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金榜题名的费县人,自唐以来进士30名,其中翰林2名。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老乡?
相关推荐
-
盘点莱阳的进士村
莱阳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进士叫张忭,宋代景祐年间(1034-1038)榜中.官至中散大夫. 此后,宋金元时期,陆续有人进士及第,宋8人,金3人,元4人.至明清,莱阳科举文化大盛,两朝进士共178人(含莱 ...
-
寿光古迹知多少 民国《县志》里找一找‖之四:塚墓
仓圣墓:在县城大西门外迤北百步许.久为一邑名区.墓前东西有井二,昔所谓仓颉双井也.墓南有祠,始建于明洪武中. 寒浞冢:在斟灌故城东北百步许. 汉大中大夫东方朔墓:在县城东南十五里,东方朔庙侧 汉建威 ...
-
尹锋:墓宅风水古例解析 (四十五)
墓宅风水古例解析 (四十五) 尹锋 实例四十五 张文达公百熙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翰林祖地,丙山壬向. 上地在湖南长沙县大贤都,地名三多桥河叶塘,山名纸笔塘,其山远祖黑麋峰高山,行数里为石仙庵,开大障 ...
-
烟台故事丨甲骨文之父
王懿荣(1845年-1900年),字正儒.廉生,号养潜居士.直庐花衣,山东福山县(今福山区)古现人,清末著名金石学家.爱国志士. 王懿荣幼承家学,1880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曾三任国子监祭酒(古代朝廷 ...
-
中洲发现毛际可后裔墓志碑
中洲镇发现清代毛际可后裔墓志碑 近日,中洲镇方长建.章伶俐告知在中洲镇徐家村发现清代墓碑,碑文有(毛)"一瓒公"字样,并发来图片,让我分享. 该碑为<厚甫府君大人墓志> ...
-
【大美黄梅】商宏志:黄梅清代进士名录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意即贡举的人才,始见于<礼记·王制>.公元605年,隋朝首开进士科,被视为我国科举的开端.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当时凡 ...
-
李贼陷阳城:王徵俊,字梦卜,阳城人。天启五年进士。授韩城知县
王徵俊,字梦卜,阳城人.天启五年进士.授韩城知县.崇祯初,流贼来犯,御却之.坐大计,谪归德照磨.巡按御史李日宣荐于朝,给事中吕黄钟请用天下必不可少之人,亦及徵俊,乃量移滕县知县.累官右参政,分守宁前, ...
-
博兴:明朝那些事儿
题 记 2018年夏,偶遇博兴<重修城隍庙碑记>,提及了一段发生在明朝正德年间博兴军民抗击流民作乱的往事.经查阅<博兴县志>和<明史>,与挚友晓振细细切磋,综合考 ...
-
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5人,诸葛亮才排名第4,第1名无人不服
在中国历史上,江山代有人才出,能人志士特别多,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五个人! 第五位袁天罡,隋末唐初天文学家,玄学家!传说他只要听听风的声音就可判断吉凶,精通五行.面相.六壬等,被唐 ...
-
历史上的今天丨韩国人无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
历史上的今天丨韩国人无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
-
【古今中外】为什么说苏东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才华的人?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古今中外] 为什么说苏东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才华的人? 苏东坡在中国艺术史上,是极其少有的全能型天才,他也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无论是在政治上--他为官 ...
-
历史上有哪些功高震主的人,最后免去杀身之祸?
功高震主,这个名词始终与"伴君如伴虎"相关联,毕竟伺候皇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历史上有哪些功高震主的文臣武将最终免得一死呢? 其实,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经常出 ...
-
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两军对垒,诸葛亮口吐莲花,大骂王朗吃着大汉食禄,却卖身曹贼,指责他是"狼心狗行.奴颜婢膝的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谄谀之臣". 可怜白胡子老头王朗浑身哆嗦,张嘴吐血,一口气没喘上来,重 ...
-
历史上唯一冒充皇帝的人,在位14年,搞垮一个强盛王朝!
历史上唯一冒充皇帝的人,在位14年,搞垮一个强盛王朝 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现有一种易容术,一般都是江湖术士才会,为了权利或者别的什么,经常会有人找到他们,来冒名顶替,最夸张的就是 ...
-
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何可以逆袭书写半部中国近代史?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奇人--湖南文人杨度写的著名的<湖南少年歌>.诗 ...
-
“香菜”叫法是错的,为何在历史上被误传?农村人的叫法才是对的
"香菜"叫法是错的,为何在历史上被误传?农村人的叫法才是对的 热歌速送2021-05-29 12:26:35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他知人善用,利用人才的优势击败了善战的项羽,创立 ...
-
历史上曹操杀了不少人,如何公正看待他,那就要揭开曹操杀人之谜
<三国演义>不仅将曹操写成是一个奸雄,而且还是一个嗜杀成性.杀人如麻的屠夫.关于曹操杀人,史书中记载的也不少,如攻打徐州陶谦,"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