痰饮哮喘,超过麻杏石甘汤,对支气管炎气短.咳嗽.痰涎上涌均 ...
-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63)
桂枝茯苓与下瘀血汤合用治子宫肌瘤 老朽调治妇产科,发现以桂枝茯苓丸医疗子宫肌瘤,有点功效不显,若同<金匮要略>下瘀血汤合用比较理想,改成汤剂则效果低下,还是吃丸为好.所开之量桂枝300g. ...
-
民国江湖游医(铃医),真有“神医”,拿手绝技,药到病除——张志远忆铃医效验方
第 1654 期 作者 / 李玉清 张成博 齐冬梅 王新彦 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 ...
-
六章 我的百位老师 张志远
第六章 我的百位老师 张老:在我学医过程中,我的老师有百位之多.这百十位老师,除了我的授业恩师及我的父亲教我学医之外,还有我接触的百十位前辈.我没有什么成就,就算是多多少少有点小的作为的话,都是这些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