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家评诗】(10)
【名家评大风歌诗友会第十期作品】
参观衍亮诗友小工厂
杨逸明(上海)
操作机床写作诗,一丝不苟自家知。
建成功业吟成句,都有平平仄仄时。
雷海基评:这首诗在题目表示的“诗友小工厂”上下功夫,巧在把诗与工厂联为一体,用动词“作”将二者连接。衍亮作工又作诗。衍亮把诗与厂连接一起,杨逸明先生则用平仄把作诗与作工连接一起。二者事不同,理相同,都是事情办得有顺有不顺,道路走得有平有不平。不管一路走来平平仄仄,但事有成,诗亦有成。成功是由平与不平中得来的。诗与题称,理在事中,有理趣,情趣,语趣。这首诗虽小,足见杨先生不一般的诗家功夫。
扬州梅花岭谒史公墓
蒋继辉(徐州)
眼前无岭也无山,世说英雄埋此间。
莫叹地高三五米,问心能有几人攀?
雷海基评:作者巧妙的将诗的着力点放在“高”字上。为什么选高字,因为诗要写史可法精神境界高。就在题目里特意写上梅花岭。本来墓是在梅花岭旁边的,为牵引出高,才在题中写上梅花岭。首句的“眼前无岭也无山”,便说明作者有意为之。既然不高,作者偏偏问“能有几人攀?”这里要攀的明显不是山,是什么呢?留下问号,由读者思考,回答。因为始终围绕高来写,诗写得紧凑有力,亦可见作者营造意境的功力。
题义桥老街
胡彭(徐州)
粉墙黛瓦类吾乡,隔扇花窗滴水廊。
侵晓早迎沽客到,只因门罅老糟香。
雷海基评:上联写街的物象,是紧接题目的街,是写静态。下联转到写人,伴之于酒糟。是写动态。静与静相谐。人来是因为糟香,人与物相谐。诗的美感就出来了。上联用并列句,下联用流水句。语句的静与动相谐,更增添了美感。诗的美感,是诗韵味的重要成份。通常讲的诗的韵味,不单指韵律,更重要的是美感,意蕴。
夜雨吟句
王广宪(徐州)
雨骤风狂夜未眠,孤灯白发立窗前。
翻开庚子几多事,愁曲平添三万弦。
雷海基评:庚子年是国家和世界的一个多事之秋,作者因而愁也多。为突显愁绪,题中设置环境——雨天夜里,愁的形象——夜未眠,小孤灯,白发人,立窗前。最后抒情发意,用夸张的手法,“愁曲平添三万弦”。前三句引而不发,结句用壮语道出,先抑后扬,张力十足,家国情怀尽在其中。
家乡夏日
路振培(徐州)
池柳蝉鸣摇晚风,莲香蛙跳鹭飞空。
铁牛驮起农家梦,尽在烟村童画中。
雷海基评:诗写得生鲜,上联是自然景,下联是人文景。生鲜出在连用动词,蝉鸣叫,柳摇风,莲送香,蛙跳跃,鹭飞空,铁牛驮。前三句写动态,最后以静态结尾,诗有波澜起伏。前面三个是小景近景动态景,最后是一个大景远景静态景。画面感强,又很美。题目特意注明是家乡夏日,流露的是对家乡的爱。
长城
孙涛(丰县)
盘绕群峰上,云空一望赊。
首吞沧海日,尾扫大风沙。
万国朝龙阙,千秋宠我华。
长城军号起,嘹亮振天涯。
雷海基评:长城的最大特色是雄伟。这首诗便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丽。首联写其高阔,颔联写力量,颈联写影响力。技法上,除了用壮语,更多的是用极端数字,诗用了一、万、千。尾联用号声作结,不够自然,如“长城”改“城头”,也许稍好点。
乡情
孙敦州(徐州)
岁杪符将换,故园梅可春?
营营稻粱计,郁郁二毛频。
树暖归巢鸟,门依拄杖人。
应怜千里目,未敢望三秦。
雷海基评:这首诗的精彩处,在通过制造矛盾,在冲突中产生火花。诗的前六句写的是想家,尤其是春节期间,中国的传统是大年三十,要阖家团圆。这样一个时刻,在外地的作者特别想家。想老家的事,老家的树,老家的鸟,老家的人。罗列了一大串的事情,最后却是未敢望三秦这个老家。如此的想念,应该是买车票回家,起码给老家打个电话。可是连遥望一眼都没有。为什么呢?这种超越常理的做法令人费解。诗因而有悬念。结读者留下想像空间。给读者想像的诗,应该是最有韵味的诗。
西江月·玉米施肥(新韵)
方成勤(徐州)
预报即将来雨,朝霞犹自飞红。骑车 一路到田中,满眼青葱如梦。 换上胶鞋破褂,肩扛工具新型。辛勤换做夏粮丰,谁道书生无用。
雷海基评:一次轻松愉快的劳动,一首幽默风趣的田园诗。写的是做农活,但终究是知识分子下地干活,干活前要换上胶鞋破褂。这一句为结句“谁道书生无用”做了铺垫。致抒情发意自然,有如水到渠成。
清平乐·遣兴
宫树鼎(徐州)
絲瓜架下,可以消长夏。蝈蝈笼儿藤上挂,伴我闲时说话。 东邻扁豆过墙,西家枣树花香。读了几篇《庄子》,近来午梦初长。
雷海基评:“消长夏”是诗的焦点,酷夏难熬,如何过得。作者自有妙法,躲在丝瓜架下乘凉,把提来的蝈蝈笼子挂在丝瓜藤上,与之对话。还有东边邻家的扁豆爬过墙来,西家的枣树花送香过来。在这样的环境里,读《庄子》,这样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长夏不长了,酷夏也能入睡了,午觉睡得很长。诗讲述了一个好的度夏方法,步入自然界,与书为伴。放松自己,走进梦中。
【双调·碧玉箫】买菜
范洪玲(徐州)
山药长长,嫩藕带泥浆。竹笋黄黄,龙果掩红妆。槐花白且香,尝鲜蒸或汤。菜满筐,还想捎三样。强,一派繁荣象。
雷海基评:有生活气息。写出了市场产品的丰富,买菜的随心称意,归来收获的满足感,透着生活的愉悦感和幸福感。结尾不理想,且不够自然。结尾往往是诗的重点所在,应多下点功夫,一般情况下,是有了好的结句才动手写诗,以结句为中心构建篇章。有了好的结尾,中间那怕有点小毛病,也无伤大雅。