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大国峰会(十一)

丘吉尔因重感冒发着高烧,咽喉肿痛导致说话异常困难,莫兰勋爵不断用药水喷他的嗓子,“终于使我能够说出不得不说的话——不得不说的话可真不少哩!”伤病丝毫无损他的口才,况且在这种场合,以他的身份和性格不说话肯定会憋屈而死的。丘吉尔的发言高屋建瓴,在强调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后他说,“坐在桌子周围的人也许代表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世界强国的最大集结”,“缩短战争,也许已掌握在我们手中;稳操胜券,差不多肯定已掌握在我们手中;人类的幸福及命运,无疑已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期望大家不要辜负上帝所赐予的这一良机”。

罗斯福再次向斯大林提议,作为东道主,他责无旁贷地要说上几句。斯大林简单向巴甫洛夫吐了几个字就停住了。然后巴甫洛夫站了起来,看了看手中的笔记本后严肃地说:“我高兴地对在座的诸位表示欢迎。我认为,历史将会证明,这次会晤,以及我们的人民所给予我们的权力,在我们的潜在合作范围内将能得到充分利用。”随后他稍稍迟疑了一下,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斯大林元帅说,让我们言归正传吧!”——原来最后这句话才是斯大林说的。

罗斯福首先从美国的观点简单阐述了全球战局,之后他讲到了太平洋战场,目前盟军在那里进展顺利。日本的船只——不论是军舰或是商船——大量被击沉,以致于新建船只根本来不及补充已有的损失。总统接着说明重新收复缅甸北部的计划,蒙巴顿上将将统一指挥英、美、中三国军队的行动。随后他转到了斯大林最关注的欧洲战场。在进行了一番解释后罗斯福宣布:将于1944年5月1日在法国诺曼底发起大规模登陆,战役代号“霸王行动”。

“我们对你们在太平洋上取得的成功表示祝贺,”斯大林对此非常兴奋,“遗憾的是,我们未能帮助你们,因为我们在东线需要的军队太多。目前在远东的部队用于防守还勉强可以。但如果要发动攻势,至少需要超过现在三倍的兵力。他们到太平洋战场同友军会师,必须要在德国崩溃之后:到那时我们将并肩作战,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这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承诺参加对日作战,一举改变了美英两国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既定战略,同时降低了中国对联盟的重要性。

第一次会议在19时20分结束,会议持续了3小时又20分钟。俄国侍者送来茶点。斯大林安详而客气的神情让美国人感到放心。莱希上将过去一直把斯大林看作是一个“土匪头子”,现在他承认自己看走了眼,这位俄国领导人“聪明、对人直率、随和而周到,只是有时坦率到近乎粗暴”。

看到美国人和俄国人似乎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英国人心中可谓五味杂陈,就像热恋中的情人忽然看到伴侣向其他异性抛媚眼一样。伊斯梅眼中的斯大林“极端残忍、缺少人类固有的人情味”,亏得自己“既不是他的敌人,也无需他的友谊”。虽然为了避免有明显的上下席之分,俄国人特意为会议准备了一张栎木大圆桌,但是英国人很快发现,他们在会议上渐渐处于孤立地位。“这次会议刚开始就结束了,”布鲁克上将告诉莫兰勋爵,“斯大林已经可以任意支配美国总统了。”丘吉尔对此同样忿忿不平。莫兰问他有什么事情不对头,首相铁青着脸回答道:“不对头的事情多得很!”

在当天的晚宴上,三巨头谈论了许多事情,诸如法国、波兰、德国、希特勒以及无条件投降。斯大林问起在卡萨布兰卡发表的含糊声明是否明智,如果不澄清,反而会使德国人团结一致。“在我看来,提出明确条件,不管何等苛刻,并告诉德国人这是他们必须接受的,可以促使德国早日投降。”

第二天午餐之后,斯大林再次拜会了罗斯福。美国总统给了他几份备忘录,其中之一是要求在西伯利亚建立一个可供1000架重型轰炸机使用的空军基地,另一份建议是在对日战争中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现在斯大林的注意力在欧洲,对此只答应予以考虑便草草结束了这个话题。

当天下午的全体会议终于切中了主题——关于“霸王行动”的组织实施。丘吉尔夸夸其谈地评论了全球战略,特别强调了地中海的重要性。他的发言引起了俄国人的强烈不满,他们事先显然是知道英国人想法的。斯大林通过巴甫洛夫粗野地宣布:“让我们谈正经的!”这位俄国领导人讲话的速度和锋利,同他深黄色金边制服的华丽外表形成了鲜明对照。俄国人的观点得到了美国人的全力支持,马歇尔高兴地发现苏联领导人显然赞成下一年把“霸王行动”置于盟国所有计划的第一位,于是再次拒绝丘吉尔鼓吹的“软肚皮”地中海战略,坚持意大利战役必须只是局部的、有限的,同时拒绝在巴尔干半岛采取任何冒险军事行动。

于是俄国人趁势提出,意大利战役对盟国的事业具有重大价值,因为它打通了地中海。但是要进攻德国,意大利却不是一个适当的出发点。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在两国之间。因此,为了进攻德国而把大量军队集中在意大利是不会有多大收获的。土耳其是一个比意大利更适于进入德国的地方,但它离德国的心脏地区太远了。他相信法国北部或西北部是最适于英美联军登陆的地方。当然,那里德国军队的抵抗也会更顽强,据说离开北非后的隆美尔已经到了那里。

美国人认为,在法国登陆是到达德国心脏地区的最短路线,可以“减少牺牲盟军士兵的生命和在最短时间里赢得战争,并以此换取苏联在远东对日作战”。在时间上,美国也不愿再往后拖,否则将失去“上场争夺最后一分”的机会。

罗斯福建议,需要特别慎重考虑一下各战役的时机问题。在地中海东部进行任何战役都可能使“霸王行动”推迟。如果能避免的话,他本人是反对这种延误的。

丘吉尔对此深表忧虑。他和斯大林针锋相对,罗斯福则不时居间调停,但明显有拉偏架的嫌疑。斯大林巧妙利用英美分歧左右了会议的进程。他意识到美国代表团、尤其是罗斯福,不仅渴望讨好他们这位敏感的盟友,而且愿意利用这个机会遏制英国人为发动地中海攻势所作的努力。只有在涉及“无关紧要”的中国问题时,俄国领导人才支持丘吉尔。

29日上午是三国军事将领举行的专题会议,三位一把手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伏罗希洛夫完全遵从斯大林的路线,抱着与美国人同样的观点和英国人论战。他从马歇尔那儿了解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政府高级官员一致认为“霸王行动”的实施是压倒一切的任务。“现在我想知道,”伏罗希洛夫说,“是否布鲁克先生也这样认为,这项行动是不是必要的、是必须进行的”。当布鲁克回答地中海作战是为了确保“霸王行动”的成功时,伏罗希洛夫强调,“斯大林元帅认为,在意大利或地中海其他任何地方的行动都必须是次要的。”他的观点立即得到了马歇尔和金的大力支持,英国人显得孤立极了。

丘吉尔知道住在一个院子里的罗斯福和斯大林肯定进行过多次私人谈话,因此建议在下午正式会议召开之前能够和罗斯福共进午餐。罗斯福对此婉言谢绝,并派哈里曼大使前往解释,“总统不愿让斯大林知道,会前美英进行过私下接触”。闻听此言,本就感冒的丘吉尔鼻子更酸了。丘吉尔本就担心他的老朋友会深陷斯大林的圈套,当他发现总统在会上和正式宴会时都故意避开他时,这种担心加剧了。

赠剑仪式

斯大林吻剑

伏罗希洛夫拿剑

赠剑仪式

(0)

相关推荐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猎杀山本五十六(二)

    丘吉尔向罗斯福提议,在和斯大林会晤之前英美两国代表团先碰面,至少要有一个彼此大致同意的看法作为基础.罗斯福在12月3日回电说,同意只有和斯大林会晤才能圆满作出重大战略结论的意见,并提议会议最好在1月1 ...

  • 【每天老照片】-1万-2076- 三巨头的首次会晤,二战的转折点,你知道这次会议吗?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辉煌胜利使整个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英美两国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战术的某些观点.这两国的领导人明白,苏联不需要英.美的援助,凭自己的力量就能赢取战争.而且在罗斯福 ...

  • 雅尔塔三巨头照片背后两个奢侈品牌的故事

    第105期 作者:颜启真 这是一张七十年前的老照片,照片的主体是三个坐着的男人. 左边是个胖子,秃顶,脸上带着坚毅的微笑,右手食指与中指夹着一根燃着的雪茄:中间男人略廋,冷峻的长脸,左手两指间衔着烟卷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猎杀山本五十六(六)

    当天下午17时,总统和首相偕同他们的参谋长签署了双方关于1943年盟军战略轻重缓急次序的文件: 第一,击败德国潜艇仍处于物力损耗上的首位,所以应最先把力量集中于大西洋战场. 第二,必须为苏联提供大量援 ...

  • 二战期间,美苏亲密联手,情比金坚的兄弟情从何而来?

    美苏的深情往事 提起美国和苏联,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死对头",他们何来的兄弟情深?这个故事,还要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讲起. 1933年,苏维埃政权已经成立16年了,美苏关系也 ...

  • 战略预言家陈孝威:让罗斯福和丘吉尔佩服的中国退役将军

    二战时期,由于国力原因,鲜有中国将军名闻世界,但鲜为人知的是,在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的耳朵里,却知道一位叫陈孝威的中国退役将军的名字,并先后给他写信,称赞他的见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陈孝威精准地预言 ...

  • 改变世界的三位男人:二战三巨头中谁的能力最强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以上的人口加入战争,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经过几年的鏖战才战胜了邪恶轴心国.战争一结束 ...

  • 卡萨布兰卡会议,为什么因罗斯福一句话而出名?“无条件投降”

    二战中著名的"卡萨布兰卡会议"是一场纯粹的军事会议,美国全球战略与英国区域战略之间的矛盾暴露无遗.就此,双方高级将领间的争执和妥协,伴随着整个1943年.相比各国疲于应付战争的19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大国峰会(五)

    对会议地点,丘吉尔以德黑兰治安状况不佳为由相继提出了塞浦路斯.喀土穆或开罗三地.斯大林依然咬定德黑兰不放.罗斯福提出自己不能去德黑兰,因为会议期间美国国会有一次重要会议,宪法规定必须在10天内由总统签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大国峰会(七)

    沃尔特命令立即向"衣阿华"号发出示警.由于编队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信号只能以灯光发出.谁知忙中出错,新入伍的信号兵慌乱中把信号发成了"水中有鱼雷,正远离你而去"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大国峰会(十)

    6.4.3 德黑兰会议 11月27日,在有关远东问题的辩论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丘吉尔和罗斯福分别乘机由开罗飞往德黑兰,参加与斯大林的重要约会.由美.英.苏三大军事强国首次参加的这次会议被命名为&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麦克阿瑟鏖兵巴布亚(三十一)

    布纳前线的人事变更并未影响到攻击萨拉南达的美军部队.从12月初开始,澳军第十六旅和美军第一二六团主力合力向日军发起进攻,同样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毫无收获,塚本中佐果然不是等闲之辈.截止6日,澳军第十六旅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猎杀山本五十六(二十一)

           1942年10月罗彻福特中校调离之后,夏威夷情报站站长的职务由威廉·戈金斯上校接任.H站已从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搬到了一幢宽敞明亮的大楼里,工作人员也迅速膨胀到千余人--未来美国最高法院大法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拉包尔战役(十一)

           7月1日,美军对伦多瓦岛的登陆仍在持续,第一九五野战炮营和海军陆战队第九守备营一个炮连的155毫米榴弹炮连接登岛,预示着对岸日军据守的蒙达角很快将饱尝美国人的重磅炮弹.当天,基地航空部队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浴血塔拉瓦(二十一)

    此时全球战局也出现了不利于轴心国的变化.随着意大利退出战争,东京宣布,"对意大利实质上按敌人对待,全面采取必要措施".大本营随即颁布命令,解除东亚各地意大利部队的武装,扣留舰船,接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浴血塔拉瓦(三十一)

    希尔下令炮火压制."马里兰"号巨大的身躯抖动了一下,把桔红色的火焰吐出去,把珍珠港遭遇重创的怨恨吐出去.406毫米炮弹在空中划开一条赤色的弧线,落在岛上.随后战列舰舰身横侧,三座炮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猎杀山本五十六(十一)

    经过一系列改进探索,盟军终于形成了新的协同攻舰战术.其基本作法是:先由"英俊战士"从低空扫射,然后B-25与A-20协同边从低空扫射边实施低空轰炸.为分担低空攻击队的压力,空中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